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241)七千破十万:曹操“择人任势”写经典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王培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讨孙权后,留下张辽、乐进、李典等人率七千余人驻守合肥,自己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曹操深知孙权绝对不会放弃对合肥的争夺,必定会率大军卷土重来的,于是临行前留了一手。果然,不久孙权率十万大军前来围攻合肥。</p><p class="ql-block">如何才能以七千人破十万敌军呢?这时,护军薛悌拿出了曹操留下的密令。信封外写着:“敌人来到才能启封。”大家赶忙拆开信封,令上说:“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众人疑惑,觉得孙权兵多势盛,己方主动出击无异于白白送死,于守城不利。但张辽、李典意见一致:只有按曹公的密令办,才能击退孙权,守住合肥。</p><p class="ql-block">于是,张辽连夜征得八百名有胆量的士兵组成“敢死队”,第二天与李典一起率队突然杀出,迅猛冲入吴营,直达孙权麾下。孙权人马全部溃败,士气受到重挫。张辽、李典目的达到后,引军退回城内,修护防卫工事。孙权围攻合肥十多日,城池围攻不下,只好率军撤退。张辽率军追击,孙权侥幸脱逃。</p><p class="ql-block">曹军以七千破十万吴军,得益于张辽等人的勇猛无敌,但与曹操的锦囊妙计更是分不开的。曹操的计策,高就高在“择人而任势”上。《孙子兵法.势篇》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选择和挑选适当人才,充分创造和利用有利态势。</p><p class="ql-block">曹操为什么让张辽、李典出击,让乐进守城,不让薛悌出战呢?这里就展现了他“择人”上的高超谋略。曹操让张辽、李典出战,是因为他了解二将的性格,张辽作战勇猛,而李典是一员儒将,二者在性格上形成互补。对此,东晋史学家孙盛论曰:“夫兵,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至于曹操特别强调不让薛悌出战,则是出于薛悌的特殊身份与特别影响力。薛悌作为曹操非常信任的护军,不仅要行监督军队之责,还需要他协调军内各虎将的复杂关系,把各路人马的意志与力量聚合到一起,他不能有任何闪失。</p><p class="ql-block">那么,在实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曹操为什么要命守军主动出击呢?这展现了《孙子兵法》的“任势”智慧。曹操是要通过张辽、李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主动出击,重挫吴军的气势,鼓舞自己的士气,为长期坚守奠定信心。对此,张辽理解得非常透彻和到位,他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等援兵来的话,孙权一定已经打败我们了,因此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可以坚守。”孙盛亦曰:“彼众我寡,众者必怀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则必固矣。”</p><p class="ql-block">此次合肥之战,曹魏以七千之兵破孙权十万大军堪称奇迹,而曹操把孙子“择人而任势”的智慧演绎到了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