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故事 (三)

员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太原六中,在文革时期,革委会作用非凡。</p><p class="ql-block"> 六中老领导被罢免,工作组撤离,学校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生活要继续,食堂要买粮菜,锅炉房要拉煤……日子还得过。</p><p class="ql-block"> 行动起来,师生联手,自我管理,筹备成立校革委会,1968年5月太原六中革委会挂牌正式成立。隆重的庆祝大会上,山西省革委会正、副主任,太原市革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大寨名人陈永贵,各学校学生代表,省市各届人士出席大会庆贺。我们的太原六中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六中师生筹建六中革委会,学生担任校革委会主任、副主任等校级领导。六中革委会成立得到省、市革委会的认可。六中革委会成立后建功立业,学校秩序恢复正常,校内行政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有效地保证了师生的正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六中校革委会加强防范,保护六中图书馆…… 校革委用权力保护受难的老师和同学…… 正确处理六中学生的危难事宜,保护同学们的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 当时校革委会看着报纸的社论和文章,开始复课闹革命,有同学调侃说,我们这是直接听党中央的,毛主席直接指挥我们搞革命。</p><p class="ql-block"> 王吉才老师提出把校办工厂整理出来,让同学们学工。大家把教室和工厂打扫整理好后,校革委会向市革委会做了汇报,市革委会派人到学校看后很是赞赏,派解放军到学校军训,帮助复课。王吉才老师很快把学工的条件准备好,从太钢和十三冶请了几位工人师傅带领同学们学习车、钳、铆、焊。</p><p class="ql-block"> 时值部队转业,市革委会决定把复转军人培训接待站设在六中,让六中同学们参加接待工作,把军训和接待工作结合起来,这就出现了1967年太原六中承办太原市复转军人培训接待站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中央解放干部和教育革命的号召,在1967、1968年,六中革委会挑头成立了“山西省解放干部联络站”和“山西省教育革命联络站”。</p><p class="ql-block"> 解放干部联络站组织同学们对省市机关被打倒、被夺权的领导干部进行调查,落实问题,把他们推荐给省市革命委员会。只要是“32111公社”和兵团推荐、支持的领导干部,省、市革委会一般都认可。</p><p class="ql-block"> 校革委会在《兵团战报》上以 “32111公社在险峰”署名发表《把老干部扶上马》社论,强调解放干部,必须坚持原则,不能搞派性。得到广大干部和省革委会的赞赏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1967年底,中央和山西省革委会把山西省厅、局以上干部集中到北京办“解放干部学习班”,指名让六中革委会派人去参加。</p><p class="ql-block"> 校革委会研究由校革委会副主任史纪礼和常委刘建才参加。史纪礼和刘建才把同学们调查的材料提供给北京军区和中央组织部。他们认为史纪礼介绍的材料客观、全面,让史纪礼当厅局长组的组长。史纪礼、刘建才和十中的田仿余同学与五十位厅局长一个一个谈话,三个月下来除两个人被北京军区坚决卡住外,其他人都宣布解放。这些老干部激动万分,除感激毛主席党中央外,就是感激史纪礼和六中的同学们。这些领导干部解放和被结合后,安全得到保障,不会再有人或组织去揪斗、批判。</p><p class="ql-block"> 参加解放干部联络站的很多同学和这些干部成了莫逆之交,友谊一直保持着。文革结束后,曾先后收到他们或他们子女的多次聚会邀请,比如副省长王文章、刘开基,卫生厅厅长张金,人事局局长李文亮,省法院院长谷震等。</p><p class="ql-block"> 教育革命联络站开始设在六中,后来参与的人和单位多了就搬到山西省教育干部学校,他们不断地到各学校联系和调查,开展工作。</p><p class="ql-block"> 六中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没有对老师和同学组织过批斗会。唯一一次对同学的批判是对61班的Dxx,说是批判,其实是对同学的保护。Dxx给东北的一个女朋友写信,在信封上写“敬祝毛主席无寿无疆” ,这显然是一个笔误,那个女朋友家庭出身不好,被当地群众组织抄家,发现了这封信,信被转到太原市公安局后,太原市公安局到学校要把Dxx带走,校革委会坚持由学校自行处理。由于公安局知晓六中革委会主任李金渭是市革委会委员,协商后同意此事由六中革委会自行处理,Dxx认真做了检查,这事就结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六中学生组织“古田公社”和“32111公社”对社会上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但以“32111公社”为主体的校革委会没有对“古田公社”进行打击。在同学参军、分配工作时,六中革委会坚持一视同仁,没有搞歧视和限制,只要是在学校的、能够联系上的、符合条件的,校革委会公正处事、妥善安排。</p><p class="ql-block"> 高潮同学是高60班的,校革委会成立后,他回老家农村去了,听说部队到学校征兵,工厂到学校招人,他曾担心不让他去。校革委会主任李金渭给他写信说只要政审合格,校革委会不会阻拦,他回校后顺利参军了。</p><p class="ql-block"> 六中革委会在李金渭领导下,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学校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李金渭劳苦功高,革委会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员正 图/赵南南 2025-4-2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