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山西省运城市(古称河东)西南方的解(音害)州镇,坐落着号称“天下第一”的关帝庙。据非官方统计,在全球30多万关帝庙中,解州关帝庙的历史最悠久(创建于公元557年~618年的陈隋时期),规模最宏大(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故此,解州关帝庙又被尊称为“关帝祖庙”。</p><p class="ql-block">史载,自宋代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1016年)对解州关帝庙进行第一次重建以来,到中华民国败走海岛前的1947年,历朝历代先后对解州关帝祖庙进行了30多次维修和扩建!</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解州关帝祖庙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于1952年成立了解州关帝祖庙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庙宇的保护、保养、维修和扩建工作。公元1957年,解州关帝祖庙被公布为山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此后,先后对解州关帝祖庙进行了多次系统的修复和扩建。目前,解州关帝祖庙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和附近的关帝家庙共同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关帝祖庙 <p class="ql-block">早上,我们离开永济向运城进发时,突然天降大雨,我们做好了打伞游览的准备。关老爷保佑,当我们抵达关帝祖庙景区时,雨居然停了,尽管天空还布满乌云。</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关帝庙的新山门,即或是后世增补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其他寺庙,解州关帝祖庙的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延伸,两侧均为后补或新修的厢房。</p><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关帝祖庙的第一个建筑~结义亭,当然取自《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结义亭内有关帝的文字介绍,摘引如下:</p><p class="ql-block">关公,名羽,字云长,河东郡(今运城市)解梁县(今解州镇)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p><p class="ql-block">关于关羽的故事,《三国演义》里有详细生动的描述,故此省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关羽以忠义见称于后世,故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也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宗教文化方面,儒家尊其为“文衡帝君”,佛教尊他为“护法伽蓝菩萨”,道教尊他为“协天大帝”和“翔汉天神”等。</p> <p class="ql-block">穿过结义亭,迎面是一道影壁墙。</p> <p class="ql-block">影壁墙背面是块巨石,称“三分砥柱石”。据说,这巨石乃关帝的化身,因他帮助蜀汉完成了“三分天下”的伟业,更是刘备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造型独特的千年古柏。</p> <p class="ql-block">君子亭、无二心,以及亭内的万古精忠,显然都是在赞美关羽对他结义大哥刘备的忠诚和义气。</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表彰或纪念性建筑。据说,解州关帝祖庙保存有七座牌坊,以歌颂和彰显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p><p class="ql-block">这里的结义园牌坊是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创建的。整座牌坊系纯木结构,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四柱三楼三开间。四柱即四根立柱,三楼包括了主楼和左右次楼,主楼总高11.88米,次楼总高8.99米。坊顶脊饰和瓦件皆为黄绿色琉璃制品,色泽艳雅、光采夺目。</p><p class="ql-block">结义坊原来的横匾“万古纲常”,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修时,知州言如泗改额为“结义园”,并于背面书“山雄水阔”四字。字体丰秀圆润,劲健有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帝祖庙的四龙壁。关帝祖庙的四龙壁有点与众不同,除了四条遨游天空的蟠龙之外,还有祥禽瑞兽相陪衬,造型独特华丽。</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帝祖庙端门,也是主庙的正南门,门楣上镌刻“关帝庙”三个大字,两侧有“精忠贯日”和“大义参天”的匾额,这些都体现了对关公忠义精神的颂扬。</p> <p class="ql-block">穿过端门进入主庙,正面上方匾额为“关帝庙”三字。</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的匾额为“全部春秋”,两边侧门分书“演古”“证今”。</p> <p class="ql-block">端门过后,就是午门了。午门又称五朝门,是帝王宫殿中的正门。例如在北京的紫禁城中,午门是文武群臣等候上朝、等待命令和皇帝颁布诏书之所。普通庙宇是不设此门的,因关公被封为“武圣”和“菩萨”,所以解州关帝庙仿帝宫规制建造,故设有午门。</p> <p class="ql-block">午门两侧的门神也很有特色: 左青龙伴周仓,右白虎随廖化。而周仓和廖化都是关羽帐下的大将。</p><p class="ql-block">这是黑脸的周仓。</p> <p class="ql-block">此为白脸的廖化。</p> <p class="ql-block">周仓与青龙。</p> <p class="ql-block">廖化与白虎。</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道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座宏伟建筑是御书楼,原名“八卦楼”,清乾隆皇帝为纪念康熙御书“义炳乾坤”匾额,改名为“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依然保存的八卦藻井。</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修建的碑亭和……</p> <p class="ql-block">同时建造的钟亭。</p> <p class="ql-block">胡人牵狮塑像表现的是古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这里有两组铁像,均为明嘉靖年间铸造。</p> <p class="ql-block">这是解州关帝祖庙的又一个主要建筑~崇宁殿,建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因宋徽宗赵佶敕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环廊有雕龙石柱二十六根,传说是从晋国旧宫殿拆运来的。</p><p class="ql-block">崇宁殿悬横匾“神勇”系乾隆帝手书,檐下“万世人极”匾是咸丰帝所写,木雕神龛上的“义炳乾坤”匾为康熙手书,一殿有三位帝王的手书,那是相当的传奇。</p><p class="ql-block">乾隆的“神勇”拍到了,咸丰的“万世人极”也拍到了,只有康熙的“义炳乾坤”在没有光线的殿内,没能拍到。</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铁家伙据说是焚表炉,是当年祭祀关帝时焚烧“悼词”的。</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侧分别有两把青龙偃月刀,一把是铁铸,一把是青铜铸的,殿前的香案相传是关公的磨刀石。</p> <p class="ql-block">见过这么大的磨刀石吗?</p> <p class="ql-block">在崇宁殿四周,矗立着26根巨大的盘龙石柱,通高3.87米,直径0.46米,为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的佳作。迄今460多年来,这些雕刻精美、造型生动的蟠龙一直默默守护着关公的忠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帝祖庙春秋楼前的气肃千秋坊,也是祖庙内最大和最后一道的牌坊,为四柱三楼庑殿式,清同治六~九年(公元1668~1671年)重修。牌坊上的“气肃千秋”系慈禧亲笔,牌坊建筑也是“凤在上,龙在下”,这种格局的建筑除北京之外很难见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楼,坐落在关帝祖庙中轴线最后端,是关帝的寝宫。该楼又名麟经阁(麟经=春秋),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其始建年代不祥,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暖阁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皆为古建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楼前两侧分别为印楼,存放有关公的“汉寿亭侯”大印。</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为刀楼,存放关公的“青龙偃月刀”。</p> <p class="ql-block">终于拍到了一楼供奉的关公戎装像。</p> <p class="ql-block">二楼和三楼也是可以登上参观的,我们见游人太多了,担心拥挤便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这把青龙偃月刀感觉更接近小说里描述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帝祖庙内的一处美景!</p> 关帝家庙 <p class="ql-block">关帝祖庙的参观结束后,我们在去运城市投宿的路上,顺便来到了相距八公里的关帝家庙。</p> <p class="ql-block">关帝家庙位于运城市常平村,这里是关羽出生至避祸前生活的地方。家乡人于隋朝初期(约1400年前)建祠纪念,成为全球最早的关公祭祀场所,故被誉为“关公文化发源地”。</p><p class="ql-block">关帝家庙以“家祠”性质独树一帜,体现关羽作为“人”的乡土联结。据考,关帝家庙在金代正式形成庙宇规模,明清时期扩建至现存格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家庙依然采用“前朝后宫”建制和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但与关帝祖庙相比规模小了许多(占地仅1.5万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庙内除保留了明代正德年间的“关王故里”石牌坊外,还存有祭祀关羽夫人的娘娘殿,供奉关氏先祖的圣祖殿和全球关帝庙中独有的金代砖塔。</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坊不仅印证了此地确为关羽故里,同时也揭示了关帝崇拜的演进历程。关公在宋代被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被加封为“协天大帝”的。而这座石坊是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竖立的,此时关公尚未封帝,故石坊刻“关王故里”。</p> <p class="ql-block">根在河东,即如今的运城是也。</p> <p class="ql-block">祖宅塔位于关帝家祠的仪门前,是座具有历史传奇色彩的砖塔。据说祖宅塔下原是一口水井,关羽杀了吕熊逃亡之后,他的父母为使关公断绝对双亲的牵挂,就在这里投井自尽。</p><p class="ql-block">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深明大义而刚烈坚毅的父母,在井上建造了这座祖宅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仪门,是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重建的。在举行庙会或祭祀活动时,作为戏台使用。</p> <p class="ql-block">关帝家庙的这些古柏都有上千岁高龄!</p> <p class="ql-block">献殿,亦称享亭,清嘉庆二十三年重建。在举行庙会或祭祀活动时,多作为敬香叩拜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关帝家庙内也有崇宁殿,大概是因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关帝祖庙和家庙都建有崇宁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前有古柏两棵,树龄达1800多年。这棵如蛟龙出水,故曰“龙柏”,取“望子成龙”之意。</p> <p class="ql-block">另一棵酷似虎头,取名“虎柏”。当地习俗,女儿家在此树上系红绳,求关帝保佑实现“望女成凤”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这是娘娘殿,供奉关夫人胡玥。</p> <p class="ql-block">两边侧殿分别祭祀长子关平及其配偶和……</p> <p class="ql-block">次子关兴及其配偶。注: 关公封帝,两个儿子也水涨船高,均被封王。</p> <p class="ql-block">圣祖殿,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建,供奉和祭祀关羽的上三代祖先,即父辈、祖父辈和太祖辈。</p> <p class="ql-block">关羽的父亲、祖父和太祖。</p> <p class="ql-block">关羽的母亲、祖母和太祖母。</p> <p class="ql-block">临离开关帝家庙时,看到隔壁院子里有一棵造型独特的古柏,称曰“凤凰柏”。</p> <p class="ql-block">无论在关帝祖庙和家庙,我们始终没有看到能够体现关公忠勇侠义的英姿。据说,景区附近新建了一尊关帝全身圣像。可惜老天不作美,我们想过去时,又开始下雨了。无奈只好放弃。好在发达的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我们果然在网上搜到了这尊关帝圣像。据说,这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关帝铜像,身高61米,对应关公寿辰。</p> <p class="ql-block">祖庙的牡丹花谢了,玫瑰花却刚开放。老规矩,送给各位一感谢诸位的关注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