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更红 让集体更艳

中国健康第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者注:我叫王正发,是2025届声乐基础二班的党支部书记兼班长,同时兼任2025届声乐提高四班的支(班)委,王春玲老师同时担任这两个班的老师,因此,我来讲一讲两个班级相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3月19日和21日,两个班122名同学,期盼已久的课堂学习开讲啦!</p><p class="ql-block">开学第一周,在王老师的全力支持和全班同学的紧密配合下,我们创新思维,集思广益,按照学校要求,先后成立了班级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为今后规范党务、班务工作和党员、学员正规化管理,有效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和相关学习活动,展开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修改与完善;紧接着,4月16日,按照学校党组织统一部署,我在声乐基础二班就“我心中的红旗渠”主题党员日周活动进行了动员;4月18日,声乐提高四班党支部书记兼班长马国华同志,又进行了再动员再要求,于是,两个班迅速掀起了学习“红旗渠精神”的高潮。</p><p class="ql-block">我们以课前十分钟政治学习为载体,抓住主题党员日周活动这一契机,以学生党员为先锋,引领全班同学创造性地打开了学习模式,点击流量升温,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摸准银发年轮脉搏,分析甲子年华特点,采取线上和线下、课前和课后相结合等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行,学有所鸣”的学习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从而转化能量,及时输送到日常课堂业务知识学习中。</p><p class="ql-block">针对全班同学的特点,充分发挥老党员资深稳重的优势,我们进一步总结2024届声乐基础二班和声乐提高四班的学风和经验,在建立学员群的前提下,又建立起班级党员群和支(班)委群,各项学习和工作一目了然,促使研究讨论和情况沟通的时效与功效明显提高,同时,激励党员在各方面思想先行,行动落地,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带头作用;课堂上抓紧每秒每分,聚精会神跟着老师学知识,让每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发挥到极致,知识消化融会贯通,这样一来,确保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利用课外时间,比如双休日,我们通过微信呼唤方式,互通有无,交流学习心得,巩固教学成果,下发与学校、学习、教学等相关的内容,全方位弘扬正能量。</p><p class="ql-block">一系列措施的实践,一系列方法的更新,使全班上下发生了可喜可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上学意未尽,放学了同学们还围着老师问个没完,老师为之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为自己的学生一一作答;有的三五成组围坐在一起,畅谈学习体会,增进同学友谊;有的积极主动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帮助,我们班的学生党员畅丽萍同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主题党员日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就将学习内容的数字版转发到了我们建立的班级党员群,让大家第一时间领悟了主题活动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还检验了同学们的品德和凝聚班集体和谐向上的素质,张丁合同学就是一个优秀的学员代表,他多次为班集体的成长献计献策,这种把为大家服务当己任的高尚品格,不得不让人为之竖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党员的带动作用,学生的自我修养,深深地在2025届声乐基础二班和声乐提高四班里扎下了根。如今,两个班的学员态度端正,立场坚定,对知识学习和政治学习蔚然成风;班风班纪更上了一层楼;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取得显著效果;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以前不是自己唱不好,而是没有一学就会的“技巧”;不是自己胆子小,而是这样锻炼的机会少。</p><p class="ql-block">总之,“红旗渠精神”已经化作成我们的实际行动,两个班级上下一心,初心不改,使命永存;退休不褪色,让党旗更红;你学我赶,使集体更艳,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并且,正在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两个班的同学从开学第一天起,就有计划地收集素材,全方位记录每天的工作动态,将课上课下做出的点点滴滴,用手机拍成照片和视频,用纸笔写在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目前,两个班提早准备,正在利用课外时间筹划对2025年的学业进行总结的大型活动,决心为培养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写好“结业论文”,为未来重新步入社会发出银发之光、甲子之热!</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山崖之上,"青年洞"三个字格外醒目,这里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彼时,凿渠遇上绝壁,300多名青年挺身而出,17个月奋战,打通了这条616米长的隧洞。</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太行,千峰如削。河南安阳林州市,"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清水绕山流。2025年4月5日,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p> <p class="ql-block">地处太行东麓的林州,上世纪60年代,"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为了改变缺水困境,十万民众上太行,劈山凿渠十春秋,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长达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创造了"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奇迹,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自带原始工具,自备口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靠着一锤一铲一双手,凿渠引水。</span></p><p class="ql-block"> 凿渠总长1525.6公里,建有水库48座,塘堰346座,形成了“长藤结瓜”灌溉体系。近年来,水利部门巩固骨干渠系、完善计量设备,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年节水1200万立方米。自从有了红旗渠,粮食从亩产几十斤到亩产上千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从凿山引水到护山护水,这条生命渠更绿色。</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与太行山,水与山词曲共鸣,奏出时代新乐章。</p><p class="ql-block"> 当年不怕牺牲,劈开太行山,引水灌溉山地成良田;如今,又打造出5A级红色旅游区,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4月18日,声乐提高四班党支部书记兼班长马国华同志,又进行了再动员再要求。</p> <p class="ql-block">坚持课前政治学习不动摇。这是支(班)委郑凤梅同志在带领全班同学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深入开展“我心中的红旗渠”主题活动。这是支(班)委周海燕同志在带领全班同学进一步学习“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牢牢把握“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落实在前进道路上,体现在继承发展中,增强定力,汇聚合力,走向成功。这是支(班)委岳桂霞同志在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专题学习。</p> <p class="ql-block">如今,全班上下已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业务学习中。</p><p class="ql-block">放学了,同学们纷纷围上前来,向老师请教如何发声、怎么用气等相关声乐知识,王老师一一耐心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将试唱练习和相关曲目,发到所教班级群里,以便同学们回家练习,由此可见,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是多么高涨。</p><p class="ql-block"> 同时,王老师让班长复印歌页时,嘱咐一次又一次,要尽量利用正反面或者利用用过的单面纸张进行复印,可见,也为学校节约纸张到了极致;可想而知,王老师在其它方面呢!</p> <p class="ql-block">王春玲老师将每一节课的时间发挥到了极致,经常加班加点,利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稳固基础,精准施教。目前,正在指导“联合班委”筹备2025届大型综艺活动,为学生未来发展发出银发之光、甲子之热!这是王春玲老师授课的一个“缩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