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撰文/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源/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推/山子</span></p> <p class="ql-block">太监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太监,就是净过身的男性宫人。净身即是对男子进行阉割使之成为太监的过程,也称宫刑。 常人想成为太监的先决条件就是先净身,即割掉阴茎。太监,现泛指被阉割生殖器后,进入皇宫服务的男性,即宦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监亦称阉人、寺人、妇寺、宦者、中官、中监、幸臣、常侍、中人、内臣、内官、内侍、内监。</p> <p class="ql-block">太监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宫廷政治斗争中。东汉、唐、明三代是太监专政严重时期,魏忠贤等太监权力极大,清朝太监权力削弱但仍具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监在历史上不仅是皇帝的仆人,还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常常参与国家政务,权力有时甚至超过文武百官,成为权臣。</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太监这一群体曾是宫廷的阴影,他们虽无生理之实,却在权力的缝隙中扭曲地生长。如今“太监泛化”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一种隐喻,指向那些在精神与行动上逐渐丧失独立性、创造力与担当意识的人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社会现象。</p> <p class="ql-block">太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崇拜权力,不讲人格,善于跪舔,有奶便是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监泛化”成因复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权力的来源看,谁产生权力,权力就对谁负责。上选,则对上负责。民选,则对民效忠。权力赋予路径的模糊,就产生了“依附”关系,这就为太监泛化提供了繁殖土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社会环境来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看似多元却实则同质化的信息茧房。人们被海量信息裹挟,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被逐渐消磨,习惯于被动接受。这就如同宫廷里的太监习惯于唯唯诺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职场的结构看,等级森严制度与绩效导向压力,使许多人只局限于眼前,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害怕犯错,害怕承担责任,于是选择在安全的范围内机械地重复,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与勇气。这与太监在宫廷中谨小慎微的生存状态何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太监泛化”对社会发展的危害是深远的致命的。从文化层面而言,它会扼杀创造力的源泉;从经济角度而言,“太监泛化”后自然而然缺乏探索精神,只能在传统的模式中徘徊;就社会整体而言,“太监泛化”会削弱社会整体的凝聚力与责任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从八股取士到思想改造,权力对精神的驯化比利刃还过犹不及。跪拜者先是折断膝盖,继而折断喉舌,最终折断脊梁。他们逐步抛弃士人“格物致知”理念,自动解除自己的思想羽翼。</p> <p class="ql-block">精神阉割技术的精妙,在于让受害者成为同谋。明代东厂鹰犬以揭发作恶为荣,清代包衣奴才以自称“奴才”为幸,现代职场里谄笑面具下在演绎着集体性的自我矮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监文化的核心就是奴性文化,一切惟主子马首是瞻,即使主子满嘴跑火车,他们也会博引旁证主子英明神武。从而博取资源掌握者的青睐、接纳和恩赏。</p> <p class="ql-block">太监泛化后的人格脸谱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当他成为“人上人”后,“一阔就变脸”,在地位比他低的人群前以“主子”自居;另一种人是夹着尾巴习惯后,最后无论获得什么机遇、条件,都不能恢复正常人的样子,一生都在将太监化进行到底,甚而洋洋自得。</p> <p class="ql-block">太监现象及太监泛化现象在民主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换句话说,太监及太监泛化在民主国家是没有生存土壤的。这是制度约束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南风窗》创刊4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南风窗》是世界之窗。《南风窗》对我国改革开放功不可没。当年的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南风窗》的培植亦功不可没。《南风窗》创刊号上曾发表时任广州市长叶选平的谈话文章。他对人才与人性的解剖,即使在今天,仍然振聋发聩:“那些忧国忧民、关心‘四化’的牢骚正是我们希望的。那些逆来顺受、不声不哼的人不行,不能开拓新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我想起了饶毅先生的忠告:个人耻于太监化,社会摒弃太监化,国家警惕太监化,乃是强国之必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一稿</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1日二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艺术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杨光融(笔名网名山子),男,1956年8月出生,籍贯贵州天柱,文学学士,1977年考入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贵州省书协常务理事、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黔东南州书协第三至五届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后师从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姜澄清、康殷、欧阳中石、启功、沈鹏诸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要业绩:荣获贵州省首届书法论文研讨会最高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楷书学术展(贵州省唯一)、首届全国篆书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首届西南四省区优秀书法家提名展,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纪念中书协成立30周年贡献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喜欢拙作并愿意结缘的朋友,欢迎私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