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一一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

由由

<p class="ql-block">临回程的最后一天,游览布达拉宫,把最美好的、最期待的留在最后。</p> <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早晨去布达拉宫的路上,已是白雪一层,草坪上、翠绿的树枝上,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增添了一份圣洁,清新淡雅,在南方翠绿和白雪同框共存是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布达拉宫线路前行,一路上,行人熙攘,磕长头葡伏前行的、稚龄儿童乞讨的沿路都是。</p> <p class="ql-block">步行半个小时,透过一颗茂盛的柳树,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布达拉宫真容,有点激动。</p> <p class="ql-block">我伫立在布达拉宫脚下眺望,玛布日山(又称红山)以其坚实的脊梁稳稳地托举着布达拉宫。拉萨河谷的春风掠过鎏金宝顶,将这座红白相间的建筑从沉睡千年的旧日梦中唤醒。它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层层叠叠的建筑错落有致,宛如从传说中走来的“圣城”,向世人翻开一部雄浑壮丽的史诗,静静诉说着千年来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脚下,我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墙体,心中满是震撼与敬畏。高大的墙垣历经无数风雨的侵蚀,依旧坚固如初,化身为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宫殿的秘密。轻触墙体,指尖的触感冰冷而粗糙,那是岁月的磨砺,也是历史的沉淀,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年工匠们挥酒的汗水与倾注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初建可以追溯到公元631年,由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松赞干布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然而,随着吐蕃王国的解体,布达拉宫因天灾人祸而遭严重破坏。到了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了布达拉宫,并不断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高耸于红山之上,从山脚至山顶,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深深铭刻着厚重的历史印迹。宫殿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了藏式与汉式特色,其金顶在阳光的映照下,璀璨夺目,仿若佛光普酒。</p><p class="ql-block">白墙是将白灰与牛奶、白糖、蜂蜜等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使其成为细腻的涂料,之后用来粉刷的。</p> <p class="ql-block">整个布达拉宫墙体分红、黄、白三种颜色,红色在上,白色在下,红色代表宗教,白色代表行政,红白相辅,政教合一。在布局的层次上,红宫位于整个布达拉宫的建筑群的顶点和中心,白宫在下面,白宫合抱红宫,宗教在上,行政在下。宫殿上还覆盖着大量的金泊,也就是黄色。另外,红宫还有部分黄色的墙体,红宫墙体的中间部分是黄色。红色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继承了吐蕃诸神的代表色,白色象征着清净和纯洁,来源于雪域高原的环境色,黄色象征着财富和运势,同时也是格鲁派的标志色。还有黑色,象征着威严和辟邪,所以门框外框全部涂成黑色。</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四面无字,是当年的桑杰嘉措为了记录五世达赖喇嘛的丯功伟绩和布达拉宫的红宫竣工,立的一块碑,这块碑的所有背面所有字都记录不了五世达赖喇嘛的功勋伟绩。</p><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喇嘛实现和巩固了政教的合一,弘扬扩大了佛法的影响,后人都认为没有其他人的功德比他高。1642年以前,前四世达赖都只是西藏黄教的宗教领袖,而不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领导人,1643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得到蒙古奠长的帮助,取得了西藏政权,‘达赖喇嘛’的封号是清顺治十年(1653年)由清世祖正式册封五世的达赖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瓦赤喇怛达赖喇嘛’的。后来经过清朝皇帝大力宣传,‘达赖喇嘛’这个封号才举世皆知,而且也成为历代达赖的名称了。五世达赖喇嘛之后都有法轮作法器,而之前的都没有,是因为法轮是政教合一的标志,从五世达赖喇嘛统一了政教之后才广泛地运用,经常看到在其它寺庙顶上的法轮就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我顺着曲折的石阶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脚下的每一块石板都是一位沉默的史官,见证着往昔的故事。那块石板上凿痕般的纹路,或许是某位工匠数百年前失手留下的印记;那道浅浅的沟槽,可能承载过文成公主进藏时马车的辙印⋯⋯这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石阶,此刻正将我的脚步编入永恒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登上布达拉宫,俯瞰拉萨城,视野开阔,景色壮丽。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雄伟瑰丽,白雪皑皑,仿佛与天空相连。</p><p class="ql-block">站在布达拉宫的高处,拉萨城的美景尽收眼底。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也是离信仰最近的地方。我仿佛能听到风中传来的诵经声,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和升华。</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一片芳草茵茵的绿草地中,碧水如镜,绿树环绕。达赖五世修筑布达拉宫时取用了这裡的土,随著宫室越盖越高,这里的土坑也就越挖越大,最后地下水涌出,成了现在的龙王潭。</p> <p class="ql-block">白玛草是一种墙体建筑材料。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颜色。在西藏,无论是布达拉宫的女儿墙,还是寺观宫堡的檐下,都有一层如同用毛绒织就的赭红色的东西,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由于白玛草的作用,可以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从而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城墻上,圆形的栓马桩依旧存在,再现往日官员急速往来的情景,静静地诉说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布达拉宫,仿佛踏入了一个神圣的世界。古老的走廊弥漫着淡淡的酥油香气,昏暗的光线中,精美的壁画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是艺术家们用灵魂绘制的杰作,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每一尊佛像都庄严肃穆,眼神中透露出慈悲与智慧,让人在瞬间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内部装饰金碧辉煌,陈设着大量的稀世珍宝,可以说每一件都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门框周围饰有木雕的八大吉祥、七头狮子排列,四大天王,象征为七政宝。下面的门楣上有梵、藏、汉等三种文字书写的“百种圆满汇集道”字样的匾文。门墙的厚度厚达2米。</p> <p class="ql-block">宫内的殿堂装饰奢华,壁画精妙绝伦,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对佛教的虔诚与尊崇。藏族文化的精髓在此被悉心守护和传承,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沉浸于浓郁的文化氛围,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出了廊道,进入一个离地六七十米的广场,这就是专供达赖喇嘛在节日期间观赏跳神、藏戏表演的场所,藏语称“德阳夏”意思是东欢乐广场。广场的地面全是用西藏特有的阿嘎土打成。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阿嘎”其实就是一种风化石。似土似石,亦土亦石,主要用来做地坪。广场的左右两侧全為两层楼的僧房所包围。</p> <p class="ql-block">西藏,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神圣的地方,很遥远;布达拉宫,在我的梦里,有一个朝圣殿堂,心之所向。</p><p class="ql-block">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句句入心,首首入禅,让我特别喜爱,无数次神往,到底是怎样的灵气聚集地,让他写出传神而入骨的相思,感天动地。</p><p class="ql-block">“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 <p class="ql-block">步入宫殿,扑面而来的庄严气息瞬间将我拉回了遥远的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酥油香与藏香的味道,独特的气息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与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紧紧相连,使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昏暗的殿堂里,酥油灯闪烁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像是夜空中的繁星。这灯芯燃烧的姿态,与数百年前并无二致。如今,每添一次灯油,便是给历史续写下新的注脚。跳动的火苗在到访者瞳孔里折射出点点星光,星光里或许藏着当年修缮宫殿时的某个黎明。</p><p class="ql-block">殿堂内禁止拍摄,没有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信仰的象征。它承载着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和归宿。那飘荡在宫殿上空的经幡,随风舞动,仿佛在传递着来自远古的祝福和祈祷。每一次飘动,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如此古老而又神秘。千年不断的添加建造形成了如此复杂而又完整的内部格局。还有太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寻发掘。在拉萨将会发现,无论傍晚、清晨还是朗日晴空,无论四面八方哪个方位,也无论是驻足山脚仰望或从车窗巡礼,还是于空中透过流风淡云俯瞰,那种地势与建筑浑然一体宛若天成的气势都清晰而强烈,足以令观者动容。你是否感觉到布达拉宫内各教派历代高僧大德及神佛塑像仿佛众多的心灵汇聚,外化出弥漫不绝的精神感染力,无不影响着每一个深入布达拉官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屹立在红山之巅,庄严肃穆,散发着神秘而又强大的气息。那红白相间的宫殿,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上拍摄的布达拉宫,这里是50元人民币图案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布达拉宫在雪山的映衬下更显庄严与神秘。每一盏灯火都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当夜幕降临,布达拉宫被温柔的灯光轻轻拥抱,与星空交相辉映,展现出另一番静谧而神秘的美。</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游览大昭寺。</p><p class="ql-block">“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由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所建。它是西藏现存最为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建造过程充满波折与艰辛。建成后成为藏传佛教信徒的重要圣地,历经岁月不断修缮与扩建,规模渐趋宏大。</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见证了西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虽历经战乱与自然灾害,却始终屹立。寺内保存众多珍贵文物与艺术品,如释迦牟尼佛像、唐卡、壁画等,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拉萨的心脏,也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寺前,信徒们虔诚地磕着长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执着。那一声声沉稳的叩拜声,仿佛在与天地对话,让人不禁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拉萨大昭寺,朝圣的终点,世界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藏地的心脏,那么,大昭寺就是藏地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踏入大昭寺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艺术特色,金顶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辉煌的历史。那厚重的大门,似乎是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门上精美的雕刻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栩栩如生,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历史留下的指纹,记录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中心地位,不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更是在整个藏族人民的心里。相比布达拉宫的雄浑与威严,大昭寺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博大与普世之感。</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主殿坐东面西,高四层,布局结构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走进寺内,香烟缭绕,梵音阵阵,信徒们虔诚地跪拜、诵经,脸上洋溢着对信仰的坚定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承载着信徒的祈愿,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痕迹。沿着古老的石板路缓缓前行,轻轻触摸那些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玉的经轮,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力量,让祈愿随着经轮的旋转而传遍四方。</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意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更是镇寺之宝,佛像面容慈祥,神态安然,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那柔和的光线洒在佛像上,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周围的壁画色彩斑斓,内容丰富,从宗教故事到历史传说,一幅幅画卷构成了一部生动的史书。这些壁画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它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围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转经道。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特色的藏式小店,五彩斑斓的唐卡、精美的藏毯、古朴的藏饰,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在这里,你还能品尝到地道的藏式美食,酥油茶的浓郁、青稞饼的香甜,定会让你的味蕾沉浸在一场独特的盛宴中。</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信徒们手持转经筒,沿着石板路转行,口中念念有词,围绕着寺庙顺时针转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虔诚,那是一种对信仰的执着,这种纯粹的精神力量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到访者。在这里,信仰是如此真实可触,它渗透在每一寸空气中,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远方的藏族人,跋山涉水、磕着长头到拉萨,就为来到大昭寺,一睹佛陀的真容,磕一个头,为佛前的长明灯添上一点酥油,一生修行,求来世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广场汇聚了虔诚信徒与四方游客,在这里,你能看到最纯粹的信仰,也能感受到最浓郁的藏地风情。周边古朴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与庄严的寺庙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拉萨古城独有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八廓街上,既能感受到商业的热闹,又能体验到宗教的神圣,这种独特的氛围是大昭寺魅力的延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游完景点后,观看西藏的夜景及夜文化。</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河水清澈如镜,蘑菇状霓虹灯,灯条闪烁,倒映水中,燦灿夺目。远处雪山映衬下,红色的彩球,巨龙缠绕腾飞,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强劲节奏声吸引了我们,原来是藏族民众晚上跳锅庄舞音乐声,循声前行。</p> <p class="ql-block">锅庄舞,人们围做一个个圆圈,顺时针起舞。最中间是身着藏袍的领舞者,鲜艳的颜色划出美丽的弧线。外围是当地市民以及一些能跟上趟儿的游客,一起舞动。</p> <p class="ql-block">音乐一首接一首,旋律、节奏不断变化,人们的舞姿也产生变化,但动作都很自然,如行云流水。不知不觉为之沉醉,</p><p class="ql-block">大家陶醉一样的仰头、低首、哈腰、后仰、甩手、舞袖,脚下也是欢快的起落、进退、旋转,动作娴熟流畅。</p> <p class="ql-block">跳锅庄的队伍里,女人身着藏族长裙,腰束宽带,亭亭玉立。松胯、弓腰、曲背,有节奏的跺脚声,时而水袖飞舞,像无数花瓣凌空而下,时而又像九曲黄河蜿蜒而行,柔媚旖旎。</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跳锅庄的队伍里,男女老幼伸开手臂,上下摆动,迈开步子,跳起舞来,一点都不别扭。他们是那么自信、开朗、而充满活力。跳舞的队伍里有年过七旬的大爷、稚嫩的孩童、帅气的小扎西、美丽的卓玛……跳的特别投入,韵味十足,满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期待已久的西藏八天之旅,匆匆地落幕了。有巴松措如黛青山,绿意盎然,树木苍翠,碧绿深邃湖水;有林芝漫山盛放桃花,与连绵雪山、悠悠江水相互交织;有蓝到极致的羊卓雍措,瞬息万变的四时风景;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雪水从涓涓细流到滔滔江水;有卡定沟栩栩如生的崖壁众佛像,护佑众生平安健康;有布达拉宫的庄严神圣,朝圣和建筑同样辉煌;有大昭寺历史的悠久,佛教的中心,信仰的力量…有漫长火车旅途的劳累,有初涉西藏高原反应的折磨,有未去桃花景区游玩的遗憾,有饮食习惯差异的不适,有未见南迦巴瓦的失望,但更有一个接一个的惊喜。一路上,赏遍美景,感受异域风光,天之高、云之轻、水之蓝、山之巍峨,令我们视觉震憾;一路上,聆听导游的娓娓道来,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深远,历代传承和信仰的力量;一路上,看锅庄舞、品酥油茶、吃糌粑、喝青颗酒;了解藏医药、活佛转世、各种葬俗…收益匪浅。本次旅行虽只是西藏的冰山一角,但足以窥见其美丽全部,其它美景,下次再游。</p><p class="ql-block">此次旅行用一首诗来描述:千山万水难阻隔,雪域美景惊艳绝;碧水苍山蓝天阔,林壑幽深峡谷长;众神护佑崖壁住,谁持银练当空舞;天仙遍地撒桃花,林芝处处是桃源;碧玉绿水天湖景,疑似仙绢落凡尘;魏峨神圣天上宫,佛祖普度众生缘;长跪匍匐大昭寺,世代福禄永安宁;转山转水转佛塔,祈福祈寿祈平安。</p><p class="ql-block">西藏之行,给我的感悟是: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放下执念,随心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