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五届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炎黄杯中外精英论坛,于2025年4月17日上午在南京师范大学专家楼一层大会议室进行了颁奖典礼,(上图为进入会场前的照片,下面为主会场)。</p> <p class="ql-block"> 大会主席台上,嘉宾讲话的先后顺序是:白万浬主席,组委会主任王伟,李中华将军,阮德胜,孙建国,张留忠。</p> <p class="ql-block"> 作者赵志在台下就坐,并与于会全体聆听各位嘉宾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一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开始颁奖环节。作者赵志上台领奖,由原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白万浬为作者颁奖,并获得了新诗组金奖证书和2025最具情怀诗人匾牌!</p> <p class="ql-block"> 南京登台领奖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 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春四月踏征程,</p><p class="ql-block"> 长江滚滚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新诗组里获金奖,</p><p class="ql-block"> 老友颁奖又相逢。*</p><p class="ql-block"> 文学就要歌祖国,</p><p class="ql-block"> 诗赋必赞吾人民。</p><p class="ql-block"> 继往开来谱新篇,</p><p class="ql-block"> 掌声阵阵鼓我行!</p><p class="ql-block"> 注*:这次颁奖嘉宾是南京市原政协副主席白万浬,四年前就是他为作者颁的奖,算是老友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半,,作家高峰论坛正式开始。获奖作者赵志应邀上台发言讲话。</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p><p class="ql-block"> 精英大赛南京颁奖大会的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言人: 赵 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王伟主任、尊敬的白万里主席、李中华将军、孙建国会长、张留忠书记等各位应邀嘉宾,参会的全国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作家诗人,大家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还沉浸在上午的颁奖的氛围里,还沉醉在王伟主任和五位嘉宾的讲话中。时隔四年,再次来到美丽的南京领奖,十分荣幸。上次来南京是参加的第三届中华长江文学奖2021年度诗人奖全国大赛、2021叶芝国际诗歌奖评选赛、2021中国百年魅力诗人大赛颁奖典礼,我在会上发了言。今天上午是第三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大赛,在南师大隆重召开,下午是作家论坛。首先请允许我提议向本次精密筹划、精心组织、大力承办的环球文学网、中华作家网、华夏华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以及王伟先生表示热烈和衷心的感谢!对获得各种奖项的作家及诗人表示最诚至的祝贺!向参会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最最隆重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我叫赵志,网名志存高远,在本次大赛上我能获奖,是自已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中华作家联盟长期培养、指导、扶持的功劳。在许多个奖项获得者中,我只是其中的一位,是南京长江里的小小浪花一朵,在此,我向台上的嘉宾和台下各位获奖者学习啦!</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百年名校的高大荣誉殿堂,本届大会以“文学精神,时代之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引领”为主旨:为了积极学习全国两会指示精神,实现强国建设目标,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探索文学艺术在社会时代发展变革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积极意义,激发创新活力,激扬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枕和爱国主义情怀,展现先进、文明、高雅的中国文化,本次主办方的活动重大,意义非凡,这是一次中华文坛的幸事,这是环球文学网、中华作家网、中华作家网、华夏华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盛事,这是一次中华文坛的伟大实践,更是一次中华文坛走进新时代的一次突破。在此,我谨代表在本次颁奖典礼上所有获得各种荣誉的作家及诗人们,对中华作家联盟,王伟会长以及大赛评委会成员、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您们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与文友,因时间关系,下面我就围绕这一大会宗旨,多年来在王伟主任的指导下,在中华作家网的大力扶持下,结合自己近十年在散文、诗歌创作中的站位和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生活和一名作家的状态),对未来的展望以及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所赋予作家诗人们的历史性使命讲四点自己的获奖体会,我把它归结为“四首先”:</p><p class="ql-block">一是首先要让自已当好一名记者。</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记者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灵敏反应。我曾经在行政办公室主任的位上,兼职当过十年的特约记者,由于新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记者因此必须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作出快捷有效的反应。反应灵敏不仅是记者工作的基础,更是决定报道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我们作家和诗人捕捉文学体材与新闻记者同理。要求写什么?当前写什么?真正写什么?正因此,当好新闻记者一度成为我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p><p class="ql-block">二是首先要让自已当好一位诗人。</p><p class="ql-block"> 诗人,作为文学领域中最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一群人,往往怀揣炽热的情感,这种情感成为众人创作的原动力。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爱恋还是愤懑,诗人都能以真挚的态度表达出来,我在铁路上工作四十年,可以说在站段中层管理工作中,客货运装都干了个遍,但工余时间坚持写作,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为一名诗人,所创作出的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让作品充满感染力,然后才能感染和打动别人和读者。优秀的诗人往往还能从日常琐碎中发现美与哲理,用诗意的语言将其升华至更高的境界。总之一句话:要想写好诗,功夫在诗外,勇当一名热情豪放、爱国爱民的诗人。</p><p class="ql-block">三是首先要让自已当好一位农民。</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响影伟人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当过一名知青,深知中国的农民的劳苦与艰辛,深知从耕地,锄地,下种,选苗,施肥,浇灌,才能长出好的庄稼。</p><p class="ql-block"> 我们作家与农民还是有许多共通性的:两者都需要辛勤耕耘,才能有好的收获。农民的耕耘在田野,而我们作家的耕耘就是“文以载道”,因此都要求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人们习惯地常把教师、作家、诗人、艺术家等统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的辛勤耕耘是在纸上,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启发开导他人,帮助人们增长知识、提升心灵。除此之外,还要像农民一样对土地的热爱和全身心地投入,一年四季地热爱和投入,长年累月地热爱投入和坚持。</p><p class="ql-block">四是首先要让自己当好一名工匠。</p><p class="ql-block">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工匠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至今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所有的工匠,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认真严谨,追求精益求精。一九七六年我刚参加铁路工作时,曾干过机装工作,后来当上队长,管理38人,而且队员大都是北京、天津和当地的知青招工上来的。我在队里就提倡创新编织纲丝绳,搞发明维修,来降低装卸的成本。结合实际,从许多方面看,作家也是“手艺人”,与工匠有不少相同之处。正因此,作家要自觉地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匠心独运,努力把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大方、美观、精典的艺术精品。我还以为,打造精品,主要就是在作品修改上下功夫。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这远远不够,要将“匠心”贯穿创作的全过程,从构思到定稿的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切忌粗枝大叶。</p><p class="ql-block"> 本次我获奖的诗歌作品是《祖国走进了新的时代》,整组诗歌从选题、构思再到创作,正是坚持了上述“四首先”理念,我才得以完成的。当然,获奖不是目得,反映幸福生活,讴歌勤劳人民,歌颂伟大的祖国,赞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根本。</p><p class="ql-block"> 当前,AI枝术正逐渐蚕食许多传统领域,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拓展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这一传统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学艺术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而新颖的课题。不过我个人坚信,A1技术再高,也是人发明的,它只能是完成程序化的文字,如果不深入生活,热爱人民,也不会、也不可能创作出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过三万多天,我们要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中华作家网及王伟主任的培养和栽培。最后,我想用以下这几句话与在座的各位同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7日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作者筒介:</p><p class="ql-block"> 赵志,网名志存高远;男,汉族;山东菏泽郓城小屯人,大学文化,政工师,中共党员,太焦铁路人,爱好文学创作,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文章见诸多报纸及刋物,并在全国多处获奖;郑州铁路局退休干部。1974年4月至1976年7月曾在山西省长治县北呈公社北和大队插队;现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员;太行文化旅游促进会顾问;国礼艺术家特邀艺术顾问;山西省知青文化创业研究会理事;长治市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作家网终身签约作家;曾获第二届长江文学奖暨中华“孝亲杯”全国文学大赛十大作品;华夏杯第二届“相约七夕”全国爱情诗华夏精英奖;《世界爱情诗刊》金奖;鲁迅高研班成员;中华作家联盟终身院士;中外文学艺术文学院终身院士;新诗收入中国《最美爱情诗经》第二部、《百家诗选》、《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中国世纪新诗典》等;“李白杯”2021全国诗人节奖章;第三届长江文学奖暨2021年中国百年魅力诗歌大赛银奖;六大微刋2021年度十大文学人物;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2023年四月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金奖;2023年7月全国第十届“母亲杯”大赛一等奖;2024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散文金奖;2025第三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大赛新诗歌组金奖,2025新征程最具情怀诗人匾牌;美篇点阅量超1879万人次;主要著作有《晋城北车站志》、《春华秋实》、《远去的荷塘》、《太行拾贝》、《我在北和当农民》、《我的铁路情结》等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