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相更看重什么?

Zuspruch

<p class="ql-block">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核心价值既涉及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的维护,也涉及自由主义的保障,但不同国家的宪法传统和理论取向会导致不同的侧重点。在中国宪法的框架下,宪法更强调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尤其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传统)的维护,同时兼顾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而非单纯倾向于自由主义。以下从几个角度分析:</p><p class="ql-block">1. 中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与道德伦理</p><p class="ql-block"> - 中国宪法强调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专政和集体主义传统,其核心价值包括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公平和道德秩序。例如,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对国家整体利益和道德伦理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 刘茂林和秦小建的研究指出,中国宪法强调“人权的共同体观念”,即人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共同体的存续紧密相关。宪法不仅保障权利,还规定了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体现了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的结合。</p><p class="ql-block">2. 自由主义的局限与中国宪法的回应</p><p class="ql-block"> - 自由主义宪法理论(如美国模式)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至上,并通过司法审查限制政府权力。然而,郑贤君指出,这种模式可能忽视立法机关在权利形成中的作用,并削弱宪法的道德属性。</p><p class="ql-block"> - 中国宪法并未完全采纳自由主义的司法审查模式,而是更注重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强调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主权原则,这更符合共和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的传统。</p><p class="ql-block">3. 宪法实施中的道德与法治结合</p><p class="ql-block"> - 何平的文章强调,宪法不仅是法律规范,还承载着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2004年修宪增加)既体现法治精神,也蕴含道德责任。</p><p class="ql-block"> - 中国的宪法实践(如合宪性审查)不仅关注法律形式正义,还关注社会实质正义,例如通过废止收容教育制度、解决“同命不同价”问题等,体现了法律与道德伦理的结合。</p><p class="ql-block">4. 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对比</p><p class="ql-block"> - 西方自由主义宪法(如美国)更强调个人自由、司法独立和权力制衡,而中国宪法更强调国家整体利益、社会稳定和集体道德责任。例如,胡适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如言论自由、代议制民主)在中国宪法中有所体现,但并非主导。</p><p class="ql-block"> - 1954年宪法和现行宪法均明确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宪政,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本土化实践。</p><p class="ql-block">结论:中国宪法更倾向于维护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而非纯粹的自由主义。它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强调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集体责任,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宪法观。这与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优先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宪法传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