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考上大学,就开始了漫漫求索、易地五处的学生生涯中的第三站。那时上学,坐绿皮火车,长途跋涉,走陇海线。兰州、定西、宝鸡、咸阳,途次西安,渭南,穿黄河,越三门峡,经渑池,夜至洛阳,郑州,古都新城,一路走过。穿州过府,车窗外连绵不断的高楼、屋舍、田野、山峦、隧洞、桥梁,奔来眼底。秋天,不知谁家矮墙上的丝瓜花,点燃一缕郁郁黄花的诗意。夜间,月台上清辉如水的灯光,唤起几丝离家的客愁......陇海线远远经过西岳华山、东岳泰山时,那是道教中的仙山,会当凌绝顶的诗句就会在心中升起。</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出陇之路,父亲一路送我到泉城,那是我和父亲一起乘车时间最长的一次。在有穹庐尖顶的貌似欧洲教堂风格的济南老站,等校车来接。到历城洪家楼老校的校园报到后,拿行李,铺床架蚊帐购物,来来回回,难得清闲,一一办妥,反复叮咛,父亲和我一起吃食堂饭菜,主食是馒头,菜是炒海带丝。父亲当天夜宿学舍,次日即买回程火车票匆匆离开。此后经年,一人往返庆阳、校园之间,中途宿油田在西安的办事处,有芭蕉、法桐、白杨为证。</p><p class="ql-block">旅途中,车窗外偶见一轮古月,临照无边夜色,千里逢迎,一天,一月,一窗,一人。或早春红日普照,残雪消融,沃野平川,荠麦青青。天南地北,几度寒暑,返乡返校时节,宛如候鸟,离巢又归巢。期间三次回兰州,两次到老家。一次暑假,外婆在巷口路边,拄杖等我整整一天。西安站,兰州站,济南站,车站的广场,排队买火车票的窗口,恍惚如左。</p><p class="ql-block">火车到徐州,恰夜幕落去,朝阳未升、晨雾未散之时,早风微微,杂草芸芸,秋虫清鸣,睡意朦胧中,换车头,进山东,临泰安,抵泉城,车达徐州,如不转而北上,继续向东,则直通连云港,东可至黄海。</p><p class="ql-block">在徐州,那个薄雾蒙蒙的早晨,一个人在客途的离家青年,对于未来,似知而无知,无知又有所知,有一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期待、美好而又未知的不确定性,就像白雾那样弥漫而朦胧于身外心中。很多年后,在庐山合面街,重庆朝天门,也见到浓浓的雾,那时就没有蒹葭中的苍茫未卜之感了。</p><p class="ql-block">数十年后,回家探亲,从北京出发,后半段也走陇海线,只是不过徐州久矣。岁月如梭,沿途站名依旧,昔貌新颜,沧海桑田,换了几遍人间。偶然见江苏徐州,顿生亲切,刹那又回到彼时轻风微微的早晨。</p><p class="ql-block">人生有一些记忆,被岁月日渐涂抹,为世事朝夕遮叠,只有淡淡的旧影残痕,明灭间若隐若现。但有些时光,灿然难忘,不经意间常常浮现。一段童年懵懂,无忧无虑,花径扑蝶,井栏膝前;一段青春寻知,苦志勤求,精进勇猛,挑灯伏案。此二段岁月之神采,如无量光穿千年夜,照彻一切边际,往事与流年,风雨和山川,便是乌云,也一并镶嵌金边。</p><p class="ql-block">华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载于经史,记于风骚,皆涵深意;神州一城一县,一村一镇,均有倚身之门,手足之情,登高之岗,临水之岸,怀乡之月,灯火之忆。生生不息的中华大地,无量的苍生啊!咏物之思,得无异乎。 JJ2025年4月20日琐记于北京西城</p><p class="ql-block">版权归周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