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黄帝故里】</b></p><p class="ql-block"><b> 黄帝故里在哪里?</b>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轩辕之丘在哪里?《史记》没有说。</p><p class="ql-block"> 河南新郑有个“轩辕丘”的地名,传说是黄帝出生的地方。于是,新郑花了不少钱修建“黄帝故里”景区,还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黄帝拜祖大典”。房子盖得很有气派,场面搞得很大,吸引了不少游客,也打出了“黄帝故里”的名号。</p><p class="ql-block"> 然而,史学家没有认可新郑就是黄帝故里的说法。仅凭“轩辕丘”的地名和所谓的传说,没有实质性的考古证据支持。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黄帝、炎帝的发源地在陕甘一带的黄土高原。</p><p class="ql-block"> 目前,全国有多个地方自称“黄帝故里”,包括河南新郑、陕西黄陵、山东寿丘、甘肃天水等地。</p><p class="ql-block"> 新郑的“轩辕丘”,我问景区工作人员“轩辕丘”的位置,他说在轩辕殿的后面,不能参观,是象征性的。</p><p class="ql-block"> 新郑“黄帝故里”,我们可以参观游览和纪念,但别拿它当历史。</p> <p class="ql-block"><b> 黄帝故里景区,</b>位于新郑市轩辕路1号,规模宏大,建筑精湛。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石牌坊、宝鼎坛、寻根门、“黄金”树、轩辕桥、黄帝故里祠、拜祖广场、轩辕殿、轩辕丘等。</p><p class="ql-block"><b> 石牌坊:</b>为四柱汉代式青石牌坊,整体为门字形结构,建筑高度8.5米,总宽20.7米。</p> <p class="ql-block"><b> 宝鼎坛:</b>黄帝宝鼎,青铜铸造,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鼎足为立熊,寓意国于有熊。</p> <p class="ql-block"><b> 寻根门:</b>采用中国传统的牌坊形象,大气庄重。</p> <p class="ql-block"><b> “黄金”树:</b>传说由黄帝生前节省的金银财宝筑成,是民间传说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b> 轩辕桥:</b>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p> <p class="ql-block"><b> 黄帝故里祠:</b>前庭有陈云的题词:“炎黄之孙不忘始祖”。</p> <p class="ql-block"> 大殿供奉黄帝塑像;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像。</p> <p class="ql-block"> “人文初祖”匾额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题写。殿内的壁画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b> 拜祖广场:</b>北枕轩辕丘,南接故里祠,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可以容纳5000人同时举行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b> 轩辕殿:</b>汉白玉黄帝像端居中央。</p> <p class="ql-block"><b> 【郑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郑国</b>,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之弟姬友(郑桓公)被封国于陕西棫林,国号为郑。</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b>新郑</b>(为区别于陕西的旧都,称为“新郑”,此名沿用至今)。从此将列国带入到群雄逐鹿争霸中原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郑国立国共计431年,传位24君。</p> <p class="ql-block"> 郑公礼车。</p> <p class="ql-block"><b> 郑氏三公:</b>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被尊称为郑氏三公。</p><p class="ql-block"> 郑桓公: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郑开国之君。</p><p class="ql-block"> 郑武公:在周平王东迁过程中护送周平王,并灭掉了虢国和郐国,建立了新的郑国,定都新郑。</p><p class="ql-block">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称雄一时,是郑国的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b> 郑国车马坑遗址:</b>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内有春秋墓葬3000多座,大中型车马坑23座。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b> 郑公“中”字形大墓:</b>是已发掘的诸侯墓葬中第一座带有双墓道的大墓,因平面似“中”字,故名。墓主人为春秋晚期一代强势郑公。</p> <p class="ql-block"> 棺椁四周安放<b>编钟、铜方壶</b>等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陪葬车马坑,随葬车辆48辆以上、马124匹以上,气势非凡。拥有车辆的多少是当时衡量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身份、等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 郑国</b>居中原之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和思想文化遗产:音乐引领列国,诗歌广为传诵;青铜器熠熠生辉;城垣巍然屹立;后裔兴旺发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