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国学于数学,探圆锥之奥秘——《圆锥的体积》实践研究展示课

fyy

<p class="ql-block">  2025 年 3 月 14 日,在东方市第一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研究展示课——将中华国学融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彩上演。</p> <p class="ql-block">一、研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此次研讨旨在挖掘中华国学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将国学的深厚底蕴融入数学课堂。不仅能丰富数学教学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国学魅力,传承中华文化。</p> <p class="ql-block">二、备课</p><p class="ql-block"> 授课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国学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寻找国学中与圆锥相关的素材,到准备实验道具,再到构思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将国学与圆锥体积知识相联系,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力求为学生呈现一场知识与文化交</p> <p class="ql-block">三、授课过程</p><p class="ql-block"> 1. 巧妙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锥特征后,抛出问题:圆柱与圆锥体积有何关系?引发学生思考,顺利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 2. 实验探究:老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二者体积关系,随后进行倒水实验。当看到圆锥装满水三次正好倒满圆柱,学生们惊喜地发现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进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底等高的情况,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关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3. 巩固练习:老师巧妙设计与国学相关的题目,从简单的根据国学情境计算圆锥体积,到结合复杂国学故事分析体积变化,练习层层递进。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国学与数学紧密相连。最后,老师进行课堂小结,梳理重点知识。</p> <p class="ql-block">四、课题组评课</p><p class="ql-block"> 课后,课题组成员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大家肯定了授课教师将国学与数学融合的创新思路,认为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理解圆锥体积公式。同时,也提出部分国学元素可融入得更自然,以增强教学的流畅性。</p> <p class="ql-block">五、课后研讨</p><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围绕评课意见展开深入研讨,探讨如何优化国学与数学的融合方式,比如在情境创设上更贴合学生认知,在练习设计上进一步挖掘国学内涵。大家各抒己见,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诸多宝贵思路。</p> <p class="ql-block">六、总结</p><p class="ql-block"> 本次实践研究展示课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让国学在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教学方法,让国学与数学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