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陂水岸有人家,荟聚于此沐晓霞。</p><p class="ql-block"> 五十时光瞬间过,大余村湾无华发。</p><p class="ql-block"> 不寻喧嚣市井气,乡野春色度闲暇。</p><p class="ql-block"> 已过沧桑几十载,还要盛开鲜嫩花。</p><p class="ql-block"> 沙洋师范七五届老六班同学自2019年第三次聚会后,时隔六年,第四次春游聚会于2025年4月12日至14日在武汉市黄陂区庙上湾水岸人家和大余湾风景区进行。</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水相依。月亮湖(院基寺水库)等水域,1.08亿立方的水量滋养着周边的岛屿和山峦,山水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该地属于大别山南麓西段余脉,呈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庙上湾被青山环绕,山上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满眼翠绿,空气清新。水岸人家就坐落在这幽静的环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以聚会晚宴拉开序幕。当年团支部书记刘世贵同学热情洋溢的致辞,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声。</p> <p class="ql-block"> 每位同学的话语打动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心弦。</p> <p class="ql-block"> 举杯邀同学,把酒尽言欢。刘洪发同学兴致勃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我也举杯邀同学共饮一杯欢聚酒。</p> <p class="ql-block"> 全班毕业后第四次合影照(第一次2017年黄陂木兰山风景区、第二次2018年荆门、第三次2019年天门)。</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庙上湾院基寺水库滩涂。</p><p class="ql-block"> 斜阳投射在四周的山岗上、投射在青草茵茵的滩涂上、投射在波光粼粼的库水上。周围显得格外的安静、宁静、幽静,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大群人先后迈着缓缓的脚步来到这片土地上。以蓝天薄云、山岗水面作背景,留下了春游聚会活动的室外美照。</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大余湾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风景区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婺源、德兴迁居于此,有着600多年历史。 名人辈出: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明清有100多位秀才进士,近现代也有100多位专家学者。</p><p class="ql-block"> 文化气息浓郁:盛行读书之风,村民能背诵唐诗宋词,还有独特的“晒书”习俗。</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独特,典型徽派风格: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现存50余幢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大部分保留明、清时期的局面。采用三合院形制,石墙到顶,飞檐翘角、檐额彩绘、木雕隔屏?古色古香。布局巧妙:整体布局呈现“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钱吊葫芦,中间怀抱太极图”的风水格局,体现了古人的安居构想。</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优美,山水环绕:地处木兰山余脉,滠水河环绕山岗,村内有溪流、池塘,周边有青山、农田,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民俗风情浓郁,传统技艺传承: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等技艺精湛,制陶窑匠众多,还有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民俗表演丰富:有舞龙舞狮、斗鸡、皮影戏、黄陂老戏等民俗表演,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游客在这里可以漫步古村,欣赏明清古建筑,感受历史的沧桑;也可以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美食,是一个放松身心、感受传统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三三两两,随意徜徉在风景区里。边走边聊,边走边拍照。话当年同窗时的诸事、话工作的繁忙生活的艰辛不易、话家庭儿女、话身体健康和偶尔的不适、话五十年后的又一次相逢的快乐和兴奋以及开心。</p> <p class="ql-block"> 胡雅莉赵秀珍看到摆放的古筝,情不自禁地上前弹奏起来。陈天亮兴致勃勃地上前观看胡雅莉的手指如何拨弄琴弦。</p> <p class="ql-block"> 赵秀珍像模像样地弹奏起来。我说“你要摇头晃脑的才逼真啊!”</p> <p class="ql-block"> 又是她俩,来到大舞台前,一跃而上舞动起来。正是阴历三月,一首《三月桃花开》乐曲启动了她俩身上的舞动开关。我放音配乐,她俩舞姿优美,引得一小宝宝应声而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 兴许是游玩大余湾触发了王业鹏同学的创作热情,离开大余湾,车行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上,他创作了一首《大余湾赞》:</p><p class="ql-block">荆楚名村大余湾,六百年前自婺源。</p><p class="ql-block">一门曾出三太守,耕读为本胜万般。</p><p class="ql-block">五代相继四尚书,簪缨世家为显宦。</p><p class="ql-block">高门望族有余庆,人杰地灵大余湾。</p><p class="ql-block">六班同学至此游,赏心承传饮双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夕阳映照着幽静的“水岸人家”的庭院。大家鱼贯进入晚餐厅。我的手机镜头将同学们步入餐厅的盈盈笑脸、矫健步伐拍摄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圆桌再次展现同学们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陈天亮同学昨夜挑灯夜战、挥笔疾书下动情之作。</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时光低语、记忆回想。亲爱的老六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又相聚在江城武汉。站在长江之滨,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回顾我们的学生时代,更是为了致敬,致敬那些被时间雕刻却永不退色的记忆:踏平瑚、黄家山、汉江之滨的湖北省沙洋师范的影子。当年的我们按现在时髦的话讲都是帅哥靓女。想象一下:一个五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旅程。它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我们老六班的欢笑与泪水、梦想与挑战。今天让我们共同翻开这本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老六班集体的记忆。教室、寝室、操场、饭堂、学校的农场。每一天、每一步、每一个瞬间界塑造了今天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老六班、亲爱的老同学: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从田间地头、从军旅营地、从五湖四海来到小小的纱洋,踏上</p> <p class="ql-block">未知和可塑的漫漫旅程。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开启了我们的人生之路。这五十年的前行之路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奠定了一个基础。现在的我们大都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也实现了当初小的梦想。就是这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记忆的长河中,有温馨美好的时刻、有风交加的烙印。有的成了后来的人妻、人夫,更有面对困难而不屈不挠的勇气。它让我们学会了坚强与互助,也让西这要历史践为了我们心中最值得记念的纽带,常常带我回想起值得留念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来,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黑白到彩电,从"两地书"(书信传情)到即时通(手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最温暖的莫过于爱的传递、每一次同学们的关怀、关心和关爱我都牢记在心中。在这里我真诚感谢老同学们。不知是哪位名家说过:</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它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老六班的这份情、这份爱照亮了我及家人的心灵,让我在风雨雪飘摇中找到了归宿(同学们到医院去看望,去送别我的妻子,安慰看望我并给我补做六十岁生)。</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们:五十年是漫长的,它记录了我们的心酸与泪水,幸福与快乐,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与记忆的价值。今天就是我们老有所需的新起点,回望过去是更好的前行。 </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带着这份宝贵的记忆,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用行动证明: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我们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永远不会退色。让我们携起手来向八十、九十岁至一百岁进军(2019年票聚会结束时我说过康熙皇帝的一句话:向老天再借五百年)!</p><p class="ql-block"> 祝同学们健康!平安、长寿!</p> <p class="ql-block"> 饭后茶余,信步来到“水岸人家”牌坊前,又留下了值得留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相聚是欢快的,但也是短暂的。这不,夏友新、我,竺卫东因为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一晚离开同学们。大家依依不舍但是又不得不舍。</p><p class="ql-block"> 面包车启动的那一刻,车内的我们三人和车外的12人一共15人不断地挥手示意告别,其情感人、其情动人。</p> <p class="ql-block"> 望着高铁窗外不断向后退去的片片金黄,我的思绪也如同这一闪而过的窗外景色,起伏跌宕。</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同学们。再过几多年,咱们再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