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洺远村,源起于明洪武年间。彼时尹氏先辈负耒迁居于此。寒来暑往,数十代人不辞辛劳,栉风沐雨,垦土拓荒。在岁月的漫长雕琢下,曾经的荒坡野甸,已然蝶变为屋舍鳞次栉比(超2700余间)、村内庙宇星罗棋布的一方名邑,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漫步村中,五条大街纵横交错,布局精巧。崇仁街、尚义街、执礼街、广智街、守信街,街名皆取之于孔门“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教义。脚下的每一块砖石,路旁的每一处建筑,无不流淌着千年儒学的深厚精神脉息,诉说着往昔的悠悠岁月。</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庙宇,各有千秋。规模宏大壮观:三教宝殿,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着包容与和谐;关爷庙,彰显着忠义与勇毅;奶奶庙,满含着慈爱与关怀;天兰阁,凝聚着灵秀之气;菩萨庙,祈愿着天下祥和;大仙堂,敬奉着独特的乡俗文化;文昌庙,崇仰着文运昌盛;财神庙,寄望着生活富足;家庙,则追思着祖先的恩德。</p> <p class="ql-block">人们祈愿正义之光普照人间,将万善之举,铭记于心。同时,更盼望生活安乐,百姓安康,物阜民丰,社会和谐融洽,家国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村内这些庙宇,建筑宛如凝固的信仰坐标,不仅是木石精心构筑的艺术瑰宝,更承载着大洺远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1958年,国家大兴水利建设,大洺远水库开始修建,大洺远村原址被确定为水库淹没区。为了支持国家水利建设,大洺远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搬迁。他们被安置到临时暂住点。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的年代,这次搬迁面临着诸多艰难。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对村民们来说情感上难以割舍,那是承载着无数回忆和家族传承的地方。临时安置点的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设施也不完善,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大洺远村虽历经艰难,却始终以大局为重,这种精神令人动容,为当地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1965 年新村建成,村民们才陆续迁至新址。此后,大洺远村不断发展,2017 年被评为“武安十大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曾经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情感的古村落,已淹没在湖水之下。当我们站在波光粼粼的洺湖之畔,仿佛还能透过那清澈的湖水,依稀可见古村昔日的辉煌。被淹没在水下的,不仅仅是建筑,它更是一段段珍贵的记忆,是大洺远村的灵魂。村民们的奉献精神,如同永不磨灭的印记,已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大洺远古村虽已淹没于湖水之下,但它的故事,它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世铭记传承。奔流不息的洺河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是大洺远村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的无私之举,是大洺远村千百年来精神内核的全新升华,彰显着村民们的担当与情怀。这种精神,如明亮而璀璨的星辰,在大洺远村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成为了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洺远村人,传承并发扬这种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属于大洺远村的辉煌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