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1日,桦妆学校的客座教授张邦宠老师,这位八一厂的影视化妆造型大师,带着她丰富的经验来到桦妆学校。上午9点,她与学员分享了央视电视剧《西北岁月》人物化妆造型的创作体会。该剧在央视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妆容服饰整体造型,无懈可击,完美还原了厚重的西北风貌,逼真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形象,展现了独特的陕北乡土气息和北平南京的历史人物旧貌,在影视化妆史上堪称经典。</p> 电视剧《西北岁月》场面宏大,波澜壮阔,仅剧中角色就达400多个,展现了300多名历史真实人物。对该剧化妆造型的特点,张邦宠老师总结说:<div>一是秉持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还原历史场景。黄土高原与窑洞、土炕等陈设,高度贴合时代背景,演员妆容“高原红”与风吹日晒的肌理感,服装采用粗布材质并加入补丁细节,营造出质朴的西北风貌。观众评价“场景真实得仿佛能闻到黄土味”,剧中人物的“糙脸”设计打破了传统主旋律剧的“美化”倾向,更贴近革命年代的真实状态。<br>二是 群像塑造的差异化表达。面对300余位历史人物的造型需求,剧组采用“典型特征强化”策略。例如,毛泽东的发型参考了1943年后的“主席头”,但未刻意模仿特型演员的夸张效果,而是通过蓬松的发质和自然的轮廓线条展现领袖气质。这种处理既避免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又突出了人物的辨识度。</div><div><br>三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融入。化妆造型中融入秦腔、信天游等西北文化元素。例如,刘志丹在剧中佩戴的羊肚子手巾、习仲勋与齐心婚礼上的红色剪纸装饰,以及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的场景化运用,强化了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br></div> 成都大成美视总经理马抒扬(左)、桦妆学校影视造型顾问姚小苗,热情欢迎张老师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早早地聚集在校门口,热烈欢迎张邦宠老师的到来。她的到来,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的心田。</p> 马抒扬总经理主持大师课 <p class="ql-block">在热烈的气氛中,张邦宠老师开始了她的演讲。她的讲述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她不仅讲述了习仲勋为何被毛主席称为“陕北人民的娃娃主席”,还解析了刘志丹为何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人民的领袖”。她强调,人物化妆造型就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西北岁月》的化妆造型以“真实、质朴、地域化”为核心原则,通过细节考据与艺术加工的结合,成功塑造了一批鲜活的革命人物群像。尽管在部分领袖人物的“去神化”处理上存在争议,但其对西北革命历史的全景式还原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为重大革命题材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张邦宠老师讲述人物造型时,总是能抓住观众的心。她不仅讲述了化妆技巧,还分享了她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她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化妆造型不仅仅是外表的修饰,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诠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p> <p class="ql-block">聚精会神,全情投入</p> 全程录像,不漏细节 <p class="ql-block">座无虚席,站立听讲</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还具体分析了《西北岁月》主演的选角过程和造型特点</p> 吴磊饰演的少年习仲勋,以粗布短衫、光头造型亮相,突出贫苦农家子弟的质朴感。眼神中既有少年的青涩,又透露出坚定的革命信念。 <p class="ql-block">靳东饰演的 习仲勋,造型注重“群众领袖”的亲和力。服装以灰蓝色中山装为主,领口微敞,体现其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发型保留自然卷,未刻意模仿晚年的背头形象,更贴近历史照片中中年时期的特征。剧中习仲勋与李老栓一家的情感戏中,其补丁棉袄和粗糙的手掌特写,强化了“从群众中走出来娃娃主席”(毛泽东赞语)的人物底色。</p> 齐心(倪妮饰),造型定位:作为知识青年,齐心的造型在朴素中不失文雅。剧中她常穿灰布旗袍或列宁装,搭配齐耳短发,既符合革命女性的身份,又展现出知识分子的书卷气。 <p class="ql-block">于和伟饰演的刘志丹,凸显军人气质,以粗布军装、绑腿和皮靴为主要装束,面部轮廓棱角分明,眼神坚毅。剧中他与习仲勋讨论革命理想时,敞怀露出的旧棉絮背心细节,凸显了艰苦环境下的革命者形象。 艺术突破:相较于传统影视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该剧通过刘志丹与家人分别时的“打、抱、吻”三个动作,以生活化的细节展现其铁汉柔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健 饰演的谢子长,具有农民领袖特质:谢子长的造型以陕北老农形象为基础,头戴毡帽,身着羊皮袄,面部皮肤黝黑且布满皱纹。剧中他与刘志丹在窑洞中商讨战略时,粗糙的双手和烟袋道具强化了其“接地气”的领袖风格。</p> <p class="ql-block">《西北岁月》在领袖人物造型上摒弃了传统“伟人光环”,例如毛泽东在剧中多次以不修边幅的形象出现,周恩来的服装也有补丁细节,这种处理贴近史实,让观众认为“更真实可信”。</p> 虚构人物的造型融合。剧中虚构人物如秦木兰、李老栓一家的造型,既参考了西北农民的典型特征,又通过服装色彩和配饰(如李老栓的旱烟袋、秦木兰的红头巾)增强戏剧张力,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平衡。<br> <p class="ql-block">《西北岁月》的化妆造型以“真实、质朴、地域化”为核心原则,通过细节考据与艺术加工的结合,成功塑造了一批鲜活的革命人物群像。尤其对西北革命历史的全景式还原和对人物内心世界,为重大革命题材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剧中“天总会亮的”等台词与人物造型的深度融合,更让观众在历史共情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大师绘声绘色,学员们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互动环节。有同学问,我作为彩妆班的学生,张老师如何看待时尚美?</p> 张老师答,时尚是相对的,也是比较短暂的,要真正做一个时尚的化妆师,就必须学贯中西,尤其要真正领会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像《只此青绿》那样,把民族的传统的美学表达学到手。 有听众问,作为导演应该如何选择化妆指导? 张老师说,选择化妆指导,必须看他的资历和作品,看他的行业影响力。选好了化妆指导,你的影视剧,就成功了一半。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还提出了现场跟妆、战场气氛妆、头套与发髻边缘处理、脸部伤效妆处理等技法问题,张老师一一介绍了她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深情寄望同学们,她说,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艺术家的化妆师,不是有抱负的化妆师!</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化妆造型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艺术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对桦妆学校培养影视化妆造型人才的举措,非常支持;对桦妆学员尤其厚爱。她从《跨过鸭绿江》到《西北岁月》,再到《天下同心》,一次次对桦妆师生言传身教,并身体力行在剧组传帮带,受到了桦妆师生的衷心爱戴。</p>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鲜花掌声献给《西北岁月》的幕后英雄团队。 <p class="ql-block">姚小苗老师一席话,代表了桦妆师生们的心声,她说:张邦宠老师再次做客桦妆,看着她在教室里侃侃而谈,内心满是敬意与感慨!78岁的她依旧活跃在创作一线,用扎实的经验为学生们点亮 前路,对《西北岁月》造型的每一个细节的讲解,都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影视造型的无限可能,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行业秘籍,殷殷之心,溢于言表,每句话都暗藏着岁月打磨的智慧!张老师希望学生都能在热爱的领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永葆这份热忱!🔥</p> <p class="ql-block">视频:张老师大师课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