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观音禅寺

黎明之光

<p class="ql-block">  扬州观音寺(又称观音禅寺、观音山禅寺)位于蜀冈东峰,是扬州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其渊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历经千年兴衰,融合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与历史传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据 《扬州府志》记载,其地原为隋炀帝的行宫“迷楼”。唐代在此基础上建寺,初名“功德山”,宋代称“摘星楼”,元代僧申律开山,正式定名为“观音禅寺”。明代时,因寺内供奉观音菩萨,逐渐被称为“观音寺”。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寺庙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复建,光绪初年再次被毁,历经十余年修复。现存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则于1984年后重塑。</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因主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得名,寺内圆通宝殿中观音像高达数米,两侧分列三十二应身观音像,造型各异,神态逼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鉴楼”:寺内东侧有“鉴楼”,传为隋炀帝迷楼故址。明代改名为“鉴楼”,取“前车之鉴”之意,警示后人以史为鉴。</p> <p class="ql-block">  :隋炀帝三下江都(扬州),在蜀冈东峰修建迷楼,极尽奢华。据《迷楼记》记载,迷楼“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回环四合”,后毁于大火。南宋贾似道在此建摘星楼,明代改为鉴楼,成为警示后人的象征。尽管有学者质疑迷楼的真实性,但这一传说已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符号。</p> <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游览蜀冈,观音寺因其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成为皇家驻足之地。乾隆曾赐联题匾,寺内现存的“鉴楼”与御道遗迹,印证了其与皇室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现为扬州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诞辰日,香客云集,香火鼎盛。同时,作为旅游景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登顶可俯瞰瘦西湖、大明寺等胜景,成为扬州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现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风格与历史价值受到重视。近年来,政府对寺内建筑进行修缮,并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使其成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扬州观音寺的渊源交织着帝王传说、宗教信仰与建筑艺术,其历史可视为扬州城市发展的缩影。从隋炀帝的行宫到佛教圣地,从战火废墟到文化地标,观音寺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尽管存在历史争议,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扬州不可忽视的历史符号与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