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关于网上对郭沫若的批评

陌上客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谈了有关郭沫若的一些看法。您的这些看法,是从说理角度来探讨,我表示赞同。近些年来,关于郭沫若负面评价颇多,不少人对郭的攻讦,并不是从学理上着手,而是辱及人格。对郭沫若的成就与贡献,则一笔抹杀。我写这篇《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之交》前,曾扎扎实实读了郭沫若的一些书,不止是郭沫若与毛泽东诗词唱和的材料,而是对郭沫若建国以后文学艺术活动,做了全面的考察。我觉得郭沫若即使在极左盛行的年代,也还是做了很多严肃的有益的文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如他对《再生缘》的研究并由此引起的一场大讨论,我在文中认为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一次难得的文艺中兴”。写于文革时的《李白与杜甫》,我在文革时期就曾读到过,后来又认真地重读了它。在唱语录歌 ,读红卫兵诗歌和小靳庄诗歌的年代里,我认为《李白与杜甫》犹如是“炎热的夏夜里吹过的一缕清风” 。我在九十年代先后写了四篇关于郭沫若建国后的文学研究文章,除这篇发在群里的之外,还有《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三题》,《郭沫若与陈寅恪关系的辩证》,《郭沫若与《再生缘》的大讨论》。</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确实有您说的那些问题。我的想法是,郭沫若的问题,应该进行恰当的实事求是的批评讨论。找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说法,不是理性的、学术的,而是采取谩骂的一棍子打死的说法,我觉得并不可取。</p><p class="ql-block"> 文革那是一个特殊的疯狂的年代,是全民讲假话的时代,十亿人有几个不喊万岁,万寿无疆?要求郭沫若、冯友兰这些学者都象彭德怀、遇罗克、张志新那样抗争,事实上也不可能。我们自己也没有做到。</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在史学、文学、文字学、考古学等他凡涉及的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对于这样的学人我们应该作慎审的完整的评判,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实许多不遗余力攻击郭沫若的人,认真读过郭沫若,了解郭沫若的人并不多。我所以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目的是消除关于郭沫若研究的一些迷思,完整地评判郭沫若。再一次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