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三月

花草帽

<p class="ql-block">武汉是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是中国区域中心城市,距今有3500年历史。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p><p class="ql-block">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设武昌市、汉口市。1927年,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成为国民政府首都。武汉因三镇隔江鼎立桥梁众多,武汉已建成1300余座桥梁,是名副其实的“桥都”。</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次旅游中感到了武汉当地居民的热情和友善,问路时享受了VIP待遇(直接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我们从心里说一句“谢谢啦,武汉”。</p> <p class="ql-block">横卧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武汉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共用桥梁。</p> <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出酒店太阳已老高,我们来到中华码头坐轮渡到江汉区游览市区街景,码头值班员看了我们的身份证免费顺利进入登上轮渡向江对岸驶去。</p> 参观位于武昌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山先生塑像伟立在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门口的中山广场前。<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湖北军政府从建立开始就以孙中山的革命理论、纲领为依据发布公告,而且确认孙中山为领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党在此楼组建成立革命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的帝制,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并向全国各省发出通电,号召各地举行武装起义。 武汉防汛纪念碑在汉口滨江公园江堤上。为纪念1954年防汛胜利而建,碑身正面镶嵌的乳白色大理石上有毛泽东亲笔题词:"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题词上还嵌有毛泽东头像。 基座正面镌刻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 游泳》,左右侧面为武汉人民抗洪抢险大型浮雕,构图完整,造型生动,气势雄伟。 2016年12月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栋楼高是42米,颇有老建筑风情,正对着防洪纪念碑。博物馆展示厅由序厅、主展示厅、体验厅和观景区等组成,展示内容包括“击水中流”、“情系长江”及“大江弄潮”三部分。<div><br><div><br></div></div>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旧址,于2008年11月20日开馆,是美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的第五个总领事馆。 德国驻汉领事馆旧址,1888年设立德国领事馆,1917年中国和德国断交后,领事馆关闭。新中国成立后,汉口租界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来成为市政府办公楼。 东方汇理银行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砖雕的工艺品。同样是拱形门窗和立柱,却在这座建筑中被演绎的出神入化。它们远超出了建筑结构的枯燥,而升华为一件艺术品。 中国光大银行武汉分行,建于1914——1918年,是景明洋行设计的。占地面积4322平方米。正面有方柱和圆柱,顶部装饰较为复杂。 1873年招商局设立汉口分局,这是近期仿照老汉口分局建筑修建的。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管辖区内设立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楼内复原了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卧室及其办公用房。 宋庆龄旧居位于汉口沿江大道162号,始建于1896年。房屋建设风格具有现代化,地面4层。该建筑原为俄国华俄道胜银行。 回到酒店见天气尚好,来到长江边:夕阳照亮了江面,电视塔与长江大桥静静地伴卧在长江边,面对美景如痴如醉,大桥上传来火车汽笛声打破了夜空寂静,我才如梦初醒感到自己是真真实实的站在宽阔的防洪堤坝上。 巴公房子是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公寓,建成于1910年,这栋红色砖瓦房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把洞庭街和兰陵路一分为二,整体为一个三角形。顶端很有国民时期老上海的味道,整个建筑外观非常精致, 晴川阁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为汉阳太守修建禹稷行宫时所增建,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晴川阁景区占地约上万平方米,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处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 站在龟山上遥望黄鹤楼,正值3月龟山上开满了樱花,透过樱花枝干黄鹤楼显得格外娇美。 铁门关侧面,登上楼层可以远望长江东去,横卧长江之上的数座大桥的壮观景色。 古德寺于清光绪三年由隆希创建,1914-1919年间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 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古德寺的四面佛,坐落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的院落中。1997年,香港商人出巨资,由泰国将这尊四面佛请到古德寺。四面佛是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亦称四面神,神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法力无边,所以殿堂内是不能供奉的,只有苍穹才能作其大殿。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会场主席台。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等82人。 武汉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昌红巷13号,有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起义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等五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1927年革命风云的重要见证。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纪委的前身在此诞生。会场即景,主席台摆放有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全文。 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也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同志旧居堂屋,复原了毛泽东的卧室、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民、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人先后住住过的房间以及前客厅等。陈列的毛泽东和杨开慧用过的铁箱、座钟、煤油灯、夏明翰用过的蚊帐等文物和复制品。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等时期,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1973年,在中日恢复邦交后不久,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一批樱花转赠了20株给武汉大学,由学校栽植于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庐前。后园内自然景观以樱花为美,引得各地民众趋之若鹜观赏樱花。 还没出发时就冲浪上网好不容易抢到了每天2万分之一的预约名额,结果进了校园大失所望,时间尚早樱花还没开。也怪自己信息掌握不够准确。 这是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学生寝室大楼,楼前数棵吉野樱花刚刚吐白,光光的枝干虬蟠狂舞顿时让你感到了那份沧桑的岁月。 武汉大学图书馆,建于位于武汉大学文理学部校区的狮子山学生宿舍楼山坡上。 武汉大学行政楼,校园内的樱花大道由此结束。 走到这里,终于看到了一棵初开的吉野樱花,可以想象樱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色。 在校园内用过午餐。出武大凌波门,街对面就是东湖景区,湖面烟波浩渺,整个风景区面积八十八平方公里,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由武大凌波门坐402路公交车历经50分钟来到东湖景区磨山樱园,相约春天赏樱花。 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的磨山景区是中国最大的楚文化游览区,中国梅花、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也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进入园区第一眼见到的就是一湖池水,岸边盛开着粉色樱花,微风吹皱一湖湖水波光粼粼,园内游人如织喜气洋洋。 五重塔在阳光照耀下金色的屋顶闪着金光,稳重大方显得格外美,找好角度一树樱花垂下与塔身互动相映成趣。 有了盛开的樱花再配上东方园林琉璃镶嵌便又多了一层意境。 樱花林里搭建了一处小巧亭楼,既应景又便于游客观景赏花一举两得,实在是巧妙高明。 园内一条小道两旁樱花怒放,时值春光三月,游人也早已退去外套露出五彩缤纷与自然融合,协调的美不用掩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渺。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长江大桥蜿蜒曲折横跨南北两岸。 黄鹤楼中央主楼共五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div><br></div> 黄鹤楼景区里也有江南景色,亭台楼阁鹅亭尤为珍贵。 武汉市湖面众多,离东湖不远的沙湖是观赏日落的好去处。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匆匆拍摄后乘坐公交返回到酒店。 回到酒店在楼下户部巷蔡林记吃过晚饭后,趁着天气好且接近日落时间,赶到长江边拍摄灯火辉煌的江景夜片。为了减轻此次旅游的负重没有带脚架,只好用微单相机拍摄夜景,到两岸灯光开启时按下了快门。 开启广角镜以捕捉鹦鹉洲大桥美丽的光影效果。 长江两岸大楼外灯光将春樱、夏荷、秋菊、冬梅等四季花卉串联,武汉著名城市地标和景观之间相互呼应,灵动、璀璨的江城夜景如壮美画卷般缓缓铺开。 来到楚河汉街,这里是武汉中央文化区重要内容。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倾力打造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 一栋老式建筑矗立在汉街中央,中西式结合的外装饰显得格外的引人夺目。 "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其桥梁用钢铁造形连接转角西式桥楼,新颖别致赖人寻味。 户部巷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 武汉人将早餐称为"过早"。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民间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之说,是来武汉的游人必到的景点。 “蔡林记”始创于1928年,是一个传承近百年的传统老字号品牌。如今蔡林记已成为湖北家喻户晓的连锁餐饮品牌。蔡林记热干面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中华名小吃”的美誉。 户部巷里小吃满街,除了饱腹食粮也有精神食粮,现场速写包你满意。现在AI盛行其实都不用你现场表演了,传一张照片到APP十秒钟搞定一张炭笔画。 作为武汉小吃之首武昌鱼,制作工艺讲究,武昌鱼被正式定名为湖北省地方风味菜肴,成为鄂菜的当家美食,清蒸武昌鱼选材要求高,味美肉鲜营养价值高,是到武汉旅游客人的首选。 享誉武汉小吃巅峰之一的三鲜豆皮,制作还是蛮复杂,可是吃起来真不敢恭维,一般一般。 大名鼎鼎的排骨藕汤就是这样炖出来的,湖北盛产莲藕,粉嫩白净。湖北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是喝上一口浓汤,香浓清甜。 臭豆腐是武汉又一特色小吃,这家老帅爷王臭豆腐每天都会排班,小份7块,炸成鼓鼓的,捅破表层,灌汤,加料,香、辣、鲜,好吃。 沿着户部巷两边一字排开的小吃店不下300家,家家都使出看家本领,有的以味道招揽顾客,有的以服务热情留住过往游人,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户部巷,下楼就可以品尝到味美佳肴,这酒店没选错。 饿啦来一碗热干面,这佐料真的齐全,的确味道也不错。 在晴川阁旁边吃午饭,终于点了清蒸武昌鱼,120元一条价格还是高。由于武昌鱼有小刺,慢慢品味谨防卡刺,战战兢兢完成作业,还好安然无恙。 夕阳映红了江汉关大楼,该回酒店了,我们再次免费搭乘轮渡返回武昌区。 <p class="ql-block">回到武昌一直逗留在长江边,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个热情、友善的城市,或许几年后我们会再来,再重走一遍日渐熟悉的武汉。这次旅游图片太多,美篇限制照片数量,好多景点照片放不进来了,本想十全十美面面俱到,有一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