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谷 雨</b></p><p class="ql-block"><b> □使者</b></p><p class="ql-block">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就立夏了。谷雨,这个节气将“谷”和“雨”联系在了一起,蕴含着“雨生百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春天已经从最初的立春,经过风雪的洗礼,和惊蛰的萌动,到了春分的繁茂,再到清明的“雨纷纷”,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谷雨节气,再过十五天,就是立夏。谷雨,是春夏交替的过度。</p><p class="ql-block"> 到了谷雨时节,雨水往往就多起来了。正像许多诗人写的那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诗人孟浩然、杜甫、王文治,不约而同,写春雨。不知为什么,谷雨时节,春雨就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已是年过五十了,在我的记忆中是不怎么在意谷雨这个节气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提醒人们春夏秋冬的到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提醒人们春夏秋冬已过半。雨水提醒要下雨了,惊蛰提醒冬眠的小动物要醒来赴春天的约会了,清明提醒人们在春天来临之际,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创造春天的逝者,小满提醒我们小麦已经满仁了,可以磨镰修仓准备收割了。“芒种忙,三两场”,芒种时就是收获麦子的时候了。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那都是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温度的升降,雪露霜的状态。只有谷雨,说法不详。</p><p class="ql-block"> 我想了想,还是多了解一下有关谷雨的知识吧,毕竟谷雨在二十四节气中同样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意思是春分后的第十五天,当斗指辰时,就是谷雨节气。</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意思是:“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在水中快速生长。这一现象标志着春季雨水充沛,为夏季的到来做准备。浮萍的繁茂也被视为自然界生命力复苏的象征。”《齐民要术》中记载:“谷雨之日,萍始生”。意思是:“在谷雨时节,浮萍开始大量繁殖,这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浮萍繁生说明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民需要根据这一自然现象,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二候呜鸠拂其羽,意思是:“鸣鸠”指布谷鸟(又称杜鹃),此时布谷鸟频繁鸣叫并抖动羽毛,其“布谷”声谐音“播谷”,提醒农民抓紧农时播种。这一行为既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体现了古人对鸟类活动与农事关联的观察。”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意思是:“戴胜鸟(一种羽冠艳丽的鸟类)在谷雨后期栖息于桑树上,预示蚕桑活动的开始。戴胜鸟的出现被视为春末夏初的过渡信号,其华丽羽毛常被古人赋予吉祥寓意。”总的意思就是说:“谷雨来临,雨水开始增多,而浮萍也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忽闪着翅膀飞来,“关关雎鸠”的季节开始了,而劳作的季节也开始了。接着美丽的戴胜鸟也飞来降落在桑树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群芳谱》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又曰:“谷雨,天地气和,万物昭苏。”</p><p class="ql-block"> 我思来想去,如果只是如此,那么不过就是谷物得雨而生长,浮萍初生,雨打浮萍,关关雎鸠,戴胜飞舞,这一切都好像是和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岁月的流转中,谷雨,这位暮春的使者,伴着“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的浅吟低唱,轻盈而至。</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认知里,谷雨时节,大自然就像是打翻了调色盘,五彩斑斓又生机勃勃。杨花作宣纸,雨丝为狼毫,浮萍点翠色,春色如画翩翩登场。寒潮却已悄然退场,气温如欢快的小鹿般跳跃上升,充沛的雨水倾洒而下,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在这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庄稼如得到鼓舞的孩子,卯足劲儿地生长,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生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其实,谷雨时节,有很多古老的习俗,这些才是谷雨时节最温暖的底色。南方的谷雨,因茶园里的茶叶而弥漫着清新的茶香。谷雨茶,那经过雨露润泽的精灵,色泽翠绿得如同山间的碧玉,叶质柔软似婴儿的肌肤。人们穿梭其间,指尖轻触,采下的不仅是茶叶,更是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感恩。据说,谷雨这天的茶,有着清火、辟邪、明目之效,这何尝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深情呵护?宋代《茶录》载:“谷雨前五日采茶,谓之雀舌”。可见古人对采茶时间的把握,以及采茶时间与谷雨节气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谷雨,因香椿而别具风味。“雨前香椿嫩如丝”,那醇香爽口的香椿,是春天给予味蕾的独特记忆。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椿的美味,感受着季节的流转与生活的温馨。香椿那独特的香气,与金黄的鸡蛋完美融合,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春天的蓬勃生机。母亲常说:“过了谷雨,这些味道就少了。”所以,在这个美好的时节,一定要抓紧时间,把春天的美味吃进肚子里,将这份独特的记忆珍藏在心底。而海边的渔家,在谷雨时节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渔民们怀着敬畏之心,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满仓。这庄重的仪式,是人与大海的心灵对话,是对大自然力量的尊崇。 </p><p class="ql-block"> 谷雨时节,养生是顺应天时的智慧。气候多变,如同生活的起伏不定。饮食上,薏仁、山药、芡实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同忠实的伙伴,守护着我们的健康。起居间,早睡早起,与自然的节奏同步,让身心在充足的睡眠中得到滋养。适当的户外活动,让阳光洒满全身,促进气血的流通,仿佛为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早晚温差的变化,提醒着我们适时增减衣物,如同在生活的旅途中,懂得灵活调整,抵御生活的“风寒”。</p><p class="ql-block"> 春天每过一个节气,绿色便会多一重。谷雨时节,草木已是深绿。不再是最初的翠绿,有了劲道的绿色,让人愈加踏实。春天最真实的面孔,出现在生活中。刚开始立春时,我们需要费力寻找春的讯息,而到了谷雨,春天就把一个完整的“春”的面容,展示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农谚说:“谷雨前后,点瓜种豆。”谷雨时,农村的菜地里面,农民忙着种下菜苗,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水萝卜,菠菜……各种蔬菜应有尽有。能够现吃的也就是韭菜与大葱,种菜的老乡指着破土而出的菜苗,告诉我们说“不怕长不壮,就怕没有苗”。关中民谚:“谷雨种棉花,不用问邻家。”可见,谷雨对农耕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谷雨到了,乡间小道两旁的植物,在春天里吐翠,连带亲近它们的人,也生出了一些温婉的柔情。那丝丝缕缕的情愫,在心间来回徘徊,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便更是想要珍惜。就怕错过了,就是又一个季节。最是深情得人心,对草木,对人事。</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的我,人生过半。恰逢谷雨,思绪万千。谷雨时节“时雨乃降”,恰似五十载光阴沉淀的智慧。雨水浸润土壤时不事张扬,正如智者洞明世事的通达无需赘言。北宋文同《谷雨》诗云:“云弄轻阴谷雨干,半垂油幕护残寒”,道出此时节阴阳调和的中庸之道。</p><p class="ql-block">此时春蚕结茧待化蝶,牡丹吐蕊展新颜,暗合知天命者“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谷雨三候:“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桑”。生物在雨水滋养中完成形态蜕变,犹如我此生在经历沉淀后的质变飞跃。</p><p class="ql-block"> 谷雨节气,要多吃祛湿利水的食物。由于谷雨节气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祛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谷雨养生除了养肝护肝外,还需要注意健运脾胃,因为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夏天即将来临,夏天以炎热潮湿天气为主,此时应根据个人体质,适当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药、鲫鱼等,为入夏打基础。</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竟然对浮萍有了一些思考。浮萍在谷雨时节,开始在水面生长。我想起了去年谷雨,去湖边偶见浮萍的往事。湖面上新生的浮萍,还是幼小的。如钱币般大小的浮萍,星星点点的散落在湖面。我看着湖面上浮萍随着水波荡漾,凡尘往事浮上心头。人生如寄,多似浮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生中挣扎,起落沉浮,皆是未知。有如初生浮萍的升起,也有老去浮萍的沉没。人人如此,历经一场沉浮不定的人生,然后归于静寂。也好,能够在湖面之上,长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也是快乐的。刚开始看它时,它还很小。没过多久,再次跑步路过看它,它已经是占据了湖面的很大一片位置。不担心自己的幼小,只要有生长的能力,终会长出自己的气势。浮萍如此,人生又何偿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月令七十二候解集》中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明清矣”。 谷雨的名字,原是农人最朴素的祈愿。《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此时,春寒褪尽,暖阳与细雨交织成网,稻田里新插的秧苗、土壤中初醒的种子,都在雨水的呢喃中悄然生长。</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茶山已披上翠色的香茶,茶农们踩着湿润的泥土,摘下谷雨时节的嫩芽,称为“雨前茶”。传说这茶能辟邪明目,一壶沸水冲开,茶烟氤氲间,连呼吸都染了春末的清澈。</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香椿树抽出紫红的嫩芽,人们用竹竿轻勾,将“雨前香椿嫩如丝”的鲜美端上餐桌,一口咬下,仿佛吞下了整个春天的鲜灵。</p><p class="ql-block"> 谷雨,这节气里,连传说都沾了灵气。仓颉造字的故事,在谷雨的细雨中愈发鲜活。</p><p class="ql-block"> 四千年前,那位以结绳记事的史官,因兽蹄鸟迹的启示而刻下文字,惊动上苍降下谷米如雨,润泽饥荒中的苍生。</p><p class="ql-block"> 如今,陕西白水县的仓颉庙前,谷雨日的香火仍袅袅不绝。祭祀的鼓乐声中,孩童们学着描摹古老的象形字,一笔一划,皆是文明的根系在泥土中蔓延。</p><p class="ql-block"> 谷雨的风物,总带着几分欲说还休的缠绵。</p><p class="ql-block"> 牡丹在谷雨时节开得最盛,洛阳与菏泽的花田里,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引得诗人挥毫:“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p><p class="ql-block"> 而江南的渔港,祭海的号子声穿透晨雾,渔民们将酒肉抛向波涛,祈求龙王赐一网丰盈。待到千帆竞发,海天之间只余鸥鸟的翅膀,剪开最后一层春雾。</p><p class="ql-block"> 若说清明是慎终追远的肃穆,谷雨便是生生不息的欢腾。古时少女们“走谷雨”,裙裾扫过新绿的田埂,鬓角别一朵野蔷薇,说是踏青,倒更像与春天作一场郑重的告别。</p><p class="ql-block"> 农家的蛙声渐密,蚕房里蚁蚕啃食桑叶的沙沙声,与屋檐下的雨滴合奏成曲。戴胜鸟栖在桑树枝头,羽冠轻颤,仿佛催促着:“布谷,布谷……”于是,犁铧翻开黑土,麦苗拔节疯长,连空气里都鼓胀着希望。 </p><p class="ql-block"> 谷雨,暮春的使者,以温柔与力量为春天收尾,为夏天启幕。“南采雨前茶,北食嫩香椿。”万物在雨露中蓬勃生长。顺应天时养生,品味自然馈赠,聆听布谷催耕、戴胜报蚕的物候诗篇。这是生命拔节的时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谷雨之后,就该立夏了。</p><p class="ql-block"> -2025.04.20谷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