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暮春四月,鹏城风暖。4月15日与18日,高发社区长青老龄大学以舞蹈班、电吹管班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五十名学员代表,携着求知的热忱与岁月的沉淀,分两批先后踏上了前往大鹏新区的红色文化游学之旅。长青学子们循着东江纵队的烽火足迹,触摸历史肌理,体验非遗匠心,以一场兼具厚重与灵动的文化行走,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隽永意境。 </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首先来到了土洋村参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通过黄文德老师(古城博物馆副馆长)的生动讲解,大家了解到“广东省临委”的红色历史,知道了广东革命先辈的创业之艰、斗争之难、功绩之大,对威震南粤的东江纵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学员们为深圳有这样的一支英雄劲旅由衷地感到敬佩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 在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的碧海蓝天间,学员们为英雄们朗诵诗词、献花,并用包含激情的歌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与浪涛共鸣,仿佛与1946年北撤烟台的历史画面隔空对话。"音乐是跨越时代的语言," 学员们表示,"当年战士们为和平而别离,今日我们以艺术致敬,恰是老年教育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 踏入袁庚祖居,改革先锋"时间就是金钱"的手迹赫然在目。祖居里主要以海员之家、少年求学、光荣入党、情报生涯、外交风云、改革先锋等主题展示了袁庚先生传奇的一生与杰出的贡献,学员们内心充满了崇敬,在聆听了这位"蛇口试管"奠基人的往事后笑言:我们这代人亲历改革开放,如今在袁老故乡重温春风,更觉“银龄”亦当有破冰之志。</p> <p class="ql-block"> 作为明、清时期卫所制度的产物,一片薄薄的大鹏“打米饼”传承了600年“卫所文化”。午后,鹏城印象的打米饼作坊飘起阵阵甜香。学员们跟着非遗传承人揉粉、压模、敲打,教室里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和着学员们的欢声笑语。打制完成之后,米饼被包装成精美的礼品。 学员们感言: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能在现场深入感受坚韧质朴的大鹏乡情与鲜明特色的卫所文化,还能有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带回家馈赠亲友,这个游学的设计太贴心了。</p> <p class="ql-block"> 在游学结束后,电吹管班的同学还与大鹏新区长青老龄大学的学员进行了“金色年华·管乐生辉”校际电吹管艺术交流。他们演奏了《南泥湾》、《浏阳河》、《翻身农奴把歌唱》等红色乐曲,以嘹亮的管乐声向革命岁月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恩,表达了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返程的车厢内依然回荡着热烈的讨论声。高发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常务校长钱彩雄表示,此次游学以“红色教育+非遗体验”为主线,旨在让学员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刻领悟无数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与革命理想,体会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文字: 何春</p><p class="ql-block">摄影: 何春、梁月露、蔡惠群、张秀芬</p><p class="ql-block">审核: 钱彩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