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传国粹 梨园伉俪谱华章

崔海彦

——侯书章、王孟英夫妇领衔“春和景明”京剧演唱会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午后,石家庄丝弦剧院内檀板轻敲、墨香氤氲。这场由石家庄市传统文化教育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盛会,不仅汇聚了十六段经典唱腔,更以侯书章、王孟英这对梨园伉俪的琴瑟和鸣,书写了一段“退休不退艺”的传奇佳话。</p> <p class="ql-block">在“春和景明”京剧演唱会启幕之际,石家庄市传统文化教育协会杜书记登台致辞:“这场演出不仅是国粹艺术的盛宴,更是一个家庭用七十载光阴书写的文化传承答卷。”话音未落,侯书章老师的书法班师生联袂赠送墨宝,为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揭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开场最动人的一幕莫过于侯行长夫妇的女儿携一双稚龄外孙登台,童声清越的“祝外公外婆唱响百年”尚在梁间回荡,小外孙女已踮脚为二老献上大花束。这一刻,戏台上下掌声雷动——从青丝到白发,从职场到梨园,这对伉俪用四十五载婚姻守护的京剧火种。</p> <b><font color="#ed2308">半世夫妻一世缘 皮黄作伴写春秋</font></b> <p class="ql-block">演唱会一开场,侯书章与王孟英这对同龄伉俪的默契配合便成为全场焦点。两位老师虽非科班出身,却以七十年人生积淀与四十五年婚姻相守,将戏文中的忠孝节义化作了现实中的伉俪情深。</p> <p class="ql-block">曾掌舵金融系统的侯书章,在《赵氏孤儿》“老程婴提笔泪难忍”选段中,以马派苍凉声腔将程婴的忍辱负重演绎得淋漓尽致。其自创的《七十初度》中“梨园春秋七十载,西皮二黄伴余生”之句,恰似对艺术人生的深情注脚。而曾任疾控先锋的王孟英,则以老生行当的儒雅,在《打鱼杀家》中塑造出萧恩的铮铮铁骨。这对夫妇的舞台互动,一个眼神交错便引得满堂喝彩,戏里戏外皆是“夫唱妇随”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职场精英到梨园眷侣 四十五载共筑京剧梦</b></p> <p class="ql-block">翻开二人的人生履历,京剧始终是贯穿生命的金线。侯书章老师从供销社副主任到银行行长,辗转多地不忘与奚延宏等名家切磋技艺; 王孟英老师在学生时代十七岁挑粱主演红灯记李奶奶,然后留校当老师,再上大学到疾控中心任到检验科主任。退休后,夫妇双双入读老年大学京剧班,侯书章研习老生唱腔时泼墨挥毫,王孟英先钻研老旦后改学老生,二人勤奋努力,在各位师友的帮助下,技艺日渐精进,家中书房悬挂的《浣溪沙。赠妻》“最爱皮黄琴瑟伴”词作,正是这对艺术伴侣的日常缩影。</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执着更带动了整个家庭的文化传承。演唱会现场,侯书章演绎《借东风》时,舞台背景滚动呈现其手书“盛世和鸣”墨宝;秦琼卖马中经典唱段,王孟英与主持人陈平老师的一对一答,韵味十足,妙趣横生。 <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孟英在《沙桥饯别》中的每句拖腔,皆伴着丈夫在侧幕专注倾听的身影。</span> 语正如主持人陈平老师所言:“他们用婚姻诠释了何谓‘戏如人生’,更以家庭为单位传承着国粹血脉。”</p> <font color="#ed2308"><b>传统新生代交辉 跨界融合见匠心</b></font> <p class="ql-block">除伉俪档的动人演绎外,演唱会亦聘请河北省最高水平乐队伴奏,鼓师:马建立,琴师:王铁柱,刘三民,桑志明,孙立强,京二胡:高树刚,月琴:朱季梅,大阮:李英民,大锣:穆建森 铙钹:王梓畅,小锣:赵禹涵。还有多位京剧名家助阵献唱:重庆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花脸常春生老师裘派《铡美案》的炸音赢得如雷掌声,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著名老旦马丽婵《打龙袍》演绎扣人心扉,中国戏剧学院研究生,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优秀教师李晓洁《穆桂英挂帅》的表演英气逼人。</p> 终场时分,全体演员共唱《今日同饮庆功酒》,侯书章夫妇执手向观众致意,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他们1972年参演《红灯记》的泛黄剧照。五十三载光阴流转,从乡村戏台的青涩票友到名角,这对夫妇用毕生热爱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烟火人间的琴瑟和鸣之中。 大屏幕定格在侯书章《浣溪沙·赠妻》的手稿特写:“最爱皮黄琴瑟伴,长思五柳武陵源。”这场融戏韵、墨香、亲情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不仅演绎了京剧艺术的永恒魅力,更谱写了一曲“艺术滋养生命,传承浸润家风”的动人长歌。<br>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