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夫妻西藏、新疆自驾游札记29(石河子-哈密)

gbl101

<h1> 再次领略了极具震撼的安集海大峡谷,夜色下我们来到了石河子。</h1> <h1> 来到石河子,就不得不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历史上一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城市。</h1> <h1></h1><h1>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当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h1><h1>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h1><h1> 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h1><h1>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1975年3月,兵团建制被撤销。</h1><h1>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h1> <h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是中央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直接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14个师,设有若干个“师市合一”的直辖县级市;<span style="color: inherit;">180余个“团镇合一”的团场,</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分布在全疆南北。</span></h1> <h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我国的屯垦戍边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支撑。</h1> <h1> 在石河子休息一夜,第二天继续向东,过了乌鲁木齐、达坂城,我们来到了吐鲁番。</h1> <h1><b>坎儿井</b></h1> <h1> 看坎儿井,是我们到吐鲁番的目的,2015年我们夫妻二人的西藏新疆自驾,曾路过吐鲁番,因急着返京,稍事停留,便匆匆离开,未能目睹坎儿井奇观,留下遗憾。</h1> <h1> 吐鲁番位于中国新疆中部,地处天山东部的山间盆地,四周环山,地势低洼,是中国陆地最低的地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极端炎热,最高气温超40℃,地表温度可达80℃以上,蒸发量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如此严苛的地质、气候环境,“坎儿井”之水无疑是吐鲁番的命脉,正如当地民谚所言:“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人”。</h1> <h1> 坎儿井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地下水利工程,与长城、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至今仍用于灌溉。</h1> <h1> 坎儿井通过地下输水以减少蒸发,输送率高达80%,巧妙地利用天山雪水融化渗入地下的自然规律,实现了“春旱冬水补,夏洪地下藏”。</h1> <h1> 如图所示,坎儿井是一项系统工程,由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h1><h1> 竖井用于开挖或清理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也是送气通风口;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按一定坡度由低往高处挖,将地下含水层中的水汇聚并引到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输送到涝坝或农田;涝坝则起到蓄水和调节水量的作用。</h1> <h1> 吐鲁番坎儿井源景区是新疆首个以坎儿井为核心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位于吐鲁番市亚尔镇,毗邻交河故城,是了解坎儿井历史、工程原理及绿洲文明的最佳窗口。我们在此一睹坎儿井的风采。</h1> <h1> 景区地面保留数十口竖井,直观展现坎儿井“地下运河”的分布网络。</h1> <h1> 在景区内的竖井井口</h1> <h1> <font color="#167efb">以下四张照片,是我们在哈密的二堡用无人机所拍,既然说到竖井,将其提前放到了这里。</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通过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状况下坎儿井的竖井口在地面的分布排列。</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二堡分布着多条坎儿井,所有的坎儿井都指向了远处的东天山。</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 可以看到左边那条有支路,分流到了右边的暗渠,不知是左边下游暗渠堵塞还是右边上游供水不足。</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用无人机自拍。</font></h1> <h1> 深入地下30米,可近距离观察坎儿井的暗渠,感受清澈的天山雪水从岩缝中汩汩涌出的奇观。</h1> <h1> 流水潺潺的暗渠。</h1> <h1><br></h1> <h1> 暗渠边壁上被侵蚀的层层水线,标示着曾经的水位变化。</h1> <h1> 坎儿井不止在吐鲁番,在新疆也广为采用,最多超1700条,灌溉面积达50万亩。至今仍有400余条在使用,滋养葡萄、哈密瓜等作物。</h1> <h1> 由于吐鲁番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生长,所产葡萄色碧绿鲜艳,果肉柔软,酸甜可口,含糖量可高达22%-24%,堪称“世界最甜葡萄”。</h1><br> <h1> 吐鲁番盛产葡萄,年产葡萄高达120万吨,占全疆的52.84%,是全中国的五分之一。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被制成葡萄干。每公斤的葡萄干,大约需要3-4公斤的鲜果晾成。</h1><h1> “吐鲁番葡萄干”是吐鲁番“甜蜜的名片”,这离不开坎儿井的滋养、热风的雕琢,以及世代匠人的坚守,共同铸就了吐鲁番的甜蜜传奇。</h1> <h1><b>晾房</b></h1> <h1> 晾房,也叫荫房,是吐鲁番葡萄种植户充分利用盆地的光热资源及风力资源,晾制葡萄干的建筑。晾房外观类似北方常见的平房,但在墙体四面开满矩形通风孔(约15×20厘米),密度30-40个/平方米,确保360°气流循环。孔洞呈外小内大的喇叭形,利用吐鲁番干热风(“焚风”)形成文丘里效应,平均风速3-4米/秒,持续带走湿气。加速水分蒸发。</h1> <h1> 高温、干燥、通风、避光是自然状态下制作制作葡萄干的要素。在晾房内,鲜葡萄经过30-40天左右的晾制,即可风干为葡萄干。</h1> <h1> 晾房木橼上设若干“挂架”,用于挂晾葡萄,葡萄串垂挂间距10-15厘米,“挂架”离地面要有半米左右的距离,便于通风和清扫掉落的葡萄。</h1> <h1> “世界大晾房”几个字豁然出现在晾房内室门楣的上方。</h1><div><br></div><h1> 晾房历史悠久,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吐鲁番维吾尔族居民就已经开始建造晾房来晾制葡萄干。如今,几乎每三户吐鲁番农民就拥有两座晾房。</h1> <h1> 吐鲁番的葡萄干市场,在内地金贵的葡萄干像沙子般堆放在市场的每个角落。</h1> <h1> 九年前我们就在这里买过葡萄干。俺领导跟商贩讨价,说我们买二十来斤,能否优惠,摆摊的商贩不屑一顾地指着市场边上的店铺说,你们到哪去买吧,那里零散着卖。</h1> <h1><b>火焰山</b></h1> <h1> 火焰山是吐鲁番盆地最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因山体颜色鲜红似火而得名。维吾尔语称其为“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h1> <h1>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之一,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47.8℃,地表最高温度更是高达到80℃以上。</h1> <h1> 巨型温度计雕塑:高12米,实时显示地表温度,成为打卡地标。即使是在十一长假,这里的温度也在30度以上。蜂拥而至的游客造成景区停车场车满为患,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停车位。</h1> <h1>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而家喻户晓,火焰山景区也借此主打西游记主题。</h1> <h1> 不可一世的铁扇公主。</h1> <h1> 孙悟空的大哥,牛魔王。</h1> <h1> 吐鲁番之后,我们在鄯善过夜。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向北翻越东天山,再向东,直奔有“天空之镜”、“天山明珠”美誉的巴里坤湖。</h1> <h1><b>巴里坤湖</b></h1> <h1> 巴里坤湖位于东天山北麓,是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在当地哈萨克族文化中被尊称为“神湖”。</h1> <h1> 湖水颜色随季节和光线变幻,时而湛蓝如镜,时而银白似雪,当地人视此现象为“神迹”,认为湖水与天山神灵相通。</h1> <h1> 湖水颜色随季节和光线变幻,时而湛蓝如镜,时而银白似雪,当地人视此现象为“神迹”,认为湖水与天山神灵相通。湖水倒映出蓝天、白云及积雪的东天山,美轮美奂的景色令人称奇。</h1> <h1> 巴里坤湖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峦”的奇观。</h1> <h1> 巴里坤湖是咸水湖,湖水含盐量高,湖中无鱼类生存,但富含芒硝、盐等矿物质,湖畔有大片盐沼和湿地。湖水中含有水生物卤虫,其虫卵被誉为 “金沙子”,是喂养对虾的极好饵料。</h1> <h1> 在旅游大热的新疆,这里相对冷僻,即使是在十一长假,这里也是游客寥寥,人少清净。</h1> <h1> 巴里坤的秋天秋风萧瑟,雪山冷寂,高草泛黄,展现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迷人景色。</h1> <h1> 在哈萨克族传说中,巴里坤湖是神灵赐予的圣水,能保佑草原风调雨顺、牛羊肥壮。</h1> <h1> 被天山山脉环绕的巴里坤,拥有广袤的高山草甸和湿地。</h1> <h1> 春秋季,巴里坤湖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常见天鹅、灰鹤、赤麻鸭等珍稀鸟类。</h1> <h1> 我在湖边放飞了无人机,巴里坤湖光山色尽收眼底。</h1> <h1> 领略了巴里坤湖的绝美风光,我们收拾起拍照的家伙什,驾车沿东天山继续向东、再向南,翻越东天山,来到了哈密。</h1><h1> 夜宿哈密。</h1> <h1> 本篇自驾行程如下图:</h1> 老过101 2025年4月20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