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乡”遇温州——一场穿越千年的瓯越智慧对话

团团🍀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创新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一场聚焦未来乡村学前教育的盛会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6 - 18日,创新教育在现场温州站,以 “瓯越新质——种一所会生长的‘未来乡村园’” 为主题的活动盛大开启。</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汇聚各方智慧,探索乡村学前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在瓯越大地播撒教育新希望,快来一同见证未来乡村园的蓬勃生长吧!</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浪潮中,我们正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正如学前微主编孙敏女士所言:“拿着旧时代的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新世纪的地图还未勾画出来。” 在温州城市绿轴幼儿园这场 “教育创新在现场” 活动的开端,这样振聋发聩的话语,为学前教育的探索者们敲响了变革之钟。当下,学前教育不缺跟岗学习,也不缺教学教研,缺的是突破常规的思维。此次活动,正是为大家搭建一个探索、思考的平台,期待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现场有所观察、有所感悟,让乡村学前教育真正触动内心,结合实际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站——温州市城市绿轴幼儿园</b></p><p class="ql-block"> 温州市城市绿轴幼儿园是一所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幼儿园,它作为数字化未来幼儿园的典型代表,呈现出“幼儿发展优先、数据分析指引、高效云端管理”等新型学习样态,让观摩人员感受到、体验到人工智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以新质教育为题,共酿一坛名为“生长”芬芳》 温州市城市绿轴幼儿园 贾令厨</b></p><p class="ql-block"> 温州市城市绿轴幼儿园作为一所典型的现代化数字赋能幼儿园,将“自然生态”与“智慧科技”融会贯通,彰显“处处育人,时时创生”的特点,在现场的园所观摩和贾令厨园长的汇报中,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智慧技术的无处不在,该园基于“自然”和“智慧”的两大特色,形成了共生性课程《生生课程》、个性化课程《七彩空间课程》。 </p><p class="ql-block"> 在温州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研发和指引下,温州市在区域内推进“三朵云”智慧管理平台,而城市绿轴幼儿园正是学前“三朵云”的实践园之一,自2023年开园以来,便启动了云呵护、云慧玩、云管理数字平台,实现了保育保健、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让孩子享有了一个幸福的数字童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全国未来乡村联盟园授牌仪式</b></p> <p class="ql-block">  温州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苗为“全国未来乡村园联盟”授牌,平江县第二学区幼儿教育中心安定园,有幸成为全国仅有的12所联盟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未来乡村园整体情况汇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陈苗</b></p><p class="ql-block"> 陈苗主任首先介绍了温州的文化背景:温州是南戏故里、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发源地、孕育了多名杰出的数学家,温州还是千年港商,有着非常人能及的经商之道。接着,陈苗主任从温州学前教育的“九把钥匙”聊到“未来乡村园”的实践之路,她提出“一个村就是一个园”的概念,未来乡村园指向的不止是局限于幼儿园内的教育,而是要建立推倒围墙的无边界儿童之家,融合乡村的全要素、全领域、全方位的在地资源,为幼儿打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生态圈。陈苗主任认为,每一个乡村都要成为孩子们应对未来的素养基地,每一个乡村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要肩负起重塑乡村幼儿园价值的使命,让乡村幼儿园作为乡村唯一的教育文化机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教育之可能和教育之所能,让幼儿园也能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p><p class="ql-block"> 汇报中,陈苗主任综合了几所温州未来乡村样态园的实践之路,梳理出实施未来乡村园的“五重构”,即重构空间场域、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式、重构育人群体、重构管理方式。</p><p class="ql-block"> 陈苗指出,未来乡村园在助力乡村学前教育改革与乡村发展中走出了“三条新路子”:一是走出了乡村园整体提升的“质量蝶变之路”;二是走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教育共富之路”;三是走出了乡村学前反哺乡村建设的“协同和美之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蒙以养正,让儿童与乡村邻里共生长》 永嘉县枫桥镇中心幼儿园 赵温津</b></p> <p class="ql-block">  在赵园长的汇报中,“枫林”厚重的历史文化始终是该幼儿园不断向好、向上发展的最大依托,忠孝之门、捐资助学石碑、蒙泉古井、百年老学堂、百年馄饨店、红十三军,这些看得见的在地资源被无限放大和利用,融进了枫林镇中心幼儿园的“血脉”之中。村里的“能人巧匠”也化身成为了幼儿园里的教师,他们将从枫林的祖辈先人那里传承而来的十八般手艺与技能,又传授给这群“枫林娃”,让枫林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得以永久流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请进来”的学习,“走出去”的玩学,也是枫林孩子们与村社链接起来的重要方式,孩子们将从“能人巧匠”那里学到的手艺与技能又以“礼物”的方式反哺给村里人,从而形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育人邻里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枫林镇中心幼儿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库:种植课程、养殖课程、野趣游玩课程、生成性项目、园本化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库丰富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专业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从乡村小学到未来乡村园的学习环境蝶变》 乐清市机关幼儿园龙凤桥园区 张新琴</b></p> <p class="ql-block">  张新琴园长以案说法,讲述了乐清市机关幼儿园在“园内空间小”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通过“室内空间加减平衡、室外空间拓展组合、园外空间内外链接”三种路径来重构未来乡村园的学习空间。尤其是该园正在推进的“跨园式玩学方式”更是打开了幼儿园学习仅限于园内场域的“思维壁垒”,为幼儿的学习成长争取更广大的空间与天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一颗被砍的杨梅树》文成县玉壶镇第二幼儿园 郑坚</b></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梅树被谁砍了”“我们要把第一筐杨梅送给砍树的爷爷”……郑坚园长讲述了由一棵被砍的杨梅树引发了幼儿园与村社之间关于资源使用的矛盾冲突的故事。通过儿童议事会、村民听证会,“一棵树”变成了“一个乐园”,孩子们成功拿下了幼儿园围墙之外的场所空间,将这块本不属于幼儿园的闲置空地,变成了幼儿园的野趣乐园。在解决困境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破局智慧”,恰好彰显了儿童主动与村社友好链接的模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未来乡村园视域下真情境玩学路径探索》泰顺县三魁镇幼儿园 林玲</b></p> <p class="ql-block">  林玲园长在做分享之前,非常自豪地介绍了三魁镇,三魁是指文魁、武魁、财魁。因此,在如此多元的资源的基础上,该幼儿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魁课程”,而其中的“走村玩学”项目更是丰富了孩子们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经验。孩子们在走村玩学的过程中,搜集了很多材料,根据材料分类,形成了“六大自然物主材料游戏场”,即竹材料区、木材料区、石头材料区、稻草材料区、泥区、砖瓦材料区。该园的走村玩学项目为园所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孩子们走进了真实的村社情境场域,实现了“处处可学、处处可玩”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小树林课程:构建乡村幼儿园的“庭前院后”》洞头区灵昆中心幼儿园 褚微微</b></p> <p class="ql-block">  洞头区灵昆中心幼儿园以“一个社区成为一所园“的概念,致力于打造幼儿园的“庭前院后”,将幼儿园周边场域变为儿童走入社会研学实践的学习场,儿童撒野、探索、畅玩的游戏场。在该园的“共享村小树林”课程中,呈现了孩子“与自然对话、与村社互动、与文化衔接”的特点,孩子们带上玩学工具箱,漫步于乡村,通过“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探索实践、展示成果、更新经验”五部曲,展现“走村玩学”的最佳实施路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家讲座——《未来乡村园,理论创构》温州大学 刘燕楠</b></p> <p class="ql-block">  刘教授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未来乡村园建设的背景、面临的现实问题、建设的重点以及未来乡村园的理想样态。她首先厘清了“乡村振兴”与“教育共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指出“城乡一体化建设”最终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这一终极目标。在分析未来乡村园面临的问题时,刘教授一针见血地直击问题核心,用“没文化、没味道、没放开、没适应”四个词归纳出目前未来乡村园建设中最大的四个障碍,而在谈到未来乡村园建设的重点时,刘教授提出:“打造未来乡村园,要走好破冰之路、回归之路、拓圈之路、智联之路。”</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提及未来乡村园的理想样态时,刘教授指出:只有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乡村园才能让乡村儿童个个享有幸福感,乡村教师人人撑起一片天,这样的乡村园才会有味、有梦、有魂,处处体现“活”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全国未来乡村园联盟园研讨活动</b></p> <p class="ql-block">  这是自2024年“全国未来乡村园联盟”成立以来第一次聚集所有成员召开的第一次现场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温州学前教育指导中心陈苗主任主持。</p><p class="ql-block"> 第一环节,由陈苗主任介绍温州学前教育指导中心这一机构的成员和职能。</p><p class="ql-block"> 第二环节,各联盟成员简单介绍自己,及所在幼儿园的发展现状。</p><p class="ql-block"> 第三环节,陈苗主任结合目前全国学前教育的形势,谈到成立“未来乡村园联盟”的背景、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四环节,陈苗主任对“未来乡村园联盟”提出要求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站——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一部枫林志,半部永嘉史。4月17日上午,我们走进了素有“小温州”和“南溪第一村”之称的千年古镇——枫林镇。枫林,这个名字完全能够承载得起人们对它展开无限浪漫与美好的遐想:青石路、石头墙、竹木门、雕花窗……</p><p class="ql-block"> 村口的大榕树为村子里头的人们撑起一片天,树底下的空间也可以作为村子的中心广场,车子只能开到村口的这棵榕树下,人们需要沿着石阶一级一级步行而上,枫林镇中心幼儿园就隐藏在这弯曲幽静的弄巷之中。进入园区就是户外场地:泥地、山坡、水渠、种植场、养殖区、戏水池……布局合理有序,自然野趣的空间与园所周边的乡土环境是如此和谐融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案例分享——《百年老店,馄饨飘香》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 周多多</b></p> <p class="ql-block">  周多多老师分享了一个邻里实践活动案例《百年老店,馄饨飘香》,在分享之前,周老师介绍了枫林镇中心幼儿园的在地资源,正是这些丰富的在地资源,才让该园的课程如此多元化、生活化。案例分为三个阶段:我的观察、我的疑问、我的了解和发现。在三个阶段的探索中,又衍生了幼儿对“3小时”的时间概念的探索、如何包出牢固而不散馅的馄饨,最后从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及劳动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走村玩学”的实践中发现枫林的老百年老馄饨店生意不是很好时,又萌生了探究的好奇心,于是又有了制作宣传海报、设计店铺指示牌等一系列生成性活动。 </p><p class="ql-block"> 一个案例是否具有它本身的价值,评价工具和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个案例的最后,教师通过幼儿自评、教师自评、家长评价等方式来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水平和这个项目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场教研——《多维观察:基于证据链的儿童画像建构》张洁</b></p> <p class="ql-block">  现场教研开始之前,主持人张洁老师带着现场所有老师玩了一个考验观察能力的游戏,大家需要一边跟着节奏打拍子,一边念着:枫林镇上有什么?同时还要回顾刚刚参观枫林镇的村庄时所看到的景物,话筒传递到哪位老师手中,这位老师要立即大声说出:(有xx)且回答的内容不能和前面老师的重复。</p><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主持人梳理出“观察能力不仅是幼儿需要具备的能力,对一名幼儿教师来说也同样重要”。</p><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开始了,主持人播放了一段孩子“走村玩学—卖竹编”的视频,看完之后,主持人提问:您觉得这是一段精彩的视频吗?</p><p class="ql-block"> 四位老师各抒己见:有人觉得,幼儿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大胆推荐自己的作品,这是很勇敢的行为。有人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眼球的点,不是精彩的视频。有老师关注到了视频中有矛盾冲突,但是未得到解决。</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再次请大家看视频,提出要求:关注其中一名让您觉得印象深刻的孩子。参与教研的老师能说出自己关注的孩子,而且观察的点很仔细很微妙。</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第三次播放视频,要求大家聚焦拿相机的男孩,观察他是处于游离状态还是在与旁边的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并用一个词形容他。参与教研的老师分别用:不主动、专注、会观察、淡定、沉稳等词来形容该男孩。(助教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展现一幅孩子的画,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这幅画可能想表达什么?参与教研的老师纷纷表达观点。(助教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播放一段游戏后一对一倾听的视频,提出问题:有什么让你意想不到的内容?参与教研老师纷纷表达观点。(助教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请出该幼儿的班主任,请班主任老师客观评价该孩子。(助教老师在黑板上记录)</p><p class="ql-block"> 最后,主持人请所有人看黑板上的一个环状图形,向大家介绍这种“五维度”分析法,又请班主任老师谈一谈接下来对孩子可以采取的支持策略,班主任提到,要综合多种观察方式来分析孩子,针对个别孩子要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总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观察评价时,要有依据地深入,分析评价孩子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呈螺旋上升的解码过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第三站——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b></p><p class="ql-block"> 风从桥下来,我们追风去。4月17日下午,我们走进了中国教玩具之都——桥下镇。桥下镇中心幼儿园坐落在中国最大的教玩具基地,尽享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产教融合发展是该园所的最大特点。孩子参与玩具的设计、成为玩具的第一体验官、企业以儿童的视角优化产品的设计和玩法、玩具设计师进园担任玩具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师……这些做法正是当地企业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的体现,为乡村学前教育提供了最佳范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五维协同 共生共融》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 季惠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季惠忠园长以《五维协同 共生共融》为题,从“重构空间场域、重构课程体现、重构管理方式、重构学习圈层、重构文化空间”五个方面,介绍了该园依托永嘉县桥下镇这个全国最大的教玩具之都、以“产教融合”的理念打开了乡村幼儿园的创新之路。</p> <p class="ql-block">  案例分享——谢晓聪老师分享了“园企童研社”的实践探索三次进阶式教研,将传统农耕园升级为融合现代科技的“童研社”,展现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觉醒。 </p> <p class="ql-block">  案例分享——金莹莹老师分享的“探秘家乡·玩转华夏”走村玩学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导向,实地探访华夏游乐企业,亲身体验淘气堡制作全流程,畅玩邻里展馆。</p> <p class="ql-block">  学前微主编的创始人孙敏女士做当天的活动总结。总结开始之前,孙敏女士提到“教玩具一定要在幼儿园里才有生命力、教玩具一定要在孩子手中才有创造力” 。在座的园长和老师不应该抱怨“我们幼儿园的附近没有教玩具基地”,而是应该积极地去思考:我们幼儿园的周围都有怎样的资源?我们有没有用好这些资源?</p><p class="ql-block"> 孙敏女士指出,作为一名园长,我们应该致力于找到属于自己幼儿园的文化定位,在将本土文化融进幼儿园时,不应该“为特色而特色”,而应该让幼儿园站在社区文化的中心,让孩子站在“文化”的中央。过去的幼儿园,只要求把孩子带好,而现在,幼儿园要把理念树立清楚,要把文化传播出去。</p> <p class="ql-block">  最后,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与长沙市望城区城西幼儿园进行了帮扶结对签约仪式,标志着乡村教育从“单打独斗”走向“智慧众筹”。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站——瑞安市曹村镇实验幼儿园</b></p><p class="ql-block"> 瑞安市曹村镇实验幼儿园是一所创新型乡村幼儿园,秉承“亲自然、融社会、乐成长”的办园理念,依托曹村“中华进士第一村”的历史底蕴,将本地农耕、非遗资源融入课程,开发“共享村·童耕读”特色课程,涵盖农作、荷染、无骨花灯制作、木活字印刷等“三农三艺”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园长汇报——《耕读传承 构建“园村相映”发展新样态》 瑞安市曹村镇中心幼儿园 谢秋霞</b></p> <p class="ql-block">  谢园长以《耕读传承 构建“园村相映”发展新样态》为题,从“资源向应、空间响应、文化回应、师幼呼应”四个方面介绍该园的耕读文化。谢园长的汇报中提到禾和课程、耕读课程,都始终围绕幼儿的兴趣点不定时开展探究,根据孩子们的实践和创作,该园形成了农耕类和非遗类两套绘本。打破传统区域界限,是该园的另一大特点,通过“窗外即教室、乡土即教材、行走即玩学”的模式,将万亩良田、天井垟粮仓、进士索面馆等乡土资源转化为教学场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园村一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案例分享——《我是曹村小“南拳”》 瑞安市曹村镇实验幼儿园 郑澄</b></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分享了走村玩学故事《我是曹村小南拳》,孩子们在一次走村玩学的实践中听说了“南拳”,由此产生了好奇,萌发了学习南拳的想法,于是通过走访邻里乡亲,把南拳的传承人林师傅请到幼儿园教授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因为学习拳法时的艰辛和无聊又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当“自创一套拳法”的主意一出来,立刻得到响应,一本由娃娃们自创的《武林秘籍招式》自然生发。</p><p class="ql-block"> 随着拳法和招式的熟练,孩子们又萌生了“打擂台”的想法,于是,建构活动和表演游戏又由此衍生出来……</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最后,老师和家长都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不赖床了、更勇敢了、常说“我能行”。渐渐地,南拳已经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圆桌对话</b></p><p class="ql-block"><b> (学前微主编创始人、地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中心主任、教研员、园长)</b></p><p class="ql-block"> 孙敏:这几天我们走访了好几所温州当地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未来乡村园”的样态园或者培育园,可是在我们其他地区的广大乡村,跟温州的乡村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我们能从温州的“未来乡村园”的建设中学到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陈苗:一直以来,“乡村”都被贴上了“贫穷、落后”的标签,甚至于产生“悲哀、悲伤”的情绪。“未来乡村园”这一概念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和美乡村”,我们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厚重的大国,我们的乡村也定会呈现出各种不同样态,而温州的未来乡村园将会是中国大部分乡村未来几年的样子。温州的乡村看上去条件很好,不同于真正印象中的乡村,但它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孙敏:在刚刚观摩的曹村镇实验幼儿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围墙的一部分被推倒后开出来一扇窗,看到这种景象,您又有怎样的感受呢?</p><p class="ql-block"> 李峰:今天走进曹村镇实验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可能都有关注到这个窗子,一般来说,传统的幼儿园都会把围墙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是我们今天走进的曹村,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无论是幼儿园的孩子、老师、还是观摩的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地往这扇窗户外面探出身子。我想,大家无论在心情上还是视觉上都会觉得豁然开朗,会把外面的风景、周围的人文环境,自然地与幼儿园融为一体。与那些天天被关在围墙内的孩子和老师相比,这里的孩子、老师,他们的心情、心境都会是不一样的。前天跟陈苗主任聊天的时候,她就谈到她有一名学生,现在已经是成人了,他现在每每回忆起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最难忘的一幕就是当年在幼儿园吃完中饭以后,到后山散步。我想,在我们曹村幼儿园生活了3年的孩子,在10年、20年以后,他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应该会是他的幼儿园也曾经为他们破过一扇墙,开过一扇窗,这终将成为他整个童年最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李宵:首先,我想为曹村镇实验幼儿园的谢园长竖个大拇指,您是我见过的最勇敢、最有魄力的园长,敢为人先。第一,曹村在围墙上开出来的这扇窗,是追随儿童需求的最大体现。从师幼关系来分析,这也是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的体现。第二,透过这扇打开的窗子,孩子们能感知围墙以外的四季更替的变化,带着这样的体验,孩子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的美、生活周围的美。第三、“破窗”的这一举动,也恰恰是“未来乡村园”推崇的“园村一体”的理念与现实的映照。</p><p class="ql-block"> 王靖辉:每一个孩子都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曹村镇实验幼儿园“破窗”的做法正是满足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孩子年龄特点的尊重。曹村镇实验幼儿园的做法,我们不一定能完全照搬,我们也无法做到一步千里,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往前迈出半步,主动为孩子链接幼儿园以外的世界。我们经常谈到“最美的幼儿园”,那到底什么才是最美呢?我想,它应该是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有意义的、聚焦于当下的,但是又对未来的创造充满一切可能的,那就是最美的。</p><p class="ql-block"> 孙敏:是的,任何的经验和成功都是小步慢走、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幼儿园的墙容易破,而思想的墙、思维的墙,是很难攻破的。作为园长,很多时候我们既怕跟别人一样,又怕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这几天走访的幼儿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真正属于这个地方,都做到了深度去挖掘在地资源,灵活合理地运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有一个疑惑,曹村镇实验幼儿园是在2021年才开园的,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一所新园、一个年轻的团队,又是怎么在如此短时间内成为“未来乡村园”样态园的呢?请周科长来为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p><p class="ql-block"> 周海珍:首先我们得感谢温州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感谢陈苗主任的正确引领。这几年,我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经常出入曹村,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师理念的变化。开园之初,幼儿园里的玩具设备和场地的布局都是出自教师的想法,而现在,曹村幼儿园里的每一丁点儿变化绝对是因为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教师也从之前的“频繁介入”,慢慢向“放手支持”靠近。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由之前单一、主观的评价,变成多元化、多角度,在刚才的观摩中,教师可能表现出十分轻松悠闲,可是这背后需要的是更多的专业的支撑。我想,以上这些就是曹村镇实验幼儿园能成为未来乡村样态园的最有力的依据吧。</p><p class="ql-block"> 孙敏:我想台下的园长和老师心中肯定也还存在诸多的疑惑,有哪位老师想请陈主任和周科长来解惑的呢?</p><p class="ql-block"> 江苏常州溧阳的一名老师:我想了解一下“未来乡村园”在创建过程中机制的建立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陈苗:当下浙江省正在进行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每一个村镇、企业都十分主动和积极,而“未来乡村园”的推进基于这样的时代和政策的背景之下,诸多的“疑难杂症”也就能够迎刃而解,当然,每一个地区和园所,都会有各不相同的特点,需要更为具体、契合的制度来推动。</p><p class="ql-block"> 孙敏: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站在未来去办教育,因为我们无法想象5年、10年、20年后,我们的孩子将面对怎样一个未来的世界。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思考,我们应该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地对待教育这件事,更不能拿过去的所谓成功的经验去教育当下要面向未来的孩子。所以,创新教育在现场,所提倡和强调的就是“在现场,很重要”,我们只有走进一线、深入孩子和教师,进行思维的碰撞。创新教育在现场,我们不提供标准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卷。走在时代变革的路上,我们的每一天看似平常,却正处于风起云涌的AI革命时代,每个人的力量都显得那么微弱和渺小,我们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应该去找寻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三天的“瓯越新质——种一所会生长的‘未来乡村园’”创新教育在现场活动(温州站)圆满收官!活动中,众多园所汇聚一堂,积极分享实践成果、深度交流发展经验。在专家的专业引领下,乡村学前教育的前行方向愈发清晰。新的征程已然开启,精彩持续上演,让我们一同期待乡村学前教育绽放更多蜕变与成长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余团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李 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批:李 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