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中原 - 洛阳鼓楼老街

衷晟

<h5>洛阳老城鼓楼,正名 “谯楼”,位于今老城东大街中段,是洛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历代经过数次修缮。鼓楼是古代用以报时之楼,其基础是用大青砖砌成三丈余的高卷台,台下拱券门洞为行人通道,宽一丈五,高二丈,券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登楼之道。</h5> <h5>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今青年宫广场前中州路上),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 1614 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清顺治十三年(1656 年)与乾隆十年(1745 年)洛阳县两次出资大修古楼。1972 年,钟鼓楼被拆除,仅剩券台,2002 年得以重建 2。</h5> <h5>李占标故居,李占标于1864年生于偃师史家湾,又名铎,字干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洛阳老城正华门口,开创李占标药店,因心怀“悬壶济世、救扶苍生”之心,正堂取名“济世堂”。</h5> <h5>洛阳老街西起丽景门,东至鼓楼,中心部分为十字街,又被称为老集 。这里荟萃了洛阳特色美食,,青石板路,古老建筑,砖房店面,大部分店铺具有明清风格,极具市井烟火气息 。</h5> <h5>洛阳水馒头,水馒头外皮是用葛粉制成的,因此也叫做“葛馒头”。也可以用玉米淀粉或马铃薯淀粉来制作外皮。这样,馒头做好后就会像一个透明的水球。每个水馒头里面嵌有不同的花瓣。</h5> <h5>老街上有很多“前店后坊,前铺后户” 的经营格局,店面不大,经营有字画、古玩、古装以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等。</h5> <h5>丽景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 年),当时金迁都汴京,以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西为丽景门。历史上,丽景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2002 年,洛阳市政府以丽京门为名在原址重修城门,2004 年竣工,2009 年 3 月 10 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 。</h5> <h5>洛阳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 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 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 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h5> <h5>洛阳不翻汤,鏊子上烙成豆绿薄饼再佐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调料,加上高汤将薄饼放在上边,锅中水翻滚,饼子却不翻个儿。故得名“不翻汤”。</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