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往返31天,方向东北。向北,向东,向东北,行驶8795.9公里,续航134小时26分钟。去中国的北极和东极,走醉美边境公路G331。再上行程示意图,上接《找北找东来到东北(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6天,吉林省松原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游,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博物馆、防洪胜利纪念塔、中央大街,车程247.5公里,进入黑龙江省,宿哈尔滨市道外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充满异域风情的哈尔滨,我们只在中央大街周边方圆不到五公里的范围打了转转。打卡洋葱头教堂,参观博物馆,看看松花江,走走中央大街,逛逛红专早市,感受欧陆、俄式与东北地方特色融合的省会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给我的印记是冰雕和索菲亚教堂。今天打卡哈尔滨的地标圣索菲亚教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外观了教堂。教堂的外部装饰是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和洋葱头造型,宏伟的洋葱顶,古老的红砖墙,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如果不想与陌生人合影,建议一早来拍照。教堂内现在是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我们没有入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的一座木结构的随军教堂。1923年为了满足沙俄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在现址进行重建,历时九年建设完成。文革期间,被作为百货公司仓库遭到严重破坏。1997年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2006年对教堂广场进行扩建改造,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3倍。这就是教堂的前生今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博物馆,由老市委办公区改造而成的博物馆集群,有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哈尔滨文物馆、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欧洲铜版画收藏馆、当代影像艺术馆等十多个可参观的展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1919年建成的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在博物馆群的C位,建国以来曾有8位哈尔滨市委书记在这里办公。建筑原址是一座传统的中式深宅大院,是吉林铁路交涉局的办公地,1918年失火被毁。馆内展示了哈尔滨解放前后的沧桑巨变,介绍中苏友好协会历史沿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详实的展现了哈尔滨从渡口集镇到共和国长子的历史发展脉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份报纸,一张发票、一幅照片,见证百年中央大街的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博物馆收藏的"双耳彩陶罐”文物,出土于甘肃的公元前3200~前200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俄罗斯油画雕塑展览馆,欣赏中俄艺术家们最新的美术创作。欧洲铜版画收藏馆,以“欧洲铜版画”为专题,展品为17~19世纪欧洲铜版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主办方应该是一家投资公司,展出的多为其收藏的国外艺术品,以欧洲的居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博物馆群,大信息量,不仅要脑力在线,还要有个好体格,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人就被拉了胯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矗立在松花江南岸的防洪胜利纪念塔,在中央大街最北端的斯大林公园内,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于1958年设计修建。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由前苏联设计师和哈工大建筑师共同设计。1957年的洪水是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刷新了当时建国后的洪水历史记录,水灾面积8700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花江畔坐满了三三两两的望江人,吹吹江风发发呆。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江流穿城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家都吃过的锅包肉,其鼻祖来自于哈尔滨,老厨家是锅包肉的创始地。清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厨师郑兴文之手,郑兴文为适应外国人的口味,将原本咸鲜的“焦烧肉条”改成酸甜口味,锅包肉由此诞生。创始店的锅包肉甜度没有我在别的餐馆历次吃过甜,适合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过锅包肉,再来根老厨家的炸冰棍,火热的外皮,冷酷的心。炸冰棍起源于哈尔滨,由郑兴文的儿子郑义林在20世纪40年代首创,最初以“油炸冰溜子”闻名,改良后使用冰棍,成为哈尔滨的特色小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中心的超市,市场繁荣,人头攒动,每一个摊位前都有顾客滞留,排着长队购物的比比皆是。用我能区分地域人的眼睛端详,本地顾客应该占了三分之二,此情此景我想说一句“东北没有理由不振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踩在中央大街铺设的“面包石”上,与熙熙攘攘的人流擦肩而过,全长1450米的大街,鳞次栉比的巴洛克、文艺复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大洋房、小洋房从眼前闪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一根东北大板出生地马迭尔总店的东北大板,给不算燥热的心降降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7天,哈尔滨市→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游,红专街早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地质博物馆、药泉山、二龙眼泉,车程381.9公里,宿五大连池景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红专街早市,人间烟火,市井气息,这是早上不到六点的景象,已经人流如潮。早市在红专街,营业时间在5点半~9点,街道两旁是一栋栋的住宅楼,弱弱的问一句“居民没有意见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晨的中央大街静静的,没有白天的人头攒动,没有红专街早市的喧嚣,没有逛街的,没有遛早的,没有跳广场舞的,空气中弥漫着宁静的氛围,恬静怡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1719年至1721年在这里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溪水相连的串状火山堰塞湖,因而得名五大连池。五大连池是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上山川相缭的小城,山是火山,14座新老期火山群峰耸立,川是讷谟尔河的支流白河,湖是火山堰塞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连池有标志性火山、火山堰塞湖、冷矿泉、水上景观、温带雨林、广袤草甸、向上生长植被的火山口……还有一座中午闭馆的博物馆。主要景点有药泉山景区、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南北饮泉、温泊等。景点分散,适合自驾游,也可以在景区内包车游览,酒店和景点周边都有趴活的司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连池博物馆,外观建筑设计突出火山元素,以喷气锥碟为单体形状,以五个溪水相连的火山堰塞湖为整体构造,环绕交错的五大连池的天然符号。博物馆中午闭馆,在东北游接下来的日子里还遇到了有午休的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有五大连池火山、矿泉、生态、文化和世界火山与世界地质五个展陈大厅,在这里可以系统的了解火山构造与矿泉成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火山岩石和矿物标本,以及火山喷发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山喷发塑造出的石猿,见证着火山运动的历史,逼真的以为来到了周口店遗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连池自涌泉无数,二龙眼泉是传说中的药泉圣水之一,又名洗眼泉,两个泉眼常年涌出山泉水,是呈弱碱性的苏打矿泉水,据说除对眼科疾病有疗效外,还能平衡呈弱酸性人的体内环境。二龙眼泉流量达到每天3000立方米,水温低于5℃,是五大连池风景区的主要供水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连池的矿泉水被称为“不能带走的水”,是天然火山冷矿泉。二龙眼泉的矿泉水喝下去甘甜,符合通常人的口感,保存三四天依然可以饮用。来到这里不能错过火山神泉,喝上几口,再洗洗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龙眼泉上方立着“药泉胜境”的牌坊,穿过牌坊来到了药泉山脚下。上下山有台阶路,有柏油路,柏油路上时有当地拉活儿的车驶过。药泉山山浅道平坦,没必要租车前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药泉山喷发距今约100万年,海拔355.8米,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海拔最低、最古老的火山之一,相对高度65.8米,火山口直径320米,由于年代久远,火口浅而平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药泉山还是宗教朝拜的胜境,火山顶建有钟灵禅寺。寺庙始建于1918年,普陀山云游僧人著名的经一大师落脚五大连池,见这里山仙水圣,称之为“极乐山”,拟定了“钟灵禅寺”寺名后带领僧众化缘建寺,历经11年之久,建成了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五层大殿和二百多尊佛像的佛教圣地钟灵禅寺,后在战火和十年浩劫中衰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五台山修行的觉悟大师募化二千余万资金,历经三年重修钟灵禅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普初亲笔为钟灵禅寺大雄宝殿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8天,游,五大连池风景区——温泊景区、卧虎山、北饮泉、白龙池,车程39.4公里,宿五大连池景区(同第7天)</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温泊景区,有泊有熔岩,坐落在石龙台地上的火山地貌和湿地景观。温泊水来自地下自涌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14℃左右,即使地面温度是零下30℃,温泊仍然热气缭绕。温泊是五大连池磁场核心区,没有爆发的火山熔岩流在温泊的地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温泊的游览我们选择了游船、栈道、摆渡车的线路,先泛舟2.5公里的石龙河,然后沿着不到两公里蜿蜒曲折步行栈道,绕湖泊和熔岩地貌景观,最后乘坐4公里的摆渡车回到景区的入口处,这4公里基本都是社会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温泊是火山熔岩台地上的湖泊群,有晶泊、碧泊和丽泊三个温热的湖泊。晶泊因水质清澈而得名,碧泊是三泊中最大的一泊,泊岸熔岩奇形怪状,湖水湛蓝,溪水中苔藓犹如丝带,丽泊是三泊中最小的,泊中熔岩层层叠叠被水草衬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熔岩地貌和水生植物交融,湖中生长着火山藻类和水草构成奇妙的水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山喷发熔岩流淌形成了爬虫状、绳状、木排状的结壳熔岩,在熔岩台地形成塌陷、熔岩裂分、熔岩垄、熔岩井、熔岩流等地质地貌,熔岩上覆盖了苔藓植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有“石龙岩”,它是世界上仅产于五大连池的岩石,新期火山喷发的结壳熔岩的石龙台地。新期火山多期喷发溢出的岩浆覆盖在古火山地貌上,形成了多层叠加的结壳熔岩,逐渐高出地表,形如台地,状若巨龙,火山熔岩台地错落有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球内部神秘的力量,火山喷发的大气磅礴及神秘莫测,不由得升起对自然之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龙湖,五大连池的第三池,又称白龙池,是五池中水域面积最大的湖,湖底是熔岩和砂底各占一半,由于有溪水和地下泉水常年补给,白龙湖终年不枯,湖下暗河涌动,有风无风皆翻滚。白龙湖又是传奇湖泊,有湖怪、暗河、冰断、湖底金沙之谜,有黑龙白龙的传说和连池仙子的神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龙池是远观世界上距离现在最近的活火山老黑山的最佳位置,我们去的时候老黑山景区处于关闭状态。白龙湖西岸是新期火山熔岩地貌,东岸是远古泥沙岩地貌,是地质界湖。我们沿着环湖栈道与湖水对话时,遇一曾经在北京当过兵的巡防工作人员,听到我们的京腔上来攀聊,主动介绍起了白龙池。白龙池是观日出和日落最好的位置,可惜我们的时间不合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卧虎山是105至141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因其形似伏卧的猛虎而得名,在五大连池14座层状火山中,锥体底座面积最大,火口最多,属于多次喷发的“复式火山”。卧虎山景区有草甸、温带雨林、次生原始林带、火山口地下森林等。景区是私人承包的景点,没有任何的优惠票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上建有环山体步行道,串联起四个火山口。由于火山喷发年代久远,很难直接看到火山口,来到火山口,不确定位置时环顾一下四周,看到满目向上生长的植被时,此处即是火山口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卧虎山海拔496.11米,是松嫩平原的制高点,曾是清兵老营驻扎地,现在在守疆士兵瞭望台旧址旁修建了观光平台,高出了山尖尖20多米,这里是看五大连池风景区全景的最佳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上观光平台,360°观五大连池风景区,环绕的火山群,火山喷发形成的14座火山锥和5个串状堰塞湖。一面可眺望远近百里的讷谟尔河流域平原丘陵区,一面可将五大连池和火山群尽收眼底。远眺五池如明珠散落,一张照片很难收进五个池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连池风景区有一南一北两个饮泉,也称为药泉,我们去的时候南饮泉关闭了。北饮泉1954年被发现,与法国维希、俄罗斯高加索矿泉并称世界三大冷泉,以低温矿泉水和独特医疗价值闻名,泉水可直接饮用或用于洗疗,据说对消化系统疾病等具有显著疗效,听当地人说北饮泉的水比二龙泉的更有疗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饮”字,进了景区直奔泉眼,国家原主席题写了“世界名泉”。北饮泉是天然火山冷矿泉,水温常年保持在5.5°C,接到容器里只能保存两三个小时,灌保温瓶里保存4天,之后浑浊的像泥汤就不能饮用啦,没有留下浑水的影像有些遗憾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泉眼周边引了很多的水管子,供游人免费饮用矿泉水。北饮泉的矿泉水喝着是苏打水的感觉,闻起来有点儿铁锈味。不少本地人拿着塑料桶、保温壶来灌装泉水。北饮泉除了饮水厅,还有熔岩台地、药泉湖、泉湖瀑布、湿地风光等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喝过冷矿泉沿着火山石铺成的路继续前行,眼前开阔的水面是药泉湖,由火山喷发岩浆阻塞河道形成的小型堰塞湖,不是五池之一,是一个矿泉湖,湖底有多处碳酸矿泉溢出,并有二龙眼偏硅酸矿泉水注入,是矿泉稻米生产地的重要水源,也是矿泉鱼的主产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药泉瀑布,药泉湖水泻出口,落差不大,水流湍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矿泉水流瀑布的景观,冬天不结冰,在零下三四十度时仍然雾气蒸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药泉湖四周是1721年火山喷发留下的玄武岩台地,台地面积很大,沿栈道两侧是石龙天井、熔岩塌陷、绳状熔岩、爬虫状熔岩等等五大连池特有景色,植物在玄武岩缝隙中肆意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矿泉鱼矿泉豆腐,喝矿泉啤酒,洗矿泉澡,享受五大连池的专属。亲身体验,矿泉水洗头时基本不掉发。超市里的啤酒比饭馆里一瓶便宜八九块,不同的超市一箱(6罐)相差十几元,货比三家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9天,五大连池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游,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车程346.1公里,进入内蒙古,宿阿里河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五大连池到阿里河镇途经一个中国最特殊的区,加格达奇区,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因林业开发而建区,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理,是一个市辖区,这里的车牌号以黑P开头,抢行加塞、风驰电掣,司机都是急脾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次到达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标志着我们已经走遍了呼伦贝尔市辖下的所有地区。计划参观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不巧周一闭馆,只能门前留个影。转去入住酒店,下起了暴雨,还好一个小时后天空放晴,开启我们今天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依托于拓跋鲜卑民族的发祥地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遗址而建,由嘎仙洞景区和乌力楞景区组成。“拓跋”是姓,“鲜卑”是族,拓跋是鲜卑族的一个姓。鲜卑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世居中国北方,创建了历时148年的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仙洞是1980年被考古工作者找到的一个约2000平方米天然山洞,在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洞口朝西南,呈三角形,洞周围峰峦层叠,茂密的植被,山下溪水淙淙。嘎仙在锡伯语指部落、故乡,鄂伦春语的意思是猎民之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景区门口乘坐10元/人的摆渡车,七八分钟来到嘎仙洞山下,拾阶而上20多米的石头台阶到达洞口,向洞内望去,幽暗深邃,漆黑一片,里面没有任何的照明设备,没有一样工业社会的物件,多明亮的眼睛也得适应好一会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距洞口十几步的左侧石壁旁立着一块刻满文字的黑色大理石碑,字体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这是拓刻的《石室祝文》。其原文磨刻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祝文在一旁的石壁上,已被封存保护,无法看到其原貌。摩崖石刻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从而证实是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仙洞是著名的“鲜卑石屋”,是古代拓跋鲜卑先祖的居住地,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地。空旷的洞穴中央有一块天然大石板,石板下有烟熏痕迹,据考证最早可能用于取火加温,后来被人们用来祭拜祖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洞的深处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石窟寺的痕迹,长约40米高10米左右的空间,有成规模未竣工的盝顶龛、甬道、像位等。根据这些遗迹分析,当时设计的是规模宏大的石窟寺,但没有完工。专家认为,嘎仙洞石窟寺开凿工程可能因北魏太武帝由崇信佛法转奉道教,开始灭佛运动而搁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乌力楞景区,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在茂密的植被中搭建了一个个小木屋,展示鄂伦春族独特的兽皮、桦皮、居住、信仰等民俗风情。“乌力楞”是鄂伦春语,意为“氏族”,指同一父系血缘的子孙们,也有“游动”之意,通常一个“乌力楞”由3至5户人家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景区内有狍子馆、鹿馆、生态馆、熊馆、萨满馆、非遗传承基地、弩箭体验馆等,木屋外有祭祀广场、演艺中心、额尔根湖渔猎体验区等游览区。乌力楞景区没有摆渡车,游客在木栈道上相遇一个又一个的小木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分布于祖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一杆枪、一匹马、一条狗穿梭在深山密林间,形成了他们具有鲜明色彩的森林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猎生活的鄂伦春人,穿的是最耐寒最经磨衣服,过去都是用狍、鹿、犴皮制作的,其中狍皮制品数量最多,现在动物皮毛做成了工艺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口弦琴,鄂伦春人传统的铁制乐器,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长约12厘米,演奏时左手持琴,把琴横放于牙齿的中间,右手弹拨中间薄钢片,男女都可以演奏。他们通常都是即兴演唱,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萨满,我的理解应该说是从事萨满技术的人,即萨满师,他们是在部落内或者氏族内选派出的代理人和化身,被赋予其特殊品格和通神,包括医病、驱灾、祈福、占卜、预测等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又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为本族消灾求福,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我们国家的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民族都信奉萨满,还保留着萨满的某些遗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萨满师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10天,晨光破晓,太阳徐徐升起,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我们继续驶入黑龙江省开始接下来的旅程。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