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河诗画 满城烟花” </p><p class="ql-block"> 之旅花絮 </p><p class="ql-block"> 武汉浏阳商会和武汉乐伴歌生俱乐部及其歌友浏阳之行速记(2025.4.19-20.)(三)</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我们武汉浏阳商会和武汉乐伴歌生俱乐部及其歌友兵分两路,一路西行,一路南下。西行的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印山村,徐特立故居;南下的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馆,胡耀邦故居。</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本来第一站是到宋运穷故居参观,但受天气影响未能成行,因为近几天浏阳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雨,一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部分房屋设施受损,为保证游客安全,故居暂停对外开放,也是一小小的遗憾,不过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再来浏阳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地处长沙、株洲、浏阳交界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熊瑾玎的故乡,有“三湘第一村”的美誉。全村总面积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53亩,辖10个村民小组,共321户,1244人。</p><p class="ql-block"> 印山村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里有美丽的天玺湖,湖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还有龙泉山步道供游客拾级而上,欣赏沿途的自然美景。此外,印山村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熊瑾玎红色清廉文化、麻姑井省级非遗等。</p><p class="ql-block"> 印山村工业基础雄厚,拥有水泥、环保机械、建材包装等多家企业。近年来,印山村积极探索“亦工亦农亦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了一批特色民宿和旅游项目,如水映山房、自在茶舍等,还开发了印山天玺湖亲子游乐园的“湖上游船项目”与“飞行视觉体验中心项目”。2023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创利税8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万多元。</p><p class="ql-block"> 印山村以文明乡风浸润群众心灵,以党员示范引领乡村发展,以长效制度强化社会治理。近年来,印山村通过科学规划和项目带动,建设了多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统筹规划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水体美化工程,还原出群山叠翠、清水荡漾、作物飘香、绿篱农舍等靓丽的乡村景观。此外,印山村还通过打造“江背好邻”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鼓励社会乡贤全程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管护。</p><p class="ql-block"> 印山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红旗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印山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它以生动的实践诠释了什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的美丽与希望,看到了农民的幸福与自豪。这次游览让我们深受启发,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印山村后我们立马驱车10余分钟来到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故居。他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前临田野,后靠小山,周围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6^^]。故居内设有“徐特立生平业绩陈列”,陈列分为四个部分:破产读书,教育救国;投身革命,转战南北;边区兴教,为国育才;老骥伏枥,鞠躬尽瘁。1963年,故居内设立了陈列室,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馆藏徐特立遗物和相关文物资料134件。徐特立故居于1997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公布为首批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2010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长沙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五美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42岁的徐特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7月回到祖国。1927年,50岁的徐特立在血雨腥风的革命低潮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徐特立以57岁高龄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并高度评价他“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