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果业逐梦路:探索矮化苹果种植的苦与甜

乾农园艺

<p class="ql-block">作者:张党社</p> <p class="ql-block">我的果业逐梦路:探索矮化苹果种植的苦与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五十二岁,在人生慢慢走向暮年的旅程中,毅然选择学习一门新技能,没想到就此深深爱上了种植矮化苹果这个看似不起眼,却蕴含无限可能的小产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起初,心中满怀着执着与追求,一心寻找科学务果的路径。当时,多数人都选择栽植矮化富士,而我却别具眼光,在自家的两亩土地上,种下了皇家嘎啦苹果品种。我立足乾县中南部低海拔果区的实际情况,敏锐地察觉到早熟苹果因栽植面积小、上市早的特点,有望卖上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几年,果园确实有了一定收益,可遗憾的是,这点收入并未给家庭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为了寻求突破,我绞尽脑汁,尝试了许多办法,却始终未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解决方案。直到有一次,我走进村上的农资店,一本本果树刊物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中,《西北园艺》与《烟台苹果》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刊物上,各种实用的果树种植技术应有尽有,既有一线果农毫无保留分享的宝贵务果经验,也有果树专家撰写的专业性极强的基础理论文章,这些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所栽植培养的是矮化大冠树,这种树形在生产管理上极为耗费人力与时间,导致果园效益一直处于低位。转机出现在参加乾县果树站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果树)课程后,果树站老师在课堂上深入讲授的矮化苹果集约化栽培技术,让我深受触动,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我果断自费订阅了《西北园艺》,只要稍有空闲,便沉浸在杂志中钻研苹果栽培技术,并结合自己新栽植的矮化密植早熟华硕苹果展开技术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果园终于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经济效益。日常里,我总是在果园里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个苹果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先后撰写了《矮化密植苹果园实施四季动态修剪效果好》《果树冬剪要因势而行》《苹果树为啥要搞抑顶促萌》《杨联营十五年的红富士苹果为啥效益这么好》等文章,并有幸在《西北园艺》上发表。这一切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我日复一日默默付出的辛勤与努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走访了众多农户果园与规模化苹果种植基地,亲眼目睹了新技术、新品种的实际生产过程。果业,凝聚着无数农人的智慧与汗水,然而,现实却令人无奈。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气候变化,即便进行科学管理,多数时候获得的收益依旧微薄。产出虽多,但投入成本也高,想要从果树上挣到钱,着实并非易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管理果树不仅需要知识型的高素质农民,更要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干劲,如此,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希望与富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