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经常给我谈起老家的人和事,可我长这么大除了小时候跟随母亲回过老家后,就再也没回过老家了,工作期间经常关注老家的报道,退休了,有了闲暇时间,就想到老家看看,追寻一下母亲常给我叙述的老家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老家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一个豫北的农业小县,秦朝叫酸枣县,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大概与这里盛产酸枣有关吧,北宋改叫延津县,这是因为古代黄河从县流过,两岸渡口众多,渡口叫津,人们就把这众多“绵延的津渡”合称为“延津”。电影《1942》中范伟一句令人过目不忘的台词“鲤鱼焙面,延津做法”着实让许多人对延津有了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延津县到处是沙岗,整天面对的漫天黄沙、鸟不拉屎的盐碱地,更有老家父辈们以及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这个县是农业贫困县,乡镇的称谓都透着苦涩的千年记忆:沙压的“胙城”、镇河妖的“塔埔”、堵黄河水患的“石婆固”。明朝延津知县韩贯有首诗:“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蓬头径布妇,赤脚煮盐人”,这首诗是对延津县最真实的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对延津县最早的认知是初中历史课本上太平天国起义,其中“英王陈玉成墓”在这。这让我既骄傲又难过。英王在此就义,虽说提升了延津的历史地位与知名度,但深层的痛恨却无法自拔,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结果都悲惨收局而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动乱和伤害。后来,这个县涌现出了一个大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他是延津一张靓丽的名片。电影《塔埔》、《1942》就是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其中《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该书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上下两个部分 ,讲述了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延津县,农民吴摩西一生的坎坷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老家延津的感情日渐升温。延津没有我的家乡陕西省铜川市的山卯沟壑塬川,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阳春四月,一眼望不到天边的绿油油麦田,这里产的小麦可是中国最好的小麦,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强筋小麦看延津,”延津小麦素有“中国第一麦”的美称,“强筋小麦”连创河南省乃至全国多个“第一”,并在国际上叫响,出口到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围绕食品加工企业鲁花、五得利、克明面业、五谷道场等近百家小麦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利用延津小麦生产出供应盼盼、达利园等知名企业的烘焙专用面粉以及出口日本的乌冬面系列产品,成为全国唯一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建设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深入具体的了解老家的风土人情,寻根问祖,我从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骑电瓶车出发,在高德地图的导航下,一路向东,探亲访友,亲眼见证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站,我先到了红旗区小店镇工业园区,这里工业企业众多,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有最早的上市公司新乡化纤,经济发展非常的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站,塔铺街道,塔铺不但因作家刘震云的小说及电视剧而出名,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名气很高的地方。这里有寺有塔。塔埔的广唐寺(白马寺)建于南北朝时期,明代诗人越应扬在登白马塔后题诗《广唐古塔》诗一首:“灵鹫连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无生。兹航肯度诸方便,一拯民穷即大乘"。这里是花生和小麦的优质生产基地,我的大表哥所在的北孟湾村就在这里,小时候去他家,到处是沙岗,现在一座沙岗也不见了,全变成了肥沃的良田,表哥家种的两个大棚甜瓜,长势喜人,丰收再望,忙碌的表哥嫂够不上招待我这个远方的客人,让我没踏进他家的门,就先进大棚帮他疏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站,榆林乡小韩庄,这个村是我母亲娘家村,母亲兄弟姐妹十一人都出生在这里,这里有我母亲一生牵挂,多少回母亲给我提起我的姥姥、姥爷一家人的幸福人生和悲欢离合,这里留下了我母亲童年的记忆。这次回来,我95岁的老母亲千叮咛万嘱托,去看看她的亲人,看看埋在这的我的姥爷姥姥,多照些像片和视频,回去让她看看亲人和村庄的变化。如今的小韩村,附近新建了一个化肥厂,村民的房屋盖的宽敞漂亮,小韩庄变的越来越美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站,延津县城,这里是我的根,我的祖籍就是西街人,县城不是很大,县城有个“万寿塔”,塔在大觉寺里,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原名“上乘寺”, 距今已有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明代中期重修后,改名为“大觉寺”。因为大殿内供奉“如来佛”。院内还有延津县博物馆,详细的记载了延津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重要历史人物在这里发生的典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这,我的老家延津县一日游就告一段落了,时到中午,我品尝了老家最有名的小吃延津火烧结束了我的这次行程。地处黄河故道的老家,历史文化悠久而厚重,风土人情质朴而醇厚,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还分布着古城遗址,黄河故道,云梦山,黄龙庙,白龙潭瀑布,石碑寺,天平湖景区,关帝庙等。他们无不镌刻着历史的足迹,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津,我的老家,你的农业经济发展比重比较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还欠发达,希望你加快改革开发的步伐,跨越式发展高科技农业,吸引更多的了国内外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入住或联手,以一、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下次回老家,你有一个华丽的转变和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只念老家一撮土,不念他乡万两金。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故乡一盏灯。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老家的这一段路。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最幸福的莫过于,不管你何时回到老家,老家的父老乡亲欢迎你回归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沙漠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字:沙漠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作:沙漠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