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人生(第一部分:贫困的生活,好学的刘强)

静云任军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袤的田野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被分割成一块块整齐的小方格,每一格都承载着生活的希望。远处的山丘连绵起伏,与蓝天相接,仿佛天地之间没有尽头。刘强站在田野边,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这片土地不仅养育了他,也教会了他坚韧与勤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的童年并不因此而黯淡。他热爱读书,尤其喜欢《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他常常被关公的忠诚仁义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吸引,这些英雄人物成为了他心中的榜样。他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母亲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外爷和多病的大舅,还要忙于种菜赶集,为家庭的生计奔波。然而,母亲总能在忙碌中找到时间,吼上一段自己喜欢的秦腔段子,特别是《白蛇传》中的段桥那折戏,每年春节后演戏时,她都会出场,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强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特别是数学成绩总是在班上前几名。他遗传了舅舅那边的好基因,不仅字写得漂亮,账也算得特别清楚。初中毕业后,乡镇的小煤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煤矿技术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职业。乡办一矿的矿长是刘强的自家哥,看到刘强聪明好学,就推荐他去上煤技校。这个机会成为了刘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煤技校,刘强学习特别用功,他不仅钻研了当地竖井岩质结构特点和煤层分布特点,还精确制图测绘。他还与陕北榆林和延安的几个同学共同探讨神府煤田的地质特点。学习结束后,刘强为乡上多个新矿井开口提供了技术参考数据,为老井开辟了新巷道,为乡上的煤矿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乡政府因此将他抽调到乡上企业办上班,让他认识了许多有能耐的企业领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小煤窑逐渐被封停,企业办也面临解散。刘强陷入了迷茫,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他的专业与煤矿息息相关,失去了煤矿,他似乎也失去了方向。但生活的压力并未因此减轻,他需要为三个孩子的出生和弟弟的婚事筹措资金。好在妻子娘家帮忙不少,让他能够暂时渡过难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强的生活就像一座古老的石墙建筑,虽然历经风霜,但依然坚固。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望过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曾经为乡上的煤矿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却面临着失业的困境。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出路。他决定利用自己在煤矿中学到的知识,寻找新的机会,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