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反思知青运动(上编·8)

Mr.钟剑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其实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1968年迅速进入高潮,继续持续到1981年前后基本结束。这一代知识青年实际上曾并非完全清醒地被裹挟在这一历史大潮之中前行,即使有官方的高调政治宣传也仍使他们处于不解、困惑和迷茫中,不少人始终都不能清楚地认识评价党和国家,以及个人在这段历史演进中的是非得失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场高潮延续十多年的知青运动,其产生的历史动因非常复杂。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总结。</p> <p class="ql-block">首先,直接政治原因是为结束社会混乱。文革前期(1966-1968),红卫兵最为主力军,在城市中被利用发动文革的极“左”激进运动的主角,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从全国大串联,大夺权,进而出现全国性内战式武斗局面,并且内乱难以制止。据信,有的地方(包括洪洞)一直持续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以后,武斗才逐渐被制止下来。所以,最高决策层觉得既然发动红卫兵运动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很希望政治局势尽快稳定下来。因此,通过将城市无所事事的上千万知识青年分散到农村去,能够避免混乱局面继续失控而导致进一步动荡。</p> <p class="ql-block">其次,直接经济原因是城市无法安排大量青年人就业。由于大跃进的失败加上严重自然灾害,中国经济陷入多年的严重困难,在经历调整后才刚刚逐步恢复,又发动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由于又陷入持续的革命局势混乱,导致企业停工,经济停滞,几乎没有新建企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安排积累多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部分大学生就业。而此时建国后出现的第一波生育高峰,发展到60年代末时,已经使城市青年人口迅速增加,就业压力急剧增大。怎么办?让大批城市青年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就势在必行。年轻人也喊出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到农村和边疆去劳动锻炼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做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有毛泽东的深层考虑和战略意图。他一直认为知识分子脱离群众,不了解国情,不懂得工农,如果能通过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并通过体力劳动消除知识青年持有城市特权的“资产阶级思想”,才能反修防修,大量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且知青上山下乡能够逐步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三大差别。这也是完成《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历史任务。同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被赋予“建设农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设和</span>保卫边疆”的历史使命,希望通过知识青年把他们的文化知识带到农村,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和技术水平。其实毛泽东曾经把发展人民公社看作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这样通过让广大知识青年去农村插队落户,可以把农村人民公社建设得更好。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革命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p> <p class="ql-block">因而,在进入高潮后又持续10多年知青运动中,全国约有1,700万城市青年,失去(被动放弃)继续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派往全国各地的农村和边疆,由于离开亲人和家庭,劳动很繁重,生活很艰苦,加上感到前途渺茫。时间一长,因种种不适应而产生了思想波动和抵触情绪,进而出现本人,家庭和社会普遍的不满问题。这其实在事实上已经表明,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这是一种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规模的“逆城市化”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属于违背社情民意的倒行逆施,也就必然无法长期持续下去。因而随着1976年结束文革内乱,党和国家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各项事业重入正规时,大量知青返城就业就势在必行。知青运动其实是以拨乱反正的必要而宣告终结。</p> <p class="ql-block">可见,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混合了政治控制、经济危机应对,和意识形态改造等多重目标。尽管大部分知识青年在生产和生活逆境中被锻炼而成长成熟,并为农村发展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其中还有一些人后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社会中坚力量和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这只能算是复杂社会事物发展结果具有两面性的积极一面,如果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看,这项社会运动整体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主要还是产生了非正面的历史影响。</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1700多万知识青年,这场社会运动的主角,如今已经步入晚年,在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不可再继续沉浸在历史的迷雾中,对知青运动情有独钟,大加赞颂,仍痴迷不悟和自欺欺人了。</p><p class="ql-block">如您对以上观点和评价有不同看法,欢迎在公评区留言,提出意见,开展讨论和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2025年4月写于临汾</p> <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