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飞来一只金丝雀,曾拯救了无数人命

朱仕农

朱仕农 文/摄 春天里的中山植物园繁花盛开,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到处花香扑鼻,什么也不干,就在里面随意走走,也惬意极了。两天前的一个上午,又进去逛了一圈,快回到大门口了,天上飞来一只金色的小鸟落在不远处的树枝上,一簇小小的嫩叶上。 小鸟儿很小,比小麻雀大不了多少,但全身金黄闪亮,在春光的辉映下仿佛身披金丝,长长的尾毛拖在树枝的下面,两只小却紧紧地抓住一簇绿叶死死不放,不停地转动着灵巧的身子像在荡秋千,也似在那把绿叶中寻找着什么,一会儿小嘴巴就伸向了绿叶中,应该是发现了绿叶中有可口的小虫子了。 就这样,这只金色的小鸟在距我六七米处在树枝上欢快地舞动着,不停地觅食着,其它小鸟见人来了远远地就飞走了,可这只小鸟似乎并不怎么怕人,也全然无视相机咔咔的快门声,“一炮打天下”的旅游相机拍不出什么好照片,可却让我拍得好尽兴的。 从来没有养过小鸟,也不知道这只金色的小鸟是个什么品种,回家后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小鸟儿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金丝雀。金丝雀原本生活在马卡罗尼群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17 世纪由西班牙水手带回欧洲,立刻在西班牙和英国的宫廷中变得流行,两百年的时间里,金丝雀传遍了欧美。 继续寻找,还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秘闻。20 世纪开始,这些最初在宫廷唱歌的美丽尤物,身份突然发生了转变——下矿。这些“金贵”的小鸟开始了出生入死的生活,实打实的拯救了无数矿工的生命。 今天,采矿依然是高危职业。在 20 世纪初更加危险,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1900 年至 1909 年期间是煤矿开采最致命的十年,全美死了 3,660 名矿工。而转折从 1911 年开始,1911-2006 年的 90 多年期间,美国只死了不到 8 千个矿工。转折的一个重大原因是,自 1911 年起,美国煤矿业引入了金丝雀。 在金丝雀之前,矿工们也有“哨兵物种”——老鼠。矿井中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窒息性气体会在影响人类矿工之前就影响小型温血动物,因为它们的呼吸交换比人类更快。老鼠确实比人类先受到一氧化碳的影响,但老鼠能抗能忍,中毒了也能玩命活动很久。1910 年开始,人们发现金丝雀是更有效的“哨兵”——金丝雀对一氧化碳极其敏感,新陈代谢快,需要大量氧气才能生存——因此,如果金丝雀在矿井内突然晕倒或死亡,矿工将有足够的时间撤离。美国第一个,加拿大跟上,英国等欧洲国家紧随其后,金丝雀成为矿工的地下伙伴,救了无数的人命,渺小而伟大。 在这个要命的岗位上,金丝雀干了 70 多年才“退休”。从 1986 年起,英国矿场首先逐步停止使用矿工金丝雀。此后的 10 年里,一种被称为 “电子鼻”的探测器终于普及,这种传感器不仅可以检测一氧化碳,还可以检测其他有毒气体。<div> 金丝雀开心的转业了,再也不用下矿了,又成了人们最为喜欢饲养的宠鸟之一。料想,前两天我在中山植物园拍下的那只金丝雀,应该也是哪位爱鸟人士饲养的小宠物,一不小心被它飞了出来,跟人呆的时间长了,自然也不像其它小鸟那样怕人了,可从它全身金色闪亮的羽毛,活泼灵动的身姿可以看出,它在大自然中生活得很开心,很快乐,很满足。<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