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北魏孝文帝墓

河洛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陵简介(摘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 长陵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官庄村南,现存两个大型封土,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比较大的一座,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陵墓,小一些的,是他的第三位皇后,文昭皇后高氏的陵墓。2001年6月25日,魏孝文帝长陵及文昭皇后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文帝简介</p><p class="ql-block"> 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七年(493)率军南下,翌年决定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他实行汉化政策,并规定死后葬洛阳。魏孝文帝的文治武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英主,最后却在英年病死在南伐途中,年仅33岁。</p><p class="ql-block"> 魏孝文帝推行文治,在亲政之初,即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三年一考,经三考,“升贤明有绩者,退庸劣无功者”。他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吏由他亲自考核。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吏部会同地方考核。“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这种整顿,改变了官吏冗散的状况,使百官勤于政事,对完备封建国家封建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公元485年魏孝文帝又颁布了均田令,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他还提倡思想解放,带头学习汉族文化知识,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与汉族通婚,在他迁都洛阳后,又下令改穿汉服,一年后他又下令改去鲜卑姓,自己首先改姓元,按一元复始的讲究,作为全国第一姓。</p><p class="ql-block">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在他迁都洛阳之后大规模营造了龙门石窟,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绝·吊北魏孝文帝(新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邙山寂寂掩长陵,芍药灼灼伴客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诏革新平异见,胡风汉韵共天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陵墓边林子里的芍药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