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第9天,‍墨韵千年传薪火,‍楷法万象见精神,——第十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

蒲公英计划

<p class="ql-block"><b>主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p><p class="ql-block">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理事会</p><p class="ql-block"><b>承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开放大学</p><p class="ql-block"><b>协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书法家协会</p><p class="ql-block">新疆书法院</p><p class="ql-block">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p> 墨韵千年 匠心传承 <p class="ql-block"> “轻研墨,慢临帖,一纸烟云见古今。”今日上午,彭正勇老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烟与火的千锤百炼——中国文房四宝之非遗徽墨》。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智慧。彭老师以徽墨为切入点,带领学员们走进传统制墨工艺的匠心世界,体验研墨与书写的独特魅力,感受墨色变化中的文化底蕴。 从松烟袅袅到墨锭成型,从文房雅玩到艺术创作,彭老师用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展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深深沉醉在这"黑玉"的世界里。</p> 墨史钩沉:徽墨的前世今生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首先带大家回溯了徽墨的辉煌历史。徽墨,作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相传,邢夷始制墨,“墨”字从黑土,最初由煤烟制成,属土之类 ,开启了墨的篇章。汉代,制墨工艺有了发展,以榆麋墨闻名。榆麋为汉县名,属右扶风,此地所产之墨声名远扬。到了唐代,奚廷珪制出易水墨,成为徽墨发展的转折点,极大提升了墨的品质,让徽墨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宋代,油墨的发明为制墨工艺注入新活力。明代,徽墨迎来辉煌,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等制墨大家涌现,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将徽墨制作推向新高度。清代,曹素功、王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徽墨四大家,继承并创新传统技艺,让徽墨的声誉经久不衰,彭老师特别强调:"一块好墨,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历代文人精神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徽墨,不仅是书写绘画的工具,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每一块墨锭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岁月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墨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墨品大观:名墨鉴赏与分类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展示了彭老师收藏的各类中外珍品墨:如古梅园、玄林堂、墨运堂等日本墨,寓意吉祥题材的墨锭琳琅满目,工艺精湛的五福捧寿;科举题材墨锭,寓意金榜题名的一甲一名;文人雅士专用墨,配有诗文的翰林风月;极具收藏价值的:当代国家工艺大师,徽墨制作专家,冯良才先生徽墨作品《南宗北斗》、《仙山楼阁》以及《黼黻昭文》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彭老师逐一讲解每款墨的特点:“墨质坚如石,墨香独特,五福捧寿墨纹饰精美......”在座的每位学员都在认真地观赏这些艺术珍品,无不为之倾倒。</p> 研墨之道:传统技艺体验 <p class="ql-block">  理论讲解后,彭老师亲自示范传统研墨技法:彭老师提出,“研墨不仅是调墨,更是调心。”他演示古法研墨技巧:砚台倾斜45度,重按轻推,顺时针匀速研磨,直至墨液泛起光泽。“墨色分五色,水与墨的交融,全在腕底分寸之间。” 彭老师的话让学员们深受启发。</p> 实践课堂:墨色里的书法美学 <p class="ql-block">  以《兰亭序》片段为例,彭老师示范研墨书写时笔锋的弹性表现,对比墨汁的“胶着感”。学员们感叹:“研墨如行云流水,墨汁却似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 “学书如参禅,贵在得法。”在完成精彩的徽墨研习示范后,彭正勇老师笔锋一转,为学员们带来《书法(硬笔书法)学习十忌》的深度剖析。这十忌犹如十面明镜,照见当代书法学习者最常见的误区,现场观众纷纷提笔记录,生怕漏过这字字珠玑的箴言。彭老师说:“这十忌如同十面明镜,照见学书路上的常见误区。真正的书法修习,需要取法经典、持之以恒,既要埋头苦练,又要抬头看路;既要专精一体,又要博采众长;既要手上功夫,又要胸中见识。希望各位学员们能以此为戒,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行稳致远。”</p> <p class="ql-block">  最后彭老师表示“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进课堂”的时代使命已真切地落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肩头。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让我们牢记蒲公英的精神——看似轻盈,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看似微小,却能乘风远播,生生不息。在此,我衷心祝愿大家:以‘身心兼修’为根基,在笔墨中修养心性;以‘技道并进’为路径,既精进书艺,更领悟书道;以‘功德圆满’为境界,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播撒文化种子的沃土。愿我们携手同行,以‘薪火相传’的信念、‘艺德为先’的操守、‘责任担当’的勇气,共同书写书法教育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这场由彭正勇老师主讲的讲座,不仅揭开了徽墨这一非遗技艺的神秘面纱,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意义。在彭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示范中,那一缕穿越千年的墨香已化作文化的火种,让每位参与者都成为了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那一砚沉淀着匠心的乌玉,正随着研磨时沙沙的韵律,在当代书写者的手中焕发新生;那一支蘸满墨香的毛笔,正书写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从松烟点染的古法工艺到现代教育的创新实践,彭老师用他的学识与热忱,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绽放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那份对书法教育的赤诚之心令人动容。正如他所强调的,书法传承不仅是笔墨技艺的教授,更是中华文脉的延续。这种文化担当,正是“蒲公英计划”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动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星河中,书法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彭正勇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文化自信 书法之美》,共同回顾“蒲公英计划”这些年的耕耘与收获。作为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项目的发起人,彭老师多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普及与传承。他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将书法的种子播撒在天山南北,让传统文化的芬芳浸润边疆大地。从公益培训到师资培养,从校园推广到社会普及,“蒲公英计划”正如其名,带着文化的使命随风远扬,落地生根。在讲座中,彭老师将结合自身多年的书法实践与教学经验,深入解读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分享“蒲公英计划”背后的感人故事。这是一场关于笔墨的对话,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让我们跟随彭老师的讲述,感受书法之美,见证公益之力,共同守护这份穿越千年的文化瑰宝。</p> 授课讲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彭正勇老师简介:1979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先后师从李鸿仪、陈振濂先生,2015年毕业于陈振濂名家书法工作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院执行院长, 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新疆青联常委兼文化艺术体育界别副 主任委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会员,新疆书法家 协会理事,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全国书法教师“蒲公 英计划”公益培训理事会常务理事、专家团队成员。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 公益培训项目发起负责人。</p> 字如其人 书为心画 <p class="ql-block">  今日下午,孙鹏老师为学员们带来《颜真卿不同时期楷书作品的特征分辨及临摹》专题课程。课堂上,投影屏依次呈现颜真卿早、中、晚三期楷书代表作,雄浑磅礴的笔势如巍巍泰山,跨越千年仍震撼人心。从早期的秀劲清雄,到中期的宽博遒劲,再到晚期的老辣苍劲,这些作品串联起唐代书法史的演变脉络,既是对颜体书法技法的深度解析,更是一场解码“颜体精神”的艺术之旅。</p> 笔墨问道:从颜体临摹到创作表达的艺术探索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孙鹏老师带领学员们开启了一场与颜真卿的深度对话。老师先是以颜真卿的经典作品为引,从笔法、结构等角度细致剖析,随后通过《辞官拜师》、《忠至灭身》等生动故事,带大家走进颜真卿波澜壮阔的人生,探寻其书法精神的源泉。针对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以及《争座位稿》等作品,老师进行了专业且深刻的解读,让学员领略颜体书法的独特魅力。在临摹指导环节,孙鹏老师着重讲解了临摹经典碑帖时的关键要点,从选帖的门道、读帖的技巧,到临摹过程中需规避的误区,每个细节都倾囊相授,为学员们的书法学习之路指明方向。在表达环节,老师围绕作品呈现技巧展开丰富讲解,不仅分享了以印章调节整幅作品视觉效果的妙招,以及彩墨运用的技巧,还涵盖了诸多提升作品表现力的方法,助力学员全面提升书法创作能力。这堂书法课,不仅是技法的传授,更是一场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深度浸润之旅。</p> 以互动启智,拓书法眼界 <p class="ql-block">  在示范书写前,孙鹏老师精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思考的互动课堂。他通过展示颜真卿的多幅经典作品,邀请学员们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字迹出自哪幅作品。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课堂氛围热烈非凡。孙鹏老师借此契机,反复强调提升眼界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拓宽视野,深入了解经典作品的风格特点与精妙之处,才能在书法学习中形成更敏锐的审美感知,进而在创作中实现突破与提升。这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学员与颜体书法的距离,更为后续的学习指明了方向。</p> 挥毫示范展精髓,妙笔解析传书韵 <p class="ql-block">  孙鹏老师在示范书写过程中,将书法的精妙之处娓娓道来。他边挥毫边讲解,从起笔、行笔到收笔的用笔细节,到横画的俯仰之势、竖画的向背呼应,再到转折处的顿挫变化,每一个动作都蕴含深意。他着重强调,即使是规整的正书(官方书体),也并非刻板的“方块字”,而是通过笔画的欹正相生、疏密错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变化。孙鹏老师以生动的示范与细致的解析,将书法的空间美学与动态韵律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学员们揭开了传统书法艺术的技法密码。</p> 翰墨铸魂,书道育人 <p class="ql-block">  在库尔勒市,书法教育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基础教育的画卷之中。孙鹏老师积极投身于书法教育推广工作,以“翰墨飘香 书道育人”为主题,在书法教育领域不断深耕细作。从宏观规划来看,库尔勒市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第一个五年规划(2022 - 2026学年)》,明确将中小学书法教育视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库尔勒市教育局强力推动,要求市属各中小学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表,开齐开足书法课程,确保书法教育落地生根。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制订《中小学书法教育第一个五年规划(2022 - 2026学年)实施方案》,从课程安排的精准设置到教学管理的规范有序,再到教师任职条件的严格界定以及资源配置的合理规划,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书法教育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在具体实践方面,库尔勒市积极搭建书法教育交流展示平台,举办第六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开班仪式暨库尔勒市教育系统第二届“中国精神”书法作品展开幕式等活动,吸引众多师生热情参与。书法作品展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展示个人书法技艺的舞台,更成为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契机。在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中,师生们领略书法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激发对书法学习的热爱与追求。库尔勒市在书法教育领域正稳步前行,通过科学规划与丰富实践,让翰墨之香弥漫校园,以书道育人之理念,培育一代又一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志学子。</p> <p class="ql-block">  “只要坚持不懈,务实创新,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穷乡僻壤,就一定能给孩子们一个优质的、向上的,美好的书法教育”这一信念极具感染力与启发性。学员们应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书法教育工作中,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要坚定信念,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环境的书法教育模式,让书法教育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孙鹏老师分享的库尔勒市书法教育经验,从规划、平台、人才、信念等多个维度,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且宝贵的学习范例,激励着大家在书法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勇毅前行。</p> <p class="ql-block">  这场讲座宛如一座宏伟的桥梁,一端系着古老深邃的书法传统,一端连着蓬勃发展的现代教育。孙鹏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地讲解颜真卿书法作品,剖析笔法、结构等精妙之处,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书法艺术的根源与脉络。与此同时,孙老师还分享了库尔勒市书法教育的实践成果与创新举措。从精心规划的五年书法教育方案,到丰富多彩的书法展览、培训活动,无不彰显着边疆书法教育工作者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矢志不渝的创新传承精神。他们扎根边疆,克服种种困难,将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融入现代教育体系,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 授课教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孙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巴州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第二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学员,结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七届书法教师高研班,荣获新疆第七届天山文艺奖。书法作品入展获奖情况:2022年全国第三届临书展入展,2021年“书圣故里 中国临沂”书法临书大会入展,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篆书、隶书、篆刻展入展,2020年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入展,2019“中国楷书•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入展等,2023年“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2024年,楷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p> 魔术润疆行 书艺共飞扬 <p class="ql-block"> 500名新疆书法教师变身“魔法学徒”!这场公益培训解锁课堂新技能</p> <p class="ql-block">  4月21日晚8时30分,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法课堂”在新疆第十届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上演。来自全疆各地的500余名中小学书法教师,暂别笔墨纸砚,沉浸于奇妙的魔术世界,为新学期课堂教学汲取创意灵感。</p> <p class="ql-block">  此次由自治区文联主办,新疆开放大学、新疆杂技家协会承办,多协会协办的“魔力润疆行”演出,以魔术为媒,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p> <p class="ql-block">  魔术师商振涛率先登场,在动感音乐中施展“大变活鸽”,空手心瞬间跃出洁白鸽子,羽毛在灯光下闪耀,点燃全场热情。</p> <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戏法第五代传人刘哲身着传统服饰亮相,以精湛技艺展现古典魔术魅力,将观众带入奇幻之境。随后,与春晚同款的纸牌魔术将互动推向高潮。魔术师邀请教师上台,共同参与纸牌“魔法”:撕牌、洗牌、插牌,每一步都紧扣心弦。当最后多数教师手中纸牌与最初藏起的完美拼接时,现场欢呼不断;偶发的小状况更添趣味,让魔术的欢乐与惊喜加倍。</p> <p class="ql-block"> 这场演出不仅是视听享受,更是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培训结束后,教师们带着对魔术的新奇体验重返书法课堂。据悉,他们计划将魔术元素融入新学期教学,用“魔法”点亮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艺术教育焕发全新活力。</p> 伏案挥毫:教室里的笔墨耕耘 <p class="ql-block">  教室里,墨香与专注交织。学员们小心翼翼展开毛边纸与宣纸,挑选纯狼毫毛笔,有的轻轻研墨,看着墨锭在砚台里缓缓晕开,感受古法书写的韵味;有的则拧开墨汁瓶盖,准备以流畅笔触挥洒灵感。</p> <p class="ql-block">  书写“福”字时,有人屏息凝神,以篆书的古朴线条勾勒庄重;有人行云流水,用草书的奔放笔意传递灵动。在创作集字作品时,大家反复斟酌字形结构,时而低头书写,时而退后审视,力求章法和谐、落款工整。临摹《兰亭序》字组关系时,学员们紧盯字帖,模仿字与字间的呼应顾盼,在墨汁与研墨的交替中,感受不同墨色带来的书写差异——墨汁书写流畅利落,研墨则层次丰富,书写时的滞涩感更添韵味。小楷临摹区,学员们手持北狼尾小楷笔,在蜡染小品纸上精雕细琢,力求还原魏晋唐小楷的清雅风骨。临摹颜真卿楷书碑帖的学员们,则以四尺整张宣纸铺陈,用雄浑有力的笔触,致敬经典。</p> <p class="ql-block">  夜渐深,教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沙沙的书写声、偶尔的讨论声,与窗外的月色相映成趣。学员们沉浸在笔墨世界中,用实践将白天课堂所学转化为笔下的精彩,让书法艺术在这一方天地间绽放独特光芒。</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焦韵</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加得拉·托海</p><p class="ql-block">照片| 田涛 张雪 刘再兰</p><p class="ql-block">各班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视频| 刘再兰</p><p class="ql-block">审核| 董彦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