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岁月美好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普希金 天热,懒得画画干活。随意捣腾清理故纸堆。发现一批十几年前我当教书匠时教学生的各类教材和范画:有教三大构成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有教建筑装饰设计的;有教动漫设计的;有教书籍设计的;有教服装设计的...还真他妈的“琳琅满目、蔚为大观!”甚至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一个当了十几年农民的泥腿子,进城后,竟然当了十几年的教书匠。而且教的课程竟然涵盖了众多的艺术设计领域;而且原本不过是个老高中生,现在却教起了大学生——这他妈的“变异”还真有点荒唐!不去研究“变异”,看着这一大堆教材和范画,倏地,那些教书岁月中的人和事、那些课堂上男娃女娃可爱的音容笑貌,像一部动画片在我脑海中活生生的放映出来...如前帖“练声轶事”一样,亦颇觉有趣好玩。现捣鼓点出来,与网友们闲聊聊,希望能暂时忘掉点炎热。 十余年前,因朋友的介绍,作为外聘老师到某大学(因文中要牵涉到某些人和事,请允许我隐去学校名称)任教。刚开始的教学课程是:一、色彩素描;二、建筑装饰。 看官,要知道,作为我一个既无高学历又无师资证书的昔日泥腿子老知青,如今竟然堂而皇之的去教大学生,不啻为天方夜谭。当我刚踏入这高等学府时,我是怀揣着一颗诚惶诚恐、惴惴不安的心。而当我得知我的第一课就是要在该校的jt教室,面对四、五百人的学生和老师上大课——讲授“色彩学”时,顿时“魂飞魄散!”朋友安慰我说“凭你的才学,不亚于专职老师。放开胆子教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教好。估计这第一课是对你的测试,届时校长和校领导都要来旁听的,你要抓住机会争取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校长的赏识。祝你成功,加油!” 除了在农场当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辅导员,教教贫下中农子女唱唱跳跳之外,我这大半辈子从没当过老师呀,何况是大学老师。于是为了这命运的第一课,之前,在家做足了功课,甚至对着镜子装模作样,用南京奶油普通话表演讲课姿态、形体语言。老伴看见说:“你是不是发神经病了?” 到那天上场时,我一人坐在讲台上,果然见到台下黑压压一片学生、前排似乎是老师——哎哟妈呀!我抖呵得心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两条腿在桌子肚底下似乎不停的哈撒——赶快来个深呼吸,假装镇静,打开讲稿,开讲:“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刚开始我是对着讲稿照本宣科,讲到四、五分钟时,见得校长领着一群校领导径直走到前排中间入座。此时,忽的朋友之言在耳畔响起:“校长和校领导要来旁听,你要抓住机会获得他们的赏识,祝你成功,加油!”真个鬼使神差,此时我非但不再紧张,而且把讲稿往桌边一推,不再看讲稿,顿觉体内有一种火山喷发般的力量、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让自己进入一种最佳的演说状态,并以豁出去的心态开始滔滔不绝、信马由缰、恣意率性的发挥自己的讲课:讲到色彩构成的重点部分;讲到色彩的情感与色彩的象征性;讲到色彩与衣食住行的关系;还讲到世界色彩大师如梵高、莫奈、马蒂斯等人对色彩的评述和演绎;甚至讲到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宁娜》中,列夫.托尔斯泰通过色彩的感情与色彩的象征性的表现,来隐喻身着黑色服饰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的悲剧性的命运,等等。侃侃而谈两个小时之后的结果是:一、赢得学生们暴风雨般的掌声;二、校长走上台激动地紧紧握着我的手连声称道:“你讲得太好了!太好了!这下我们学校要多个好老师了。” 从此,便开始了我的草根老师教书生涯,而且教的课程不断增多(如前所敍)。之后,教的学校也不止一个,有时如赶场一样,一天能奔波于几个学校之间。在与各个学校、各个课程这么多学子相处的岁月中,留下了亲切而美好的回忆,这回忆如今依旧让我感动不已、唏嘘不已。那些年轻学子可爱聪慧的笑貌言行依旧鲜活在我脑海中,抚慰着一颗苍老的心,让我在夕阳中常常回眸那朝霞的美丽。在此,拾掇一些畴昔与桃李共芬芳的花絮与网友们共享。 服饰.色彩的魅力 在上色彩课时,我问同学们:倘若在较远处,有一个人向你走来,你最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的形象还是他的服装色彩?大多数同学回答是服装色彩。“ok,正确!”如此看来“色彩”与人类生活如影相随。大千世界,色彩无处不在。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的情感作用;色彩的象征性;色彩的隐喻性...等等,无不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特别色彩与我们衣食住行中的“衣”关系最为密切。我和同学们讲了一个服装色彩可以改变人胖瘦的有趣现象。开始多数同学不信。于是我拿了两个大小、形状和体积一模一样只是黑白颜色有别的物体,并排放在讲台上。我问同学们,从视觉上来看,这两个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区别?多数同学看出来:白色大些,黑色小些。实际两个物体的大小应一样。原来产生视错的原因是:在色彩学中,白色属于膨胀色,黑色属于收缩色,故同学们有此视觉效果。于是我便对同学们说,倘若你是个胖子,就请你多穿深色、黑色衣服,在别人看来,会略显瘦些,反之感觉更胖;如果你是个瘦子,则请你多穿淡色、白色衣服,会让人感觉比实际的瘦小要略显胖大些,反之感觉更瘦。......哈哈,一个好玩的现象在我的色彩班上出现:我讲过此课之后,未多久发现,原本穿淡色衣服的胖同学改穿深色;原本穿深色衣服的瘦同学改穿淡色。而且他们见面时还互夸:“哟!王胖子,今天穿上黑衣服变得苗条些了吗?”一个瘦同学夸一个胖同学。胖同学不无得意的回:“这不是老师叫我们的色彩减肥法嘛!你这个瘦猴穿上淡色衣服,好像跟我一样也有点胖起来了。”...而我则夸奖他们“学以致用”、“现学现卖”...... 在和同学们讲色彩课时,我特别提到无彩色——“黑色”这个色彩中的“黑珍珠”、“黑皇后”。时下,我们看到坊间不少靓妹子、老徐娘喜欢黑色服饰。对于年轻漂亮、肤色白皙的姑娘们来说,她们对色彩的适应性较强。无论何种颜色都不能阻挡——甚至更能衬托——她们的天生丽质。而对于徐娘以上的老妇女特别是身材瘦小、肤色黑黄灰暗的老大妈,我劝你们选择服饰的色彩时,宜慎重。此奉上八个字:“远离黑色,非亮勿选。” 给同学们讲了这些色彩常识之后,有些同学跑来对老师讲,他们回去叫身材瘦小、肤色不太好的家长尽量穿颜色比较鲜亮的衣服。哎,你还不要说,这一穿,好像他(她)们变得年轻漂亮些了。 不可否认,黑色庄重、深沉、大气,受到人们的喜爱,正如前文所说,它是色彩中的“黑珍珠”、“黑皇后”。在色彩领域内,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绘画色彩或装饰色彩作品,往往有了点黑色,这件作品就不会显得轻薄而具沉稳高雅之感。应该说,黑色就是色彩大海中的“定海神针”! 然而,黑色又有它的阴暗面:它悲哀、消沉、恐怖。它是绝望的阴影;它是死亡的象征。死人戴孝,教堂僧服,苦难压抑...都闪现着黑色的幽灵。没有任何色彩能像黑色这样充满复杂多变、诡异神奇的感情色彩。为此,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世界名著中有关“黑色”的故事(在我第一次上大课时已讲过)。此处再简述一下。 这部世界名著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本是一个贵族女儿:美丽、高贵、纯真、善良。然而不幸的命运却让她嫁给一个其貌不扬的官员大人,其人虚伪自私,纯系一个只知往上爬的冷漠政客,不能给安娜一丁点儿真爱。空虚无聊的婚姻只能给她带来万般惆怅、无限哀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火车站上,安娜邂逅了一位青年军官,其俊帅之极的可人外貌、潇洒倜傥的翩翩风度深深吸引了安娜。而军官也被安娜美丽的容貌、高贵的气质所倾倒。两人一见钟情,从此深深坠入爱河。军官的名字叫渥伦斯基。我记得,无论是书中描写或是电影中的一幕(我看的是由费雯丽饰演的安娜.卡列宁娜):在一次家庭舞会上,安娜突然出现在二楼平台上时,是着一袭曳地黑色天鹅绒长裙。此时在一楼舞厅等待安娜出现后舞会开始的渥伦斯基和众太太小姐先生们,不由齐刷刷抬头仰望安娜,并发出一片赞叹声“哇!太美了,安娜.卡列宁娜!”此时我发现,那黑色长裙愈发衬托出她那洁白的大理石般的肤色美、衬托出那惊艳的相貌与颀长的身姿美、衬托出那无与伦比的高贵气质美...此时的黑色在安娜.卡列宁娜身上表现的是庄重、高贵、大气。 因为世俗社会不能容忍他们的爱情,而渥伦斯基最后也屈服于社会压力,开始变心。安娜.卡列宁娜感到了对爱情的彻底幻灭、感到了对生活的彻底绝望,于是,她依旧穿着那一袭黑色天鹅绒曳地长裙,在开始认识渥伦斯基的车站,向着隆隆驰来的火车扑过去......此时的黑色,在安娜.卡列宁娜身上表现的是:绝望、悲怆、恐怖...... 当我讲完这个“黑色”的故事,结束时,我发现整个课堂鸦雀无声;看见有好些个女同学在抹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以前临习的世界名画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服饰色彩知识。</p> 身着黑色服饰的安娜.卡列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