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阳楼(5A景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最初为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唐宋时期,因李白、杜甫等诗人的题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华文化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阳楼景区不仅包括岳阳楼本身,还拥有许多其他重要景点,如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岳阳门、洞庭湖、双公祠、碑廊、瞻岳门、吕仙祠、小乔墓、五朝楼观、巴陵胜状、汴河街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巴陵胜状是景区的南大门,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黄色剪边屋面风格独特。巴陵也是岳阳的别称,其名源自一段与蛇相关的神话故事。进入巴陵胜状,可以一览亭廊、古建模型等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 五朝楼观是目前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它不仅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不同建筑艺术风格和建筑文化,也再现了岳阳楼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的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肇自汉晋,但楼的形制有据可考的则是从唐代开始。五朝楼观所展示的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岳阳楼建筑模型,均用青铜铸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 ▲ 唐代岳阳楼,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参照现存的唐代建筑和唐代出土文物上的建筑符号与相关信息,经过有关专家论证与精心设计,由江西省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铸造。“岳阳楼”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p> <p class="ql-block"> ▲ 宋代岳阳楼,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代宫廷画院《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国内现存宋代建筑上相关的建筑符号,经有关专家论证与精心设计,由沈阳钱鑫铜工程有限公司铸造。“岳阳楼”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p> <p class="ql-block"> ▲ 元代岳阳楼,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宋明初界画家夏永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元代建筑上相关的建筑符号,经有关专家论证与精心设计,由江西省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铸造。“岳阳楼”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颓所书。</p> <p class="ql-block"> ▲ 明代岳阳楼,以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明代建筑上相关的建筑符号,经有关专家论证和精心设计,由江西省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铸造。“岳阳楼”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p> <p class="ql-block"> ▲ 清代岳阳楼,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南方清代建筑上的相关的建筑符号,经有关专家论证与精心设计,由沈阳钱鑫铜工程有限公司铸造。“岳阳楼”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p> <p class="ql-block"> 新碑廊建筑由七个相连的亭子组成,呈北斗七星状,全长240米。共分四个碑区:领袖碑区、古代名家碑区、当代名家碑区、岳阳楼记碑区,共嵌石80余方,新增作品59幅,其中29幅属首次面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天璇亭,是景区内众多亭子之一,位于双公祠后的碑廊旁(碑廊全长240米,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天璇亭位于北斗七星的第二颗星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摇光亭,位于北斗七星形状的碑廊区,对应北斗七星的“摇光”位置。整个碑廊区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展示了众多名家大作,文化气息浓厚。在这里可以欣赏古朴典雅的环境,感受文化的熏陶。</span></p> <p class="ql-block"> 双公祠,是专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修建,具有湘北祠堂式建筑风格。从纪念“双公”的理念出发,在设计与布局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以“双公叙忧乐”的生活场景来替代传统的神龛设置模式;人像与环境配制均以青铜铸就;同时,以宋代画家范宽的《岳阳楼图》为蓝本的大型铜版画作背景,来凸现“忧乐”主题,供人们瞻仰。祠内设有“岳阳天下楼”和“双公忧乐情”两个展厅。分别展示岳阳楼的建置沿革、形制演变和范仲淹与滕子京的生平及其对岳阳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闻名天下功推滕范二公。滕子京谪守巴陵,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构筑偃虹堤;兴交通,筑修通和桥。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其哲理精深、语言铿锵、气势磅礴、匠心独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思荣辱,知使命,心怀天下,先忧后乐”,也让岳阳楼从此成为流传千年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被仁宗采纳,史称“庆历新政”。由于遭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新政推行不久便告失败。范仲淹从布衣到宰相,始终廉洁勤俭,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为国为民忠心耿耿。有《范文正公集》传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给范仲淹寄去一封《求记书》和一幅《洞庭秋晚图》,恳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span></p> <p class="ql-block"> 滕子京(990年~1047年),名宗谅,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庆历四年(1044年)春,被贬任岳州知州(今湖南岳阳一带),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通和桥、重修岳阳楼等,受到百姓称赞。滕子京一生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政绩卓越,任职岳州期间,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治最为天下第一”。 </p> <p class="ql-block"> ▼ 长廊墙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神仙画就岳阳楼</p> <p class="ql-block"> ▲ 鲁班刨出刨花鱼</p> <p class="ql-block">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p> <p class="ql-block"> ▲ 巴陵大盗窃雕屏</p> <p class="ql-block"> ▲ 李白岳阳楼上巧对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南极潇湘牌坊,位于岳阳楼景区的南端,该牌坊与北端的牌坊形制相同,楼顶为宫殿式,上盖孔雀蓝琉璃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南极潇湘牌坊,正面书有“南极潇湘”、背面书有“天边月白”字样,这些文字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牌坊的建造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雄伟的外观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 仙梅亭,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始称“仙梅堂”。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巴陵知县熊懋奖重建仙梅亭,将仙梅摹刻于亭中石碑上,并撰《仙梅亭记》;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后改称“留仙亭”;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葺后复称仙梅亭。仙梅亭平面呈六边形,纯木结构上盖蓝色琉璃瓦,亭中竖仙梅石碑一通,上镇《仙梅亭记》及摹刻的“仙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阳楼,完整地保持着清光绪六年(1880年)大修后的建筑形制,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span></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阳楼内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阳楼内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系根据民间流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故事而建,初名“望仙阁”、与君山的“朗吟亭”隔湖相呼应,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改称“三醉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北通巫峡牌坊,位于岳阳楼景区的北端,该牌坊与南端的牌坊形制相同,正面书有“</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北通巫峡”,</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背面分别书有“天边月白”、“江上风清”,字样。这两座牌坊南北对峙,布局匀称,气势雄伟,使岳阳楼更显古朴庄严。</span></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古炮,铸造年代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乃清初吴三桂部将吴应麒驻守岳阳与清兵鏖战时铸造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 小乔墓庐,位于岳阳楼北面约200米处,是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的妻子小乔的墓地。据《三国志》和《隆庆岳州府志》记载,小乔是东汉太尉乔玄之女,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她的姐姐是大乔。小乔与周瑜结婚后,随周瑜镇守江陵、巴丘。周瑜病逝后,小乔悲痛自尽,葬于巴丘的都督府后花园,即今岳阳楼东北面的市一中校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由小乔墓去吕仙祠途径的石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吕仙祠,位于岳阳楼以北约100米处,坐落在二坪台上,面向北方。该祠堂是为了供奉吕洞宾而修建的。吕仙祠内的大殿中塑有吕祖金身神像,整个祠堂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道教的神秘与庄严,又不失江南园林的柔美与雅致。</span></p> <p class="ql-block"> 纯阳殿,里面供奉先祖吕洞宾。</p> <p class="ql-block"> ▼ 在吕仙祠和纯阳殿之间的两侧长廊墙壁上,陈列着吕洞宾仙迹集锦。</p> <p class="ql-block"> 岳阳门,就是当年的西城门。城门洞长38米、宽2.1米、高3.18米,门额上嵌青石匾一方,上镌“岳阳门”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洞庭湖洪水灾害时有发生,历史上有记录的最高水位是1954年的34.55米,该水位标识为当时岳阳楼地段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 铁枷,据考证疑为晋代(公元四世纪)遗物,生铁铸造,长2.6米,厚0.34米,重3500多公斤,但其铸造年代及用途尚未定论,有待论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走出岳阳楼,我们又去了洞庭北路巴陵广场,打卡拍照了下面几张照片后,今天(2月18日)的游玩才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岳州城始建于三国鲁肃,后历代增补丰富,盛于晚清。岳阳人习惯将临水称之为伴河,而在岳阳方言中“伴”读“便”,故此地临湖伴水筑城立市故俗称便河街。文人们却以为便字不雅,乃将便改为汴,且与北宋汴京之汴河同名,沾点古都荣华富贵之光有何不可?是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后羿斩巴蛇雕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