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8:40左右,我从成都出发,沿着长江一路向东,朝着泸州方向前行。第一站,我来到了宜宾李庄古镇。刚到李庄,就看到了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这座桥气势恢宏,中间可以通行火车,两边是公路,桥塔设计独特,带有双拱门造型和圆形装饰孔洞,在晴朗的天气下显得格外壮观。</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从不同角度欣赏了这座现代风格的大桥。尽管天空略显阴沉,但桥周围的路灯和绿化带依然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稳重而现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走进李庄古镇,我被这里的传统建筑深深吸引。绿树环绕,花坛点缀其间,建筑风格独特,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历史与现代生活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镇高处,我望见远处有一座大型水电站,水坝上停泊着一艘红色货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近处的水域岸边,绿色植物茂盛生长,为这片风景增添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找到了一家名为“江蒸饭店”的餐馆,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李庄白肉。这道菜肥而不腻,味道极佳。饭后,我们入住了一家三人间的旅馆,房间宽敞,卫生间也很大,甚至还可以打麻将,价格却只有160元,性价比非常高。</p> <p class="ql-block">午餐我点了两菜一汤,总共花费110元,这顿饭让我感受到了李庄的热情与好客。</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后,我洗了个澡,准备休息一下。然而天色突变,下起了大雨,窗外的景象模糊不清,城市街道上车流不断,雨水拍打着窗户,为古镇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雨停后,我漫步在古镇的小巷中,一座传统的中国建筑映入眼帘。这座多层楼阁式结构的建筑,在灰色天空下显得古朴而庄重,周围的绿色植物点缀其中,为古镇增添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小河旁的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河边长满了绿植与红色花朵,宁静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一家餐馆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他告诉我,他花了三年时间才练就了如今的刀工。我亲眼目睹了他切肉片的精湛技艺,不禁感叹师傅的用心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在李庄,我们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燃面。这碗面条香气扑鼻,撒满了芝麻、葱花和其他调料,味道十分独特,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参观了同济大学旧址。夜晚时分,我站在一座古建筑门前,两位行人正上台阶进入大门内,仿佛在追寻那段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板详细介绍了国立同济大学迁徙的历史背景与过程,从1907年至1937年,那些年里,无数师生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我还了解到了童第周先生的事迹,他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国实验胚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学术环境。</p> <p class="ql-block">在旧址内,我看到了两张黑白照片,上方的照片是一位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男人手持话筒讲话的样子,下方的照片是一对夫妇站在窗边微笑交谈的画面,这些照片让我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在同济大学旧址的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关于“国立同济大学在李庄”的相关内容,中文与德文对照的文字说明及装饰性图案让我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一幅展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建筑模型墙画让我驻足良久,墙上标注着年份范围自1913年至1916年的历史背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中,我还看到了国立同济大学校歌的歌词与乐谱,旋律悠扬,歌词中充满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一个指示牌上写有德文标题及部分内容,“患难与共 独行不孤独”,这句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同济大学师生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李庄古镇的景色很有特色,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古镇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灯光与建筑相映成趣,为古镇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