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穿越北京中山公园古今百年光影时,时光切片忽隐忽现撞进我的眼目;铜兽脊兽凝望着日月星辰。五色土坛上重演那场古老的祭典。晨钟撞碎琉璃瓦旧梦。千年辽柏演绎着历史风云。七百年文史文物见证了岁月变迁。朱漆彩绘长廊,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和古今的艺术标本。展厅内的上百种玉兰花惊艳芳香,让人迷醉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体现了时空在此切片叠印,让中山公园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园林,它是由古坛庙向现代公园转化较早且具有较高水平并在我国园林史上独具特色的坛庙园林。它不仅既具有坛庙园林的特色,也成功地融入了适应公园功能需要的内容,取得了风格的统一,展示近、现代园林艺术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一进北京中山公园南门,一个高大、雄伟、庄重的“保卫和平坊”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宽17米,高10.9米,四柱三楼蓝琉璃瓦顶的青石牌坊。原名为“协约公理战胜坊”,1953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了表达与会国家广大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愿望,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称为“保卫和平坊”,牌坊正中镌刻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镏金大字,遒劲凝重,引领共鸣。</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以丰富的古树资源闻名,最古老的是辽柏,历史可追溯至辽代。古柏602株,其中7株辽代古柏树龄已有1000多年的岁月了,至今依然枝繁叶茂。还有位于内坛东南角外的“槐柏合抱”景观奇特,世属罕见。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历史和时光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还有宫苑中的青云片、青莲朵等名石;游人驻足,恍若穿行于一座露天的艺术长廊。</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里最有名的打卡之景是社稷坛,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社稷坛平面为一南北稍长的不规则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坛墙。其南围墙即皇城城墙,于东墙上辟有三座东向大门,自南往北依次是社稷街门、社稷左门、社稷东北门。东北门为祭祀时皇帝出入之门。</p><p class="ql-block"> 社稷坛成功地表达出了古人对国家、天下和黎民的理解,祈祷<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坛内铺设五色土(青、红、白、黑、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央的"江山石"寓意政权稳固,充分体现了农耕文明与皇权统治的结合,明清两代共25位皇帝在此举行1300余次祭祀。</span></p> <p class="ql-block"> 绿色长廊两侧,翠竹青青,路过此处,有一种惬意凉爽之感。</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公园,一派生机。 杨柳依依,柔情款款。红灯摇曳,古韵悠然。小桥流水,风吹影飘。这些给中山公园增添了一抹活力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 春季北京中山公园兰花绽放,芳香四溢。我看到展览厅的说明牌上写着“公园已有兰花一百多种,近三千盆,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名贵,在我国“三北”地区是少有的。每年春季公园还举办兰花展,并运用造园手法使之成为新的景点,使园内真正做到花无断时、花开成片”。</p> <p class="ql-block"> 公园长廊蜿蜒如彩色游龙,朱红廊柱托起层层叠叠的青瓦飞檐,梁枋间彩绘斑斓,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在时光中凝成斑驳的诗行。廊角悬铃,风过时泠泠作响,似在低吟百年往事。</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长廊上,回眸公园的每一处都觉得是古典匠心与市井温情织就成的永恒,更是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觅得一方安放身心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文字, 青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2402110</p><p class="ql-block">摄影, 朝阳,鸿羽,青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