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走好建设文化强国之路

两點水

<h3>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全局性认识,强化基层实践与责任担当,以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走好建设文化强国之路。‌<br> 深化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全局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发展具有“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为民族复兴筑牢精神根基‌。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筑牢信息化时代的执政根基‌强化基层实践与责任担当。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完善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筑牢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与历史虚无主义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推动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向心力‌。<br>  强化基层实践与责任担当。基层是政策落地和文化惠民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需以“板凳夜话”“田间办公”等下沉方式,将文化政策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惠民举措(如数字文化资源下乡、非遗活态传承),切实解决群众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除基层“伪忙碌”“假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推动干部从“群里吼”转向“实地走”,将精力聚焦于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社区文化服务优化等民生实事‌。青年群体以数字化手段活化传统文化,如开发“甲骨文表情包”、打造“云游博物馆”等新型文化IP,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校园思政课、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等方式,引导青年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的深厚底蕴,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曲解,筑牢意识形态防线‌。<br>以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中华文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的深厚底蕴,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根基。通过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文化实践等载体,传承“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奋进共识‌。中华文化既是民族复兴的显著标志,也是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软实力支撑。通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非遗国际传播等路径,展现中国智慧与文明魅力‌。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性的保障。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引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