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些小城市很不起眼,但其实在历史和国运中都书写了自己独特的篇章。蒙自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名气很小,实际却是中国历史长河的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地方,多个第一曾诞生于此,如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诞生。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是蒙自的三张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月9日中午11点多我们就到达了蒙自火车站,打车很快就到了靠近南湖的民宿。老板夫妇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帮我们把行李提上楼,热心带四小姐先去一个当地人喜欢去的“扎下街精致小碗菜”占座。还别说,这个饭店菜品多价格真便宜,6个人才花了108元。好咧,在蒙自的两天就在这家用餐了😄</p> <p class="ql-block"> 网上下载的一张图,用过中餐稍事休息就按图走起。</p> <p class="ql-block"> 从住的地方到“西南联大先锋书店”,步行也就10分钟。书店坐落在蒙自南湖畔,由著名建筑师张轲设计,保留了老酒馆的钟楼和砖房,混凝土回廊与西式钟楼交错,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 很有纪念意义的场地必须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落地玻璃窗,工业风书架,阳光洒落时仿佛置身在知识的森林,这样的画面好久没有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 读书可以让人安静下来,这点不假😊</p> <p class="ql-block"> 书店里的各种布艺手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有独家收藏的西南联大历史书籍、学者著作,甚至能找到绝版文献。</p> <p class="ql-block"> 落地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与绿树成荫的公园。很满意给四小姐抓拍的这张,有种知性优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向往在湖光山色寻一处静谧,与历史对话与书香为伴,那蒙自的“西南联大先锋书店”绝对不能错过!这里不仅是文艺青年的心头好,更是历史与美学碰触的绝佳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前来个摆拍😏</p> <p class="ql-block"> 远看先锋书店,我在想,蒙自不但是一个有厚重历史的城市,也是一个文艺之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宗璞曾这样写下对蒙自的记忆:“在抗战十四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从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迁至蒙自,在那个战火离乱的年代,诞生了惊鸿一瞥的南湖诗社,弦歌不缀诗潮如涌,闻一多,朱自清等大师都留下无数诗篇,如今的先锋书店,以书为媒,复刻了那段激荡岁月。我深深的爱上这个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从先锋书店旁边的一条小路就能走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这里原为蒙自海关哥胪氏洋行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更爱南湖”,闻一多先生的话镌刻在大石上。我想,在蒙自的半年里,闻先生一定是身心愉悦的😊</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1938年, 因抗日战争局势恶化,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但当时昆明校舍不敷使用,蒙自有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且有空置房屋,于是,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师生便南下蒙自,设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穆、冯友兰等大师学者都曾生活在此。</p> <p class="ql-block"> 楼里有闻一多先生的故居,14平方米的房间,一床一帐,墙上衣帽架挂着礼帽、长衫和拐杖,闻一多先生在此一心治学很少下楼,其宿舍也因此被称为“何妨一下楼”。</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大师已远去。前些日子看《南渡北归》,面对眼前的照片和资料,犹如在跟故人对话,缅怀他们。</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不仅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伤痛的记忆与最顽强的意志,更是因为其本身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它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的担当,以教育为武器,为民族的复兴积蓄力量,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蒙自分校自1938年4月成立,半年后便因为昆明校舍的落成而匆匆关闭。在短短的180天里,西南联大在蒙自播下了进步思想文化的种子。蒙自人民也相当珍惜这份文化瑰宝,纪念馆布置的用心,周边环境的幽静,置身于南湖边上,细心倾听,在风中仿佛还有大师们谈笑风声、学生们慷慨激昂。</p> <p class="ql-block"> 法国领事馆旧址,是一个院子,这里不需门票,在门口登记就让进。院子中央一颗大树遮天蔽日,主体建筑中西合璧完好保留。当时的法国领事馆大门上书:大法国领事署并立有界碑。现在这里是蒙自文化馆的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 从原法国领事馆旧址出来顺着这条路左转就能到另一个参观地点。</p> <p class="ql-block"> 蒙自海关旧址门口挂着“蒙自海关旧址陈列室”、“蒙自大清邮局旧址”、“蒙自海关旧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教室旧址”四块牌子。当年,这里被用作分校的课堂和办公机构。院内林木幽深,宗璞曾回忆,有一段路全为蔷薇花遮蔽,大学生坐在花丛里看书,仿佛暂时隔开了战火。</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仅存一座单层建筑。</p> <p class="ql-block"> 蒙自海关1889年开关,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使蒙自成为当年云南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和邮务中心,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历时65年,1954年蒙自海关撤销。</p> <p class="ql-block"> 1887年,法国驻蒙自首任领事官弥乐石在蒙自县城东门外购地五亩,历时一年建起了法国驻蒙领事府,蒙自海关也完成了开关前的行政准备。自1887年至1915年,共有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五个国家在蒙自设立了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陈列着珍贵的历史资料,见证了近代云南发展的曲折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p> <p class="ql-block"> 出来回望随手拍下此刻,好美!</p> <p class="ql-block"> 从陈列室出来就能看到曾经的“哥胪氏洋行”,当年的海关建筑群只剩下这一栋,还能看到坚实的石台基、廊柱、中式飞檐斗拱灰瓦屋顶,西式门窗黄色墙面。</p> <p class="ql-block"> 蒙自军分区门口的大石上“戍边卫国”四个大字,让我热血沸腾,骨子里保家卫国的英雄情结岂止是男儿才有的!</p> <p class="ql-block"> 南湖夜景,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却有小城市独有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蒙自,滇南边陲的历史十字路口,曾是茶马古道与滇越铁路的交汇点,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西南门户。法国殖民时期的铁路遗迹与西洋建筑群,见证着19世纪末被迫开埠的阵痛与中西文化碰撞;抗战烽烟中,西南联大文人学者在此守护文明火种,儒家文庙、道教阁楼与南洋骑楼共筑多元文化层叠的街巷肌理……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环南湖看了不少景点,原来计划中的“望云博物馆”(又称周家花园)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也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明天将去碧色寨,一夜好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