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幽谷醉翁 (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一场绵长如织绵的细雨,带着秧苗拔节的清音,将暮春的离别意装进墨香浓浓的信笺里,拾一瓣落花做了封印,将新生的百谷,和着雨线结成的相思曲,拓在浅绿的扉页上便可抽穗成诗。四月二十日,蛇年的第六个节气——谷雨,就这样带走春的婉约、带着初夏麦田的绿浪,从容地走来。</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类和自然共生的漫长岁月里于节律变化的规律中找到了独特又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悠长的天文历法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斗转星移,从立春到小寒,从雨水到大寒,每个充满诗意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气,周而复始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就了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篇篇锦绣文章、一帧帧传世千古的田园画卷。</p><p class="ql-block"> 南方,从不缺雨水,谷雨,却有其特殊的含义,让泥土洗尽霜寒、让大地饱含鲜活的生机,而倍受人们的期待和瞩目。当谷与雨碰撞在一起,就呈现出“雨落百谷生”的和谐之美、力量之美,也衍生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百谷在雨水的滋润下萌发新芽,百草在雨幕里抽出嫩茎,农人扶着铁犁开垦田垄。而我们呢?也抖去一冬的寒气,舒展每一个毛孔,向阳生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谷雨时节,民间有喝谷雨茶的习俗。南方乡民会在这一天上山采茶,尤爱雨中采茶,山歌响起,山谷回音,是天籁之音,是岁月清欢。传说谷雨茶有清火明目,辟邪醒脑的功效。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山谷就写过一首谷雨诗作:“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读来,不由让人觉得谷雨茶比杏花酒多了一份清雅超脱,少了一份哀伤愁怨。</p><p class="ql-block"> 昨日正好谷雨,鹤影约我前往竹影家品谷雨茶,因故迟到的我,接过极少奉茶的竹影亲手递来的第一杯茶,她说:“这是从稀有树种上采撷来的。” 只见茶色翠绿清透,似飘花的翡翠,香气淡雅,若有若无,只需闻得一丝一缕,五脏六腑瞬间就舒坦通畅,春归去的不舍,自然清减了几分。茶香如白衣仙姑飘动的拂尘轻风,拂去了我一路急行的燥气。几片小小的嫩芽,在蒸腾的水汽氤氲中化成一缕缕如烟如纱的云华,宛如江南春色里令人沉醉的迷朦烟雨,让因一件家事恼怒的我平伏了心绪,恍若成了一位踏青的文弱书生,天青色的长裳褶皱里落满幽幽茶香。</p><p class="ql-block"> 轻啜一口,唇齿生香。这样的时节,怎么能让令人讨厌的事情影响情绪?恍然顿悟,古人生存的智慧和乐趣,远胜于我。古书记载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我们难道不应该怀一颗欣喜心去观赏浮萍水面铺翠,阳气生发的喜悦?我们难道不应该走进山林,去看鸠鸟拂动彩羽发出悦耳动听的催人布谷农耕的啼啭?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感知戴胜鸟栖于桑林,在春夏交替之际发出三音节的响亮鸣唱?谁说,这只是警醒人们抓紧时间采桑养蚕种瓜点豆,何尝不是把惜春之情说给我们听?</p><p class="ql-block"> 谷雨,静静地飘下,草木深深,落红翩翩,是逍遥,是无邪,是想唤醒生活在喧嚣中的人们学会拥有一颗欢喜心,像一朵花、一株草,一棵庄稼,在初夏的和风中自由呼吸,悠然入梦。</p> <p class="ql-block">  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白露这个节气独领风骚二千多年。谷雨,在人们心里仿佛只关联了农耕文化。在古代,传说仓颉造字感动了天帝,天降谷粟雨,自今在陕西白水县依旧延继祭祀仓颉的庙会活动。谷雨时节,河泽、洛阳一代的牡丹花会成为百姓春事雅集的重要载体。我们的祖籍追源就在中原河南商丘地区,不知,此时生活在这里的故朋旧友是否会择一个良辰吉日去与洛神相会?感受谷雨时节牡丹花的国色天香和雍容华贵?</p><p class="ql-block"> 谷雨花信,万物逢时,自然最宜踏青赏花,草木之气最颐养身心。公园里玉兰、郁金香、紫藤、杜鹃花……竞相怒放,田野里还有即能观赏又能饱腹还能入药的蒲公英、马齿苋、芍药……开得如火如荼。赏花惜春,似乎是人之常情,珍惜的是光阴,是韶华易逝。正如唐代诗僧齐己在《谢中上人寄茶》诗中感叹:“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一样,住在遥远地方的亲友,把在春天的山谷里采摘雨水滋润过的茶叶寄来,寄来的是春天芬芳的气息,寄来的是深厚的情义,快马加鞭地寄来,怕错过今春又要等来年。生活中,我们错过的何止是谷雨这个短暂的节气?我们错过的除了光阴,还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荼蘼花败,楝花谢尽。春天已渐行渐远,而夏天,才刚刚开始盛装出场。而你,而我,唤醒灵魂的一场花瓣雨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