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金寨有仙山

星星云彩

<p class="ql-block"> 金寨有仙山</p><p class="ql-block"> 故乡南溪在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它枕着两座名山,一座是形似骏马昂首的马头山,另外就是传说中吕洞宾曾在此修炼的吕仙山。两山遥相凝视,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老人们常说南溪是块风水宝地,确实,既有"马到成功"的吉兆,又有"仙人指路"的祥瑞,中间还蜿蜒着清凌凌的凤凰河,难怪故乡这般灵秀。</p><p class="ql-block"> 马头山,我是常客,茶场的石阶早已踏得熟稔。而吕仙山却只登临过两次,许是被它刀削般的险峻所震慑。这座形似立刃的奇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残存的古城墙和庙基遗迹,仍在诉说着往昔的烽烟。</p><p class="ql-block"> 初遇吕仙山是在1987年的春日,年少的我跟着南溪中学的师生们"春游"——现在时髦的叫法是"研学游"。那时山上也没有像样的路,全凭手脚并用在岩壁间攀援,在老师们此起彼伏的"注意安全"声中终于登顶。</p><p class="ql-block"> 由于吕仙山的东西方向陡峭,登山者也只能从南面或北面向上攀登,当然南面的路比北面更加险峻些,那时我们像群小山羊般从南坡蹿上山顶。还记得山脚下散落着几户黄泥墙的农舍,山体裸露着赭红色的肌肤,那一束兰草至今在我泛黄的黑白照片里摇曳生香。</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又上了趟吕仙山,那是在1999年的春天,我自己也为人师,临近高考,年轻的我内心也替同学们纠心紧张,但也没什么减压的好点子,于是乎自作主张带着全班同学去攀爬吕仙山。夸张的说,在那年代的南中上学的孩子,有谁没爬过马头山看朝阳,去攀过吕仙山数星星呢?!如今,名曰“书山”,我不敢叫学生攀山,“学海”我更不允学生涉水。教育的安全绳索,也捆住了孩子们探险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今春恰伴着母亲八十大寿的生日喜气,年过半百的我第三次叩访南溪之神山一吕仙山。当然我心中也有个好祝福,愿母亲及天下老人都能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 沿着凤凰河一路朝着吕仙山前行, 凤凰河畔的新农村令人恍然:白墙黛瓦的幼儿园,蜿蜒入户的水泥路,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探出缀满果实的枝条。一路同行的友人不住赞叹"这住得真舒坦。”</p><p class="ql-block"> 在山川的绿染下,农家小院真是春色满院!经过一路驻足的欣赏及催促,便来到了吕仙山的半山脚下,整个行程都是水泥路,其实对于一些驾驶经验还行的人来说,完全可自驾到半山下,也可享有那越野的“丝滑”感受。</p><p class="ql-block"> 车到山前,再拾水泥石阶而上,起点处的枫杨还设有围挡保护,加之那扶手助力,看着陡峭,但并未觉得累。那年那月的“刺猬林”路及崖石路已不见了踪迹,植被茂密,一改过去吕仙光秃秃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在半山上,我还遇到一放黑山羊的农户,老农还和我细说着黑山羊的营养价值,我细算一下,那一群羊还真值不少钱呢。</p><p class="ql-block"> 在途中,既看到有一些百花争艳,又嗅有兰花的清香,更有那根部深扎岩石的虬穹之树。那奇石磷峋更不用说,如在万丈悬崖处居然伸出一块跳水板似石头,也有擎天一柱型,更发现了有一块似神象的岩石体(见图片),可谓苍海桑田,万象更新!</p><p class="ql-block"> 在那临崖处的最佳观景平台俯瞰,心旷神怡,一览小镇无余,整个故乡掩映在一片青翠的欣欣向荣之中。站在古城墙遗址远眺,西边整个街景在春阳下舒展。东面的梅山湖泛着银光,南麓的立夏节起义纪念馆雕塑醒目,在建的高速公路如银蛇游走。北望的马头山,依然保持着奔腾的姿势,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云端。</p><p class="ql-block"> 三度登临仙山,它给予我少年时征服的快意,又告诉我青年人应有的担当,而今知天命,它又教会我要有与山水对话的从容。 </p><p class="ql-block"> 或许人生如登山,重要的不是高度,而是你在每个转角都能发现新的风景。</p><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为登山途中风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