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读书日的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家里人都出去了。我感到无聊,便钻进奶奶居住的堂屋,想找点好玩的东西。我爬上趴下,翻箱倒柜,终于在桌屉里有了重大发現。一本发黄的线装书,被我抓到手里。我仔细端详着封面上的两竖行毛笔字——读书最爱五更初——弟子规。我想,这抑或是爷爷的真迹吧。爷爷的模样我记不清了,但这端庄秀丽的楷书告诉我:爷爷生前定是个了不起的读书人。我不禁对爷爷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我小心翼翼地掀开第一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字样,映入眼帘。还有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全是繁体字。我不知其义,随手放在桌子上。正欲出门,奶奶走进屋来。</p><p class="ql-block"> “好哇,传家宝终于找到主人啦。”奶奶说着,拿起桌子上的《弟子规》,一边轻轻拂去岁月的灰尘,一边亲切地叫着我的名字。“文啊,这本书就是你的了——你爷爷生前说过,谁先发现这本书,书就是谁的。”奶奶抚摸着我的头,把书装进了我的书包。一再嘱咐我要保存好。还说你伯、你叔、你姑,都是读着这本书长大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奶奶说这番话,我十分惊讶。难道这薄薄的书本,真有那么珍贵,那么神奇,能伴随着父辈们长大成才?我不由想起勤劳肯干,却从无怨言的伯父(父亲);想起了心灵手巧、能说会道的木匠二叔;想起了心胸远大,投笔从戎的空军地勤兵——三叔;还想起了在村里当妇女干部的姑姑。想到这里,我眼前一亮,对《弟子规》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后来,时光老人迈步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初中生的我,已敏感到这本《弟子规》的命运危机。本想拿出去付之一炬,以表现我的思想觉悟。可奶奶深情的话语,让我多了个心眼:何不留着阅读,细辨真伪呢。于是,我家唯一的文化遗产、倾注爷爷一生心血的手抄本《弟子规》才免遭一劫,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历史终于又翻开新的一页,迎来优秀传统文化光大繁荣的春天。提倡多读好书,建设书香家庭,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全民的自觉行动。我把珍藏多年的《弟子规》手抄本,精心包装后,放在书架最显眼、最尊贵的位置。又从书店买来精装的《四书》《五经》《菜根谭》《治家格言》和适合儿童阅读的《学庸论语》等,修身持家的书籍。还抄写咏诵领袖人物们,学用经典的金句名言,励志勤勉,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我家世代务农,父亲是爷爷的长子。我是爷爷的长孙,是家里有幸能读书较多的教书人。父亲常说,长子如父。当大哥的就有带个好头、领好全家的责任。想想父亲早年辍学,同爷爷一块种地养家、供两个弟弟上学的艰辛,我只有唯命是从,身体力行。父亲每每谈起我两个叔叔学业有成的往事,总是一脸的自豪。多年来的耳濡目染,我也同样为扶助弟妹成家立业后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也算是践行了首孝悌的圣人之训吧。</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欣喜的是,儿女们自幼听话懂事,能体会到他妈一人在家忙里忙外的辛苦。总想着能帮助家里做些什么。一天放学,突然下起大雨,家门紧锁着。兄妹俩急中生智——你用肩扛起我,我用手拉起你,翻过不太高的院墙,爬到平房上抢收凉晒的麦子。尽管雨水冲走了一些麦粒,但他妈从地里赶回来后,还是不住地夸奖儿子和女儿。儿子竟脱口而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此时,一家三口紧紧拥抱,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春华秋实。转眼几十载过去。儿女们已成家立业,各有建树;孙辈们也壮志满怀,学有所成。我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惬意。我想,忠孝善良,应是每个人自觉修行的目标,而勤奋包容,则应是全家人共同经营的家风——这是我喜逢读书曰的一点感悟。 </p><p class="ql-block"> 我感谢世界读书日,她让我把终身读书,全家读书,世代读书的百年大计,时刻铭记心中。</p><p class="ql-block">诗曰:</p><p class="ql-block">我家历代多勤奋,弟子规书记在心。</p><p class="ql-block">最爱五更初早起,耕读传世惠后人。</p><p class="ql-block">(公元2025年4月23日)</p> <p class="ql-block">撰文制作:曹世斌,巩义人,笔名,春风,河南小小说学会、郑州市作家协会、巩义市杜诗学会会员,著有诗文集《春风和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