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柳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096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郑古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和“全球炎黄子孙的老家祖根”。</p><p class="ql-block">新郑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上古时期,相传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在此出生、创业并建都,开启了华夏文明。</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认识新郑,还是在2007 年 4 月 份,我在电脑上参与答题,得到了奖励,领到一套邮票和黄色围巾、参加三月三黄帝故里庆典大会,2007年4月19日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乘坐着郑州市委的客车,来到新郑黄帝故里现场,站在这片古老又神圣的土地上,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看见文明的曙光。庄重的仪式,触动心灵的歌声,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股热烈的氛围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心中,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5日,第二次来到黄帝故里。</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份,我到“新郑红枣博物馆”参观,馆内陈列显示,1978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新郑裴李岗遗址的挖掘中,惊人的发现一枚碳化枣核,经考古鉴定,确认其历史已长达8000多年,证明了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有了枣树的载培活动。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清楚的探秘新郑的历史,我计划到新郑博物馆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上午8点30分,我准时来到新郑博物馆,寻探新郑历史遗迹。我漫步于千年古城,勾勒出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用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描绘曾经的繁华盛景。触摸这些古迹,让我在时光的回溯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探索新郑8000年农业文明史,续写远古农业文化的传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郑博物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占地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平方米。该馆于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座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却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新郑古城历史悠久,探寻其遗迹,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郑韩故城作为核心区域,城墙巍峨,虽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城内布局严谨,宫殿、作坊、民居错落有致,展现了古代城市的繁华与秩序。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勤劳。</p> <p class="ql-block">郑韩故城的选址很有讲究,这个城址,是双洎河(古洧水)和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的三角形高地。2000多年前,郑武公看中了这块地,郑国原来的封国在陕西华县一带,为避西周末年的战乱,随周平王东迁,所以,这里称为新郑。始建于郑国,后韩国灭郑,迁都于此,两国经过539年的苦心经营,将郑韩故城打造成东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大型城址,同时也为新郑留下了遍地古迹,其文物之丰富、品级之高世所罕见,也被誉为“露天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新郑博物馆里青铜器</p><p class="ql-block">在郑韩故城出土了大量春秋中晚期的青铜文物,如莲鹤方壶、九鼎八簋等,这些文物造型精美、纹饰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水平和礼乐制度。</p> <p class="ql-block">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的陪葬重器,1923年在河南新郑出土。壶身呈四方,气魄雄伟,装饰华丽且繁复。其顶部双层镂空莲瓣中央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灵动飘逸。方壶集圆雕、浅浮雕、细刻等多种技法于一体,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是青铜艺术中的珍品,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p> <p class="ql-block">郑国车马坑(郑公一号大墓),郑国的车辆陪葬方式非常特别,为缷车式陪葬,即将车辆轮子和车体拆开分卸,轮子独置于墓两侧,车主体置于墓的中间位置。这是郑国独有的卸车陪葬。</p> <p class="ql-block">黄帝时代彩绘陶器</p> <p class="ql-block">裴李岗遗址位于中国郑州市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西侧岗地上。</p><p class="ql-block">该遗址文化堆积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5~6万平方米。它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是裴李岗文化的典型代表,距今约8000年,是中国考古学史上被命名的第一种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这是8000年前,裴李岗村民用来磨米磨面的用具,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裴李岗文化是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它不仅揭示了中国早期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还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证明,8000年前裴李岗时期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黍等农作物。在遗址中发现了炭化谷物颗粒和农具,如石铲、石镰等,这些证据都证明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踏入新郑古城,来到新郑博物馆,仿若开启历史长卷。古老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往昔岁月,从精美青铜到质朴陶器,承载先辈智慧。漫步其间,深感文化传承之重,千年脉络清晰,华夏文明根源于此熠熠生辉。它提醒吾辈,莫忘根本,于现代浪潮中,汲取传统力量,以敬畏之心守文化火种,让古老瑰宝在时光里永绽光芒,为民族魂注入不息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