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与英雄广场

周正杰

<p class="ql-block">“血祭轩辕”亭</p><p class="ql-block"> “血祭轩辕”亭,建于1957年,卫坐落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花岗上,是为纪念周文雍和陈铁军烈士而兴建的,这里是他们当年英勇就义的地方。“血祭轩辕”由董必武同志题写。</p><p class="ql-block"> 周文雍,出生于1905年8月,广东开平人,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工人赤卫队总指挥,是广州起义额主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陈铁军,出生于1904月3月,广东佛山人,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委员。</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周文雍和陈铁军受党的派遣,假扮夫妻,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1928年1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香港回到广州,重建党的地下机关。在共同的战斗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两人同时被捕。敌人的严刑拷打和以高官利诱都没有使他们屈服。1028年2月6日,敌人将他们杀害在红花岗上。临刑前,陈铁军当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陵道北端,是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牺牲烈士而建,于1987年落成,高41米,主体造型为一只手臂紧握系红布带的步枪,象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雕塑分上下两部分,底部(1~2层)为四面浮雕,展现起义准备、攻打伪公安局、庆祝苏维埃成立及观音山战斗场面。顶部(3~9层)为巨手高擎步枪的造型,冲破三块巨石基座,象征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正面镌刻有邓小平题写的“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基座刻有叶剑英等领导人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广州公社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 位于陵园最高点,建成于1957年,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陵墓采用大型土堆传统形式设计,圆丘直径为43米,高10.5米;外围是36面花岗岩石壁的墓墙,上有40只石狮守灵。墓墙</p><p class="ql-block">南面有石刻的朱德同志的题词“广州公社烈士之墓”,东面有石刻的“广州起义烈士碑志”。每当晨光初露,陵墓被灿烂的曙光笼罩,流光溢彩、瑰丽非常,是著名的“羊城新八景”之一“红陵旭日”。</p> <p class="ql-block">英雄广场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英雄广场位于中山三路,正对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正门。这里原是东校场的一部分,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许多革命党人在这附近的广东咨议局前英勇牺牲;1926年北伐军在这里誓师出发;1927年广州起义中,5000多名革命者和群众在这里被枪杀。英雄广场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建有张太雷等11为广州起义暨广州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的塑像,这些塑像由雕塑家潘鹤等人制作,技艺精湛,充分展现了这些革命前辈的英姿飒爽、气势磅礴的光辉形象。广场占地1.25万平方米,以绿色为主题,种植了象征坚韧的木棉、庄重的罗汉松以及垂下的榕树,配以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