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达、桑德尔《表象与本质》

月明千里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讲类比思维的书籍,书比较厚,大约有600页,全书有特殊的阅读体验,源自书的写成过程和翻译过程。书是两个国家的作者写成的,但是现在看到的译本基本是等于翻译者在理解了原文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着中文的表达习惯而全新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每个词都有多个义项,人们经常查字典,以为穷尽了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义项之间泾渭分明,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包”,钱包和蒙古包就不一样,又比如“玩”,中文里的吹拉弹,英语中都是play。而“姐妹、兄弟、叔叔伯伯、阿姨婶婶舅妈”在英语里就没有严格的区分,从这些亲属的称谓词汇里,我们在学外语的过程中认识到,外国人和我们的分类是不一样的,甚至没可能从另一种语言中找到母语对应的词汇。让我们回到儿童视角,来观察一下孩子们如何认识新词,比如“妈妈”这个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孩子们认识到不仅自己有妈,妈妈也可能是无生命的,非女性的,比如“大地母亲”。孩子们都是语言抽象大师,在他们尚不成熟的语言认知过程中,他们会穿透表象进行表达,孩子改变了父母。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世界,第二章讲的是“短语”,我们无法拆分复合词,比如“东西、忽然”,中文中有不少外来词,但是不如日语那样区分的明显,我们在不断创造新词,特别是以前防疫的时候。(冰凌茬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