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北京怀仁堂的珍贵历史照片

广大平安

<p class="ql-block">一张北京怀仁堂的珍贵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1957年铜鼓县委书记王育万从北京带回开发山区的号令</p><p class="ql-block">1957年6月下旬,一列特快沐浴着初夏的阳光徐徐开出北京站,然后风驰电掣地向南飞驰而来。列车上江西省委包乘的一节车厢里,人们喜逐颜开,洋溢着欢声笑语。其中两位山里老表特别引人注目,论年龄,他俩一中一青。那位年长者尽管被帽子遮掩着大半个额头,但从帽沿下显露着的一条条深深的皱纹和那瘦削的脸庞上,中等身材,大概一米六五高,眼睛明亮,鼻直口方,下巴宽厚上兜,慈祥仁和,和蔼可亲。看得出他是经受过战火洗礼、饱经了风霜劳累的革命老同志,而从他那闪着刚毅而仁慈、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不难看出他又是一位认真踏实、可敬可亲的人民干部。陪同他的是一位身姿挺拔的年轻人,此人举止洒脱,谈吐豪爽,与其说像骁勇无比的战士,倒不如说像一名彪悍的男篮中锋,或是伐木工更贴切些。他俩就是中共铜鼓县委书记王育万和县政府林业科干部谢树仁。两人时而谈笑风生,似乎还沉醉在激动、兴奋、自豪的幸福海洋中,时而比比划划,侃侃而谈,似乎是在憧憬着要描绘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p><p class="ql-block">是啊,王育万和谢树仁这次北京之行是异乎寻常的。6月初,他俩作为中共江西省委组织的100多江西革命老根据地代表中的两位去到北京,下榻西苑旅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代表,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组织下,一道参观了全国农业展览会,饱览了祖国“一五”建设时期农业路线取得的丰硕成果。接着参加大会,听取了中央农工部部长邓子恢所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报告和副部长(原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所做的“开发山区,建设革命老根据地”的报告。陈正人在报告中阐述了江西革命老根据地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重大历史意义,他强调指出:过去我们依靠革命根据地的人民聚集了革命力量,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进城了,没有理由把他们丢掉不管。因此,我们要立即动员起来,开发山区,建设山区,把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好。</p><p class="ql-block">大会之后,分省或地区开会。各地汇报巩固和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发展农、林、牧、副生产的情况,就两位部长所作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中央农工部还专门召集了山区县的代表开会。陈正人等领导人向山区县的代表们仔细地询问了各地山区的资源矿产情况,就如何开发、建设山区,尤其是优先建设革命老根据地广泛深入地征求代表们的意见。据当时中央农工部掌握的资料:大陆国土的总面积有80%左右是山区或半山区。除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据21个省的统计,山区、半山区的县份有1237个,占这些省里总县数的一半以上;山区的土地面积占62.4%,耕地有5亿6千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8%,粮食产量也占1/3左右。在这些省的广大山区中,还有各种丰富的资源,其中有森林10亿多亩(占土地面积14%),木材蓄积量达44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大量的特种经济林木,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和矿藏更多。向山区进军,充分开发利用山区的各种资源,全面发展山区生产,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之一。到同年11月1日至19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山区生产座谈会上,朱德委员长作重要指示,邓子恢做总结报告,正式确定了建设山区的总目标是:“把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山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上文化上进步、繁荣、康乐幸福的山区”。同时也正式确定了山区生活建设的方针是:“要在做好水土保持,力争粮食、油料等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全面地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土特产、矿产等多种经济。”</p><p class="ql-block">王育万在6月中央农工部专门召开的山区县代表会议上详细地向上级汇报了铜鼓山多林多的特点和优势。他汇报说:据初步统计,铜鼓木林蓄积量达700余万立方米,林地面积100万余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以产杉松木为主,还有尚未统计的大量毛竹、油茶、茶叶等土特产,另有耕地10万余亩,粮食已经自给有余,县委已决定实行农林并重的生产方针等资源和发展生产的情况,得到中央农工部及省委的肯定和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6月12日,是王育万、谢树仁称之为“最幸福也是永世难忘的一天”。全体代表们这天吃罢早饭,集体乘车到达中南海怀仁堂,在怀仁堂院内场地上就坐,非常激动而又庄严地等待着即将降临的幸福时刻。一会儿,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朱德委员长、宋庆龄副主席、邓小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怀仁堂健步走出,来到代表们的面前。代表们豁地起立,爆发出雷鸣般热烈的掌声,以示向领袖们的欢迎致敬。毛主席微笑着频频向代表招手致意。此时的王育万--这位20年前就曾经跟着毛主席打天下的苏区老干部,可今天才亲眼见到当年号召率领自己征战的领袖们,他眼睛情不自禁的湿润了,这过多的幸福在他心里像潮水般剧烈地翻腾着,一颗心似乎窜到喉咙口就要跳出来。这过度的激动使他先是堕入半痴半呆,瞬间转化为兴奋的眩晕,双脚挪不开步子,只是原地机械地拼命地望着领袖们鼓掌。偕同王育万赴京的谢树仁,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林业干部,此时他同样异常地激动兴奋,他那满腔深厚的崇拜感激之情,使他不能自制,情不自禁的往前挤,他要清清楚楚地看清领袖们的面容。他挤到了毛主席的身边,才察觉到会议的组织者在招呼代表排好队与中央领导合影。所以,那次与毛主席等中央领袖们的合影,王育万在第三排,离毛主席隔了十几个人的位置,而谢树仁站在毛主席身后很近。王育万、谢树仁两人都把那张合影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藏着,经历十年浩劫,仍妥善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江西的革命老根据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中央对开发江西山区,建设江西革命根据地极为重视。6月的北京会议后,就下放汪东兴到江西省人民政府任省农垦厅厅长(后曾任副省长),并拨出专款扶持江西建设革命老根据地。江西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省、地、县均召开专门会议传达贯彻,并作出了相应的具体决议。如:抽调得力干部加强农林垦殖部门的领导;动员干部上山下乡;建立和健全农林垦殖场和林场,省、地、县都要成立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等。</p><p class="ql-block">为了研究贯彻北京会议精神,明确山区生产方针,全面发展生产,迅速改善山区人民生活,中共铜鼓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于同年8月27日至29日,在县城召开了“铜鼓县山区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县各区管理山区生产的区委书记或区长,各乡管理山区生产的总支书记或乡长,以及县委、政府所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共32人。会上,县委书记王育万兴奋地向全体干部报告了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接见的喜讯和参观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及北京会议的盛况,将党中央开发山区、建设革命老根据地的号令带给了铜鼓老区人民。同时,他传达了地委关于山区生产会议的总结。即将接任铜鼓县委书记的邹国选对当前中心工作做了指示,与会同志根据王育万和邹国选的讲话精神,结合本县、本区(乡)具体情况进行了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我县农林并重,兼顾副业,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是正确的。肯定了本县以往抓住了粮食生产、林、副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从而使政治上已经翻身的全县人民经济生活也有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对改造山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适时也恰当地提出了我县山区工作的缺点,例如:还没有把全面发展生产具体地安排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存在着“只知道吃山,不注意养生”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山区特点,特别是对林业生产工作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其次是我们的同志缺乏根据山区生产的特点,抓住中心环节,因地制宜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决议。会议强调,必须提高对农林牧副各项生产全面发展的认识。林、牧、副业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它和国家建设的各项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合作化的巩固是息息相关的。木材用途广作用大,茶叶是出口物资,事实证明哪里的林、副业搞得好,哪里的人民生活就改善得快,农业生产也发展得快,农、林、牧、副业生产是相互促进,四者不可分割。尤为指出:森林是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也是我县山区群众主要生活资料来源和实现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条件,保护、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就是越显得极其重要。为此会上交流了护林防火、垦复油茶山、森林合理计划采伐、处理山林入社等经验。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全面规划了山区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同年冬,南昌专区又召开革命老根据地代表会议。会议按上级上述精神讨论并决定了开发山区、建设革命根据地的事宜,王育万等人出席了会议。铜鼓县是革命老根据地重点县,南昌专区将省下拨的10万元扶助专款中的70%拨给铜鼓,铜鼓县委、政府将这笔钱全部作为创建大沩山垦殖场的基金。同年10月,王育万荣调南昌专员公署,任新设立的专属林业办公室主任。而铜鼓一台波澜壮阔的开发山区的大戏也从此开场。</p><p class="ql-block">这年6月,王育万、谢树仁代表着铜鼓5万多老区人民的北京之行,不仅对他俩个人来说是一段最幸福难忘的经历,而且揭开了铜鼓老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那是日后的铜鼓--南方重点林业县辉煌创业历史的第一章,或者说是开发铜鼓山区,开拓振兴铜鼓林业的历史源头。</p><p class="ql-block">一次盛会,催生四大林场,不仅造福铜鼓,还接收了湖南、江苏等省的饥民,解决了民生温饱,维护了社会稳定,支援了国家建设,绿化了幸福家园。</p><p class="ql-block">(根据《铜鼓县工人运动史》资料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