大窑路:无锡“窑业文化”名片

FUN影

<p class="ql-block">  无锡市,梁溪区,大窑路。</p><p class="ql-block"> 随着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设置在大窑路口,昔日略显僻静冷清的大窑路一下子爆火起来。现在,游人非常乐意穿越南长街、南下塘,翻过清名桥、伯渎桥,来到大窑路,领略“窑业文化”。</p><p class="ql-block"> 大窑路位于大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得名于其历史上作为砖瓦窑业集中地的特征,经历了“老窑头”“大窑坊”等名称演变,于1932年被定为现名,坊间俗称“窑上”。</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大窑路从明代初期开始建窑烧制砖瓦,往后逐渐窑群密布、烟火弥漫,全盛时期砖窑达百余座,绵延1.5公里,至清代乾隆时期,从业窑工有上万人。民间有“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的歌谣,描述大窑路作为“砖码头”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根据种类,砖窑分闼下窑、对直窑、老中窑等。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大窑路尚在使用的最后一只老中窑才熄灭炉火。大窑路所产砖瓦主要通过水路行销全国,南京明城墙所用砖瓦都在这里烧制,荣氏梅园的乐农别墅、阳春巷别墅的无锡砖窑堂号印记都出自这里。2013年3月,大窑路窑群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如今,大窑路的古砖窑保存较为完整的仅有19座,前文提及的最后熄灭炉火的那只老中窑,紧挨着笔者的祖房。通过水路从远方运来砖瓦坯,开炉烧制砖瓦,再将成品砖瓦通过水路运往远方的全过程,笔者在小时候都亲眼所见,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笔者欣闻“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三年实施方案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之中,期待未来的大窑路,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冯骅(fun22282899)</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