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期(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观象台,台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世界现存古天文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久的天文台,再加上仪器配套齐全、台体和附属建筑完整,因此在国际上久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因此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由于古观象台在德、法占领区内,于是德国强占了明代浑仪、清代的天体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和纪限仪,法国则夺取了明代简仪、清代的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象限仪。这些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皇朝礼器"的国之重器,竟被贪婪的西方列强在光天化日之下野蛮地据为己有。法国迫于世界舆论,在1902年归还了所夺仪器;而德国则将掠夺的仪器运回国陈列,直至1921年才归还中国。</p> <p class="ql-block">天有圆穹,地分四季;与天同体,亿万斯年。</p> <p class="ql-block">简 仪。我国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制造。</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公1231-1316年)元代科学家、天文学家。设计并参与制造了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并主持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地测量,精确测算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编撰中国第一部《授时历》,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天工开物,匠心鬼爷;精准观测,云卷云舒。 注:《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p> <p class="ql-block">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不同的时、不同的地方,出现了许多探索天文的学者,他们是人类认识宇宙,认识自己的先行者。在中西方没有交流的情况下,进行着彼此独立的研究。随着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西方的天文学传入中国,然后又将中国的文化传译到西方,在中国我们称此为"西学东渐"。</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著名的古天文台之一,在它建立的前后,世界上也建成了其他一些著名的天文台。如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法国的巴黎天文台等。它们都是当时推动世界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阵地。</p> <p class="ql-block">探日月星辰之奥秘,究古人测算之密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观象台作为一处历史遗迹,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天地之间的二十四节气,是前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谷雨过后再无寒,人间菲芳已向暖。</p> <p class="ql-block">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维南有箕,维北有斗。一一摄于北京古观象台。</p> <p class="ql-block">万物各有其性,应顺其自然,不可违背其本性而强求。</p> <p class="ql-block">天工开物,多走多看长见识;云卷云舒,悦人悦己觅幸福。 注:部分照片,源于网页,深表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