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次在弥河湿地公园散步,看到沿途的文化长廊上立着好多宣传牌,是关于临朐县有关党政军民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的简介。其中有一幅宣传牌上写有“刘斗辰”的介绍,便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一小段是这样写的:“刘斗辰(1904~1939),原名刘步云,字斗辰。出生在临朐县蒋峪镇刘家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开头第一句就使我顿生惊疑,刘斗辰是刘升云,怎么成了刘步云呢?因为刘斗辰不仅和我同村,而且还是我家的老邻居,我对刘斗辰还是了解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斗辰老家与我家的老房子是一趟檐,一墙之隔,中间的墙头是板打土墙。我虽然没有见过刘斗辰,但刘斗辰的母亲,一个大个子黄脸子说话嗡声嗡气地老婆子我称她老嫲嫲,刘斗辰的两个儿子刘树梅和刘树松,据说都是随父亲刘斗辰也是四棱身子大个子,我称他兄弟俩为大叔和二叔,还有一个白脸俊娆一生未开怀(没生育)的大婶子。两家在天井里说话对方都听清楚,因为中间的墙头不是很高,两家经常漫着墙头借家什使,老嫲嫲和大婶子还漫着墙头给我送杏送枣送柿子吃,她家天井里有杏树、枣树和柿子树。老嫲嫲家五间北屋,中间三间是主房,两头各有一间小挂屋,青砖包角,石灰泥墙,略显陈旧,西南角是栏,东南角是挑翅大门口,从我记事时始就想着门口上面挂着光荣牌子,听父母和邻居们说,老嫲嫲的儿子是烈士。我上学之后认识了光荣牌子的四个字是“为国尽忠”。那时在村小学里上学,每年清明,我们都会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村东北角的刘氏祖莹,给烈士扫墓,村负责人向我们介绍烈士的名字叫刘升云,烈士的事迹比宣传牌上的介绍还详细。几乎年年如此,烈士刘升云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听老人们讲,刘升云生于1904年,自幼聪明,少年时代在本村私塾就读,塾师是清末邑庠生李文卿,李老师给他起名刘升云,几年后老师觉得刘升云有才份,能出息,又给他起字:斗辰。所以:刘升云,字斗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刘升云于1939年2月26日在益都县杨家营村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牺牲时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十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1941年,烈士的遗骨运回刘家营村,安葬在村东北角的刘氏祖茔。六十年代时烈士的英灵被请入临朐县烈士陵园,在他的墓碑和1999年建的长廊碑亭上写的也是“刘升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刘氏祖茔里立有刘家营刘氏九世祖刘文灿的一块石碑(此碑现尚存),碑的阴面刻着“牒谱题名”。从牒谱上可知:升云的父亲玉阶,祖父兴文,曾祖父名喜,高祖父永平,天祖父成功,烈祖父撰;步云的父亲玉玺,祖父兴泽,曾祖父鸿喜,高祖父永楷,天祖父成训,烈祖父撰。刘步云当过国民党的兵,在战乱中失联,至今杳无音信。由碑谱可知升云、步云是同一个烈祖父撰,都是刘撰的六世孙。但刘升云非刘步云,刘步云非刘升云。把刘斗辰说成是刘步云,是张冠李戴,是不符合事实的。不知不怪,宣传牌的抄录者不知是根据什么史料上抄写的,为了防止以讹传讹,最好还是改过来,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烈士负责,更是对历史负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