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顺德准备去江门,然后转车去开平看碉楼,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去开平的这一路很有点折腾。</p><p class="ql-block">先说火车,虽说提前了两天多的时间,订票时打开12306一看,竟连无座票都已售罄。后面勤妹子提醒可以去佛山站坐车,查了一下,从我们住处到佛山西五十多公里,搭乘地铁需耗时两小时,票价还比顺德站出发贵了20多元。但眼下没办法,只能选它了!</p><p class="ql-block">待到第二天大清早,不死心的又打开12306,这一看,竟意外冒出来3张顺德去江门的无座票,天无绝人之路啊!这般Luck也是没谁了!😜</p><p class="ql-block">火车的事解决了,接踵而来的是江门的汽车站位置,网上信息显示江门的长途车站有两个名称,分别是“江门汽车总站”和“江门客运站”,这下又傻眼了,这两个站到底是同一个地方有两个名称,还是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车站?</p><p class="ql-block">于是上网搜,语焉不详,没有明确的答复。干脆给车站去电话,可现在大都是电脑客服,回答了一堆模棱两可的话。被逼无奈之下干脆去落实一下两个车站的地址吧,折腾了好久才终于确定,这俩名字都是指的同一个车站,总算是尘埃落定了!</p> <p class="ql-block">从顺德坐城铁前往江门,中途只停一站,站名叫作“古镇”。按捺不住好奇问经过的列车员,这古镇的名字叫什么古镇啊?得到的答复是,古镇就是古镇嘛!我们当时还想,这小姑娘太不用心,整天经过的站名都不去搞搞清楚,回答的这么敷衍。车到古镇站,随手打开高德看了一下,地图上居然显示着“古镇镇”,原来人家真就是单名“古镇”,没有任何前缀。</p><p class="ql-block">古镇是直接隶属于中山市的一个镇,并且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这下长了知识也长了见识,真是错怪人家小姑娘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这趟广州南到湛江西的城际列车,每列车厢不同于惯常的动车高铁,车门都开在车厢的中间部分,车上座位不算多,乘客大都站着,倒生出几分搭乘地铁的通勤感。站与站之间的运行时间也不长,大都在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怪不得我们只买到了无座票,这趟车有座的几率实在是太少了。</p><p class="ql-block">一路站着聊聊天看看景,半个小时在不觉中溜了过去,江门到了……!</p> <p class="ql-block">车到江门,很快打车来到江门汽车客运站,(也即江门汽车总站),我们还要在这里换乘长途大巴去开平,嘿嘿,旅行的别名就是折腾。</p> <p class="ql-block">行行复行行,终于到了开平。入住的尚客优处在一条宽阔的开平大道旁,附近除了一座东汇城大商场,几乎没有饭店超市,烟火气不足啊!预定时选择这里的原因是因为看好它距塘口镇的碉楼群只有十公里左右,现在看我们需要再换住处了,不过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从尚客优的窗口看出去,对面是一片灰砖老屋,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去近前转了一圈。</p><p class="ql-block">此时已近黄昏,穿行在老巷子中,青砖垒砌的老房子墙垣斑驳,四周异常安静,转街绕巷间并不见有村民出没,只有我们三人的脚步声在悠长的街巷里回响(唉,一处老景致,生生让我写成了恐怖片😂)。</p> <p class="ql-block">村子的边缘处,有间咖啡屋,不知是不是因为季节原因,这里门庭清冷,似乎已经歇业了。</p> <p class="ql-block">绕了一圈,依旧没搞清楚村子的状况,别说它的前世今生了,甚至连村名都不知道。其实细想很多事不必深究,人生本就是清醒与朦胧编织成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台山的梅家大院,是早就列在计划中的。大清早从开平打了辆车就窜到了五十多公里外的梅家大院。司机离开时告诉我们,回程只要别太晚,五点之前都是可以叫到车的,于是三人放心的开始了今天的游玩。</p> <p class="ql-block">走近梅家大院,第一眼就是密密麻麻挂满架子的腊鸭,100元竟然就可以买6只,看的真是心动。又想想我们接下来还有不少景色要看,不少地方要去,根本没法携带;如果快递,加上快递费用,这个价格也没什么优势了,权衡之下果断放弃。</p> <p class="ql-block">早上的温度还是够低,每人来了一碗“山水豆腐花”暖暖肚。豆腐花暖暖的,味道只能说尚可。</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梅家大院始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80亩,这里的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围合而成了一个方形大院,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大片的供商贩摆卖货品的空地,望去俨如一座小方城,故有“梅家大院”之称。</p> <p class="ql-block">梅家大院每幢楼房虽然规划整齐,但外形却各不相同,建楼之初楼主们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中,中西合璧的拱门、雕花栏杆、彩色玻璃窗等等细节,所以梅家大院的楼房既展现出欧美的建筑特色,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将二者和谐的融为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随着旅行团队不断的涌进,大院里渐渐热闹起来。这里是“让子弹飞”和“狂飙”的拍摄取景地,如今子弹是不是还在飞不清楚,但眼前来旅游观光的老头老太太们却是满大院飞舞,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绿着,忙着拍照、忙着探看、忙着挤在一堆购物,旅行团队的到来,让梅家大院瞬间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站在梅家大院一侧顶楼的天台上可以俯瞰大院全貌,吸引着好多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我们也不甘寂寞的凑了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卖鸡公揽的胖哥在扯着嗓子卖力的招揽着顾客,为了养家也是铆足了劲。</p> <p class="ql-block">看完梅家大院,离开熙攘的人群,准备继续去浮月村。打车并不顺利,等了好一会,加价又加价,8.7公里的路,车费15.5元,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已经算是非常的幸运了,此时我们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面浮月村遇到的窘境,才真让我们有入了绝境的感觉。这也是后话,容后细分说。</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据说600年前是一片荒滩,水涨时四处一片汪洋,唯浮月村的地势比较高,像一个小岛依然露出水面,看似如浮在水上的明月,故而得名“浮月村”。</p><p class="ql-block">浮月村的整体布局延续了中国民间村前挖塘聚水生财的风水格局,踏进村子,碉楼还没看,一片半月形的大水塘就出现在面前。这段时间行走在广东,大部分村子前都会见到一个水塘,岭南对风水格局还是非常注重的。</p> <p class="ql-block">来浮月村,是为了看这里极具侨都风情,极为原始的碉楼。走进村子,便见不远处高低不一、外形各异的碉楼错落有致的散落在田野间、村落里,这些碉楼据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小径穿行,十五座中西合璧,带有异域风情的碉楼带着岁月的痕迹错落而立。这些民国时期由村中归国华侨修建的建筑,既有岭南传统的婉约,又有被南洋工匠的巧思赋予的繁复。它们或有着古罗马的穹顶,或在古希腊立柱旁雕塑着岭南灰塑的蝙蝠与石榴。举目望去,广袤的田园风光与典雅的洋楼建筑相依相映,构成了一派独特别致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驻足的中山阁,孑然独立于田野中,上层走廊的铁艺栏杆早已锈迹斑斑,而门楣上“中山阁”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村子四处转着,边拍照边赏景,从西门转到了游客中心所在的东门,门外简易停车场停满了旅行社的大巴车,比起几不见人的西门,游客大都集中在了这边。时间已是下午两点,想起来时网约车司机的话,我们准备提前打车返回,没料到就此开启了长达70分钟的“绝境寻车”之行!</p><p class="ql-block">打开打车软件开始叫车,然而历时一个多小时,价格一路加到了近二百,竟然没有一个司机接单,无奈之下的我们只好另寻别的办法。</p><p class="ql-block">三人坐在村入口的牌坊前,紧紧盯着进进出出的车辆,忽然看到有车停下,车上的一对中年+夫妻俩下来拍照,这是个好机会,遂上前商量,能不能付钱带我们一程,不敢奢望能带到开平,能到有公交车的地方就行。尽管我眼巴巴的盯着他们,男车主还是直接拒绝了,理由是他们要去云浮,不清楚和开平是不是一个方向,不好带。后面高德搜了一下,其实去云浮带上我们往开平方向完全顺路,但没办法,车是人家的,带与不带不由我们。</p><p class="ql-block">再次四处张望,这次瞄准了一辆写着“肇庆”的旅游大巴,车上无游客,只有司机闲坐,遂与司机搭讪,问回肇庆经过开平方向吗?其实这次我心里门清,他们回肇庆与开平完全顺路,结果司机一听我的询问,那脑袋像安在了弹簧上,立马“布愣布愣”摇的飞快,出于人道,担心他摇晕了自己,还是赶紧跳下车吧。😂😂</p><p class="ql-block">回来我们仨继续想别的招,这次想起了村里或许有交通工具可以付钱乘坐,哪怕弄辆三蹦子坐着,糊弄到有公交车的地方也行。于是想到了村最高机构——村委会,可没想到正逢周日,村长估计放假去喝酒了吧?村委会啥人也没有!</p><p class="ql-block">一招不行又想出一招,找个饭店吃顿饭,跟老板或老板娘拉个关系问问三蹦子哪里有总可以吧?可惜啊,时间已是三点,这边的饭店都是两点就打烊喝大茶了,三蹦子估计也没处找了。</p><p class="ql-block">36计只剩最后一计,打110找警察叔叔吧,就说仨老太太被困在浮月村,江湖救急赶紧拉一把呗!拨110之前又想,最后一次再叫一次网约车试试,不行就真的去呼警察叔叔了!没想到啊,天无绝人之路,这次竟然有车接单了!哈哈哈哈,这运气,绝处逢生的感觉啊!</p><p class="ql-block">不到三分钟,救命的网约车来了,一上车司机靓仔就笑的那叫一个花枝乱颤,说他一个小时前就看到我们的单了,问他为啥不接,答曰:肚子饿的不行,回家吃饭了,吃完看见这单还有,顺手接了。饭也吃了,钱也挣了,不笑一会儿都对不起仨老太这一个小时的焦头烂额。</p><p class="ql-block">好了,车来了,靓仔挣银子,老太们回开平!互利呀!浮月村70分钟惊魂总算结束了!</p><p class="ql-block">友情提示:浮月村目前交通实为不便,有想去那边游玩的,最好自驾或者包车,不然真会如我们这次一样陷入尴尬境地。</p> <p class="ql-block">时间已经走到了12月30号的早上,我们决定换个住处,经过再三斟酌,这次直接选了紧邻自力村景区的花筑民宿。</p><p class="ql-block">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还有一天就要跨年了,寻觅一处景色秀丽、环境清幽的住所,给一直在旅途的我们自己送一份舒适,用惬意与悠然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年,真好!</p> <p class="ql-block">进门正好赶上了早餐,不得不说这家花筑的早餐内容还是十分丰富的,各色没见过或第一次听说名字的粤式早点琳琅满目,只可惜小小的肚子容量有限,只能略选了几样。这里的粥依然可口,广东的粥,不愧是抚慰肠胃的绝佳妙品。</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接下来便是出门看碉楼。花筑所在的村庄叫作祖宅村,一个听上去挺庄重的村名,村子的得名似乎是有故事的,但当时被碉楼占据了大部分注意力,关于村名的得来也就疏忽了,好在有网络,还可以弥补!</p><p class="ql-block">祖宅村距世界文化遗产村落自力村景区隔着一片收割过的稻田,只有不到一公里,这个距离几乎抬脚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村内弯弯曲曲的小路走不多远,抬头,便见一座碉楼矗立在面前,碉楼坐落处便是碉庄了!</p><p class="ql-block">碉庄,位于我们入住的祖宅村一隅。顾名思义,碉庄不是一座碉楼,而是由碉楼、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参天树木组成的一个近似于庄园的园子。</p><p class="ql-block">进碉庄参观要收费,每人30元。且因为碉庄属于个人私产,任何人都没有优惠,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进去仔仔细细看了一圈。毕竟,来都来了嘛!</p> <p class="ql-block">这座飞檐翘角的大门两旁,刻有一幅楹联:碉楼百年伫立为谁静待守候,庄园千花绽放因你活色生香。读来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踏进碉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观音殿,殿前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笑看众生,这里也叫作“佛笑楼”。大殿的最后面,是一座古朴的碉楼,若是爬到最顶处的“角楼”,视线会格外的好。</p> <p class="ql-block">碉楼四角悬挑的角楼(或叫角堡)也叫“燕子窝”,青灰色的混凝土堡体探出墙面,半圆弧形的外墙上凿着T形的射击孔,远远望去,竟是像极了岭南屋檐下那些被风雨打磨得温润的燕窝。有介绍说,这名字既是因着外形的仿生意趣,更是藏着先辈们“筑巢护家”的祈愿:早年侨乡匪患频发,海外归来的游子将西方城堡的角楼智慧融入乡土,在碉楼顶端筑起这些悬于半空的“堡垒”,既如燕子衔泥般精巧,又似钢铁护卫般坚实。</p> <p class="ql-block">沿着陡峭的楼梯登上了角楼,站在这里眺望,远处融合了中西风格的碉楼在清晨的阳光中若隐若,斑驳的墙体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周围绿树成荫,薄雾如轻纱般,给面前的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近处碉庄古朴的装饰与远处的碉楼互相照映,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清新之美交织,构成一幅极具韵味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下碉楼,踏入侧旁的园子。这园子颇为宽敞,似是有两重院落(有些记不清了)。信步穿廊过院,一座带连廊的碉楼赫然撞入眼中。楼上阳台古朴典雅,窗户雕花精致细腻,传统与异域建筑元素在此巧妙交融。走在这里,似是走入了一部百年碉楼史。</p><p class="ql-block">碉楼前,一汪碧水如镜,清晰倒映出建筑的轮廓,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四周绿植繁茂,树木郁郁葱葱,好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碉庄游旳意犹未尽,原想着找时间再来重游,可惜离开之后就再没机会回到过这里,也是个小小的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走出碉庄,从我们入住的祖宅村行约700米左右,就是被称作“碉楼第一村”的自立村,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不同于前面到过的台山浮月村碉楼的原始残旧,自力村的碉楼看上去显得更加规整且相对聚拢。近二十座中西合璧的碉楼造型精美,悬挑的角楼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自立村与立园、赤坎古镇和马降龙村是联合收费的,联票半价90元,两日内有效。可能是因着宣传力度大吧,这里的游客比起浮月村要多了不少,比之近旁默默无声但毫不逊色的祖宅村,更是人流熙攘,人气颇高。</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座碉楼间穿梭,远处的碉楼矗立在金黄的田野上,田野辽阔,衬托出碉楼的庄重挺拔,二者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田园画卷,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村中一湾池塘静卧,如镜的水面映出远处古朴的碉楼。木栅栏曲折,弯弯石板小路在草地上蜿蜒而来,好一幅乡野风光。</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铭石楼建于1925年,楼高6层,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座碉楼。它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电影《让子弹飞》也曾在这里取过景。</p><p class="ql-block">登上铭石楼顶俯瞰,自力村的景色一览无余,四周造型各异的碉楼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好像没拍到铭石楼的正面,补上一张,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内精美的窗户,尽显华丽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从功能上看,有用作家族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以及主要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碉楼的外墙上看到了这尊石雕,图案线条虽因岁月的侵蚀略显沧桑,望去却依然刚劲有力,立体感十足。整个石雕散发着古朴的力量感与庄重感,上面的狮子呼之欲出,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游罢自力村,坐上了这里的景交车。应该说赤坎周边的碉楼游还是很成熟的,几个碉楼群之间都有景交车,只要购买了门票乘车免费,而且车辆定时准点在各景区之间发车,无论去哪个地方都不会有乘车的后顾之忧,比起前日在浮月村的窘境,这里要方便的多了!</p><p class="ql-block">景交车一路经过立园和赤坎古镇,到了11公里之外的马降龙村。这里同人声鼎沸的自立村完全是两个世界,村中除了我们三人和一起坐车过来的一家三口之外,再无别的游客,世界瞬间安静了!</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有着13座碉楼,造型别致,保存完好。这些碉楼大都隐藏在密林深处,不仔细探看几乎很难发现,就是到了碉楼近前,被茂密的树木遮掩的楼体也很难拍得到全景,所以在马降龙几乎没留下几张碉楼的倩影。</p><p class="ql-block">但马降龙无边的竹林却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村子几乎是被绿意森然的树木包围着,走在村中小径上,似是行走在被苍郁密林环绕的大山中,静悄悄,一派森林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骏庐是我们这一路唯一开着门且可以入内的碉楼。抬头看,天花板上色彩斑斓的图案与金色浮雕精巧夺目;房间正中神龛端肃,古朴桌椅搭配斑斓地砖,沉淀着几代人的兴衰记忆。墙上老物件历经岁月,留存着生活烟火。踏上顶楼,远处绿色绵延,近处的昌庐尽收眼底,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经过了一片杨桃林,树上残存有稀落的杨桃,兰子和勤经不住诱惑,摘了几个品尝,冬季的杨桃,淡淡的清香,虽不甜,却也清咽润喉。</p> <p class="ql-block">告别马降龙坐上景交车返回,因为要去看先锋天下粮仓书屋,所以让司机把我们放在了立园站。景交车是严格按规定停靠的,绝不允许随意停车,所以2公里的路只能从立园一步步走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去先锋天下粮仓书屋途中随意望去,但见远处这座墙体斑驳的老碉楼,在萋萋草地上孑然独立,既无喧嚣纷扰,也无碉楼群聚之热闹,孤兀立于夕阳下,虽残破却不失威严。</p> <p class="ql-block">走大路穿小路,半个多小时后,先锋书屋出现在视野里。已记不清这是到过的第几个先锋书屋了,但记忆里的先锋书屋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个性。</p><p class="ql-block">书屋的名字叫做“天下粮仓”,它的前身是一处古粮仓。现如今的粮仓不仅是一个书屋,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由五个蒙古包形状的粮仓和一个咖啡屋组成,每个粮仓都以五谷命名:稻仓、黍仓、稷仓、麦仓和菽仓,这处粮仓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既为打卡也为读书 。</p> <p class="ql-block">自踏进书屋,便在各个书厅间进出穿梭,书页未翻几张,全部时间都忙着拍照了,直至暮色漫过窗棂。这真是只为打卡,不为读书,想来实在是有些惭愧。</p><p class="ql-block">在浓浓的夜色里,挥别了先锋书屋。</p> <p class="ql-block">12月31日,2024的最后一天,今天的计划是去游览赤坎古镇和立园。自力村发往赤坎方向的景交车9点20发车,我们错过了首班车,到赤坎古镇时已是10点20分。</p> <p class="ql-block">昨天坐景区车经过赤坎时还看到游人如织,不知什么原因,古镇今天的游人并不多,但新年的气氛却是浓浓的。不知哪个电视台在录制新年节目,一群装扮靓丽的少年少女欢快的舞动着,给平静的街道带来了活力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可能因为游人不多,古镇内的铛铛车也几乎不在运行。在古镇内信步而行,眼前的赤坎古镇除了展现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骑楼群外,古朴的历史痕迹见到的并不多,现代时尚的元素却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赤坎古镇的古老过往似乎正在渐渐的淡去虚化……。</p> 游走在安静的古镇上 <p class="ql-block">走过这条骑楼长廊,斑驳的墙柱留满岁月痕迹,“TOYSCLUB”的字样带来一点文艺气息。复古的吊灯安静地挂着,阳光照下来,光影轻轻晃动。整条老街静谧无人,显现出一种寂寥,岁末的古城里似乎游人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一直没弄明白这座红色铁桥是否仍在承担着运输功能,铛铛车的印记一直都在,我们待了好一会,却始终没遇到由此开过的铛铛车,桥头有提醒火车的警示,如果小火车开过来,铁桥便会落下来放平。街面上有轨电车的轨道静卧,唯缺那铛铛作响的电车身影。</p> <p class="ql-block">创建于民国17年的开平县灵通电话有限公司,其旧址至今仍保留着清晰的历史印痕:踏入旧址,可见老式接线板、古朴电话机等旧时通讯设备有序陈列,墙上各地钟表静默伫立,每一处细节都无声记录着时代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赤坎古镇的特色窄楼梯:人生就像爬楼梯,有时向上,有时往下。步子小了,踏不出第一级;步子大了,踏不实每一级。</p> <p class="ql-block">在赤坎古镇信马由缰,走到哪看到哪,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转了一圈,感觉这里就是一处潮流时尚的所在,涉及“古城”的元素极少,也或是因为提前未做任何功课,没看到更多老建筑和历史遗迹,以致产生了偏颇也未可知。带着对赤坎古镇尚未拼凑完整的印象,走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赤坎古镇,坐上景交车直奔立园。立园不同于前面看过的自力、马降龙等村子,它的碉楼数量并不多只有六座,但景色却美的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有一片微雕大观,这座按比例复刻的微缩碉楼,是被称作开平碉王的瑞石楼,它的圆顶、窗棂与斑驳的纹理,甚至因岁月流逝造就的墙面沧桑感都仿制的十分细腻,望去仿若真迹重现,惟妙惟肖,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去自力村看的是碉楼的村落布局,那么在立园则是看碉楼的细节。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始建于20世纪初的花园别墅,它以红楼梦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将中国古典园林韵味与欧美当时流行的西洋建筑特色巧妙融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立园的主楼泮立楼建于1926年,名称由谢维立的“立”和其父谢圣泮的“泮”联合而成,体现着孝道精神与家族纽带的深层联结。</p> 立园主人谢维立先生雕像 <p class="ql-block">踏入立园泮立楼内,精致天花彩绘与典雅装饰相映衬,红地毯蜿蜒至楼梯,地面铺设的意大利彩石,精美而别致。中西合璧的设计,融合西式浪漫与中式沉稳,每一处细节都无声的彰显着昔日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沿着人工河向西,这座四层小楼叫作“毓培别墅”,是园主用爱妾谭玉英的别名命名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座小楼同样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精髓:外观呈塔状,分四层,每层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分别采用罗马宫式、日本寝式、意大利藏式和中国古式的建筑风格。小楼盈盈独立,不属于立园六座别墅的任何一所。</p><p class="ql-block">想来这谢先生共有四房太太,最终却一疯一逝一另嫁,只有三太太一直陪伴在侧,人生际遇的聚散沉浮,如同风中飘散的落叶般无常,令人不胜唏嘘。</p> <p class="ql-block">漫步而行,走到大花园内。但见眼前的大牌坊巍峨耸立,顶部飞檐翘角,尽显中式典雅;罗马柱与浮雕装饰,又彰显西洋风情。于静静伫立间,见证着岁月流转。</p> <p class="ql-block">大花园内的花藤亭,通体镂空,是一座有西亚色彩的伊斯兰式花亭。顶部似皇冠设计为圆拱形,西洋拱券与中式花窗巧妙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在此碰撞。</p><p class="ql-block">若是正逢春夏,花藤亭四角应会有带着花卉的藤蔓攀援而上,只可惜现在冬季,没有花卉,也不见藤蔓,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鸟巢,采用意大利建筑风格,四角带穹顶的尖塔和中间的亭塔指向蓝天,非常别致。</p><p class="ql-block">它与旁侧花藤亭相映衬,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p> <p class="ql-block">立园又有着“小观园”的美誉,它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其园林设计也非常巧妙,园内有几条小河将别墅区、大花园和小花园串联起来,有桥有水有亭,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独特布局,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园里建有“晚香”、“玩水”、“观澜”、“挹翠”四个桥亭,极具江南水乡特色,让人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的婉约与灵动。</p><p class="ql-block">所以,来立园不只是赏碉楼,还可以欣赏不一样的园林风情。</p> <p class="ql-block">欣赏完立园,乘车回到住处,黄昏已到来,而这一年的光阴也已到了尾声!在这个不一样的夜晚,坐在缀满烁烁灯光的庭院里,静看暮色与岁末一同沉落。</p><p class="ql-block">举杯,敬自己,敬旅途,敬新岁,敬健康,敬,这个世界!愿新的一年脚步皆踏旧年温柔,迈向又一场山海相逢。</p> <p class="ql-block">入住花筑五十三度竹下店的这几天,行程总是被一处处碉楼填满,几乎没有时间细看这方庭院。新年的第一天清晨,先在院子里转了转,顺便把院里的景致拍了个遍。花出去了不菲的银两,总要留点什么在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处的门前,是一个大水塘,水塘的一侧可以看到正在施工的场面,看那立柱露台的情形,应该是一所未来的民宿,不知花筑是不是很快会多了一个竞争者。</p><p class="ql-block">越过水塘看向对面,你想都想不到,那里是一座3A级的网红厕所。可别小看这座厕所,它曾经荣获2020年的世界景观建筑奖的最佳小建筑奖,这个奖项让这个小厕所名声大噪!惊不惊奇?意不意外?😜🤪</p><p class="ql-block">厕所的前身是文园,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子。设计者另辟蹊径,竟然在此改建成了一处与原建筑南辕北辙的厕所。</p><p class="ql-block">设计师选择了在旧址上重建,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和传统手艺,打造出了具有当地古老建筑特色的特殊墙面,年轻人和外来游客见了,会觉得非常新奇,而老人们则勾起了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太阳渐渐升高,中午的火车,距我们离开的时间还早,于是三人悠闲的出门遛弯。</p><p class="ql-block">这几天四处跑着看碉楼,其实并不需远走,我们住处周边的碉楼就极具特色。天气晴好,水边碉楼的倒影格外清晰,似一幅水墨丹青,分外的美。</p> <p class="ql-block">漫步村中小路,几座碉楼在晨光中矗立。岁月虽然斑驳了墙面,却难掩往昔精致。拱形窗饰、雕花栏杆,中西合璧的建筑细节,在轻洒的朝阳下,让人不由的注目。镬耳墙与穹顶错落,搭配灰瓦白墙,望去古朴又不失典雅。</p><p class="ql-block">最喜祖宅村的安静,没有如织游人,唯有老碉楼静静守望着村落,静谧中透着从容。比起自力村日日送来迎往的碉楼,多了份小隐于野的淡定,却又丝毫不减历史韵味与建筑之美。</p> <p class="ql-block">转完静谧的村道,我们挥别碉楼、挥别祖宅村、也挥别开平,下一站是我们此次南粤行的最后一处——湛江!</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