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屏古城……

如如(王评)

<p class="ql-block">石屏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哀牢山脉以东,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总面积304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石屏县辖7个镇、2个乡。截至2023年末,石屏县户籍人口为315126人。石屏一词,由掘地见石、聚为居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1913年),改石屏州为石屏县;1955年12月,龙武设治局复改龙武县;1958年11月1日,石屏县、龙武县合并,称石屏县至今。石屏县主要景点有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石屏古城等。2021年7月15日,石屏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2年8月10日,石屏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p><p class="ql-block">2023年,石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47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8.54:30.41:41.05。</p> <p class="ql-block">石屏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下是其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p><p class="ql-block">1. ‌秦汉至唐代的起源‌</p><p class="ql-block">石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属于楚地。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52年),彝族先民在此地掘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因而得名“石坪邑”。</p><p class="ql-block">2. ‌元明清时期的繁荣‌</p><p class="ql-block">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石屏设置为州,隶属云南行省临安路。明清时期,石屏文化教育兴盛,书院、私塾遍布,成为滇南文化重镇。明清时期,石屏拥有10座书院和上百处私塾,被誉为“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石屏古城在明清时期建筑群星罗棋布,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古建筑,如太史第、进士第等。</p><p class="ql-block">3. ‌近代发展与铁路时代‌</p><p class="ql-block">1936年,石屏火车站建成,开启了石屏的铁路时代。个碧石寸轨铁路连接了石屏与外界,使其在20世纪30年代被纳入世界铁路网络。这条铁路不仅体现了地方乡绅的智慧,也凝聚了石屏儿女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2020年,石屏火车站重新启用,“状元号”米轨小火车成为游客体验历史与自然风光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4. ‌文化传承与名人辈出‌</p><p class="ql-block">石屏历史上人才辈出,如云南历史上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开风翰林许贺来等,为石屏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p><p class="ql-block">石屏的石屏豆腐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天然卤泉水而闻名,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5. ‌现代发展与保护‌</p><p class="ql-block">石屏古城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异龙湖、郑营古村等,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总结‌:石屏的历史从秦汉延续至今,经历了文化繁荣、铁路发展等多个阶段,其古城建筑、文化遗产和名人故事共同构成了石屏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彝族烟盒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烟盒舞,就是用“烟盒”作道具的舞蹈。所谓“烟盒”就是由竹木制作的用来装烟丝的圆盒子。跳舞时将其上下两瓣分别持于双手,并用手指作有规律的弹响,它既是舞蹈的一个部分,又以其悦耳的有强烈节奏的音响作为舞蹈的伴奏。又因为舞时必须有“四弦”作主要伴奏乐器,故以前民间把它叫做“跳弦”。因烟盒在“跳弦”中成为重要的道具,并使“跳弦”富于独特的艺术个性,故人们普遍就将跳弦称为烟盒舞…</p> <p class="ql-block">石屏的赶集(当地称“赶街”)充满了浓郁的滇南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特色,既有传统市井的热闹,又融合了石屏独特的地方元素。以下是石屏赶集的主要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地道美食与小吃‌</p><p class="ql-block">‌石屏豆腐‌:赶集必尝!石屏豆腐以天然井水点制闻名,外焦里嫩,搭配辣椒面或腐乳蘸水,香气扑鼻。许多摊贩现场烤制,烟火气十足。</p><p class="ql-block">‌八面煎鱼‌:石屏特色菜,鱼身煎至金黄酥脆,集市上常见农家自制的便携版本。</p><p class="ql-block">‌豆制品‌:豆腐干、豆腐皮、臭豆腐等衍生品琳琅满目,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p><p class="ql-block">‌米线、卷粉‌:现煮的酸汤米线或凉卷粉,酸辣开胃,充满滇南风味。</p><p class="ql-block">‌2. 民族手工艺品‌</p><p class="ql-block">‌花腰彝刺绣‌:石屏是花腰彝族聚居地,集市上可见手工刺绣的服饰、荷包、腰带等,色彩艳丽、图案古朴。</p><p class="ql-block">‌竹编器具‌:簸箕、背篓、竹篮等传统竹编制品,兼具实用性和工艺感。</p><p class="ql-block">‌土陶制品‌:当地土窑烧制的陶罐、茶具,质朴中透着乡土气息。</p><p class="ql-block">‌3. 农产品与山货‌</p><p class="ql-block">‌新鲜果蔬‌:时令的山野蔬菜、菌菇(如牛肝菌、鸡枞)、水果(杨梅、柑橘)等,都是农家自种自销。</p><p class="ql-block">‌生态蜂蜜‌:山区放养的土蜂蜜,天然无添加,常按季节分百花蜜、荔枝蜜等。</p><p class="ql-block">‌药材干货‌:三七、天麻、石斛等云南特色药材,价格实惠。</p><p class="ql-block">‌4. 民俗活动与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彝族歌舞‌:赶集日偶尔会有花腰彝族即兴表演烟盒舞、海菜腔等非遗项目。</p><p class="ql-block">‌传统交易方式‌:部分乡镇仍保留以物易物的习俗,尤其是农具、牲畜交易区。</p><p class="ql-block">‌节庆市集‌:如逢彝族火把节、祭龙节等节日,赶集规模更大,民俗氛围更浓。</p><p class="ql-block">‌5. 历史与市井风情‌</p><p class="ql-block">‌古街老巷‌:如宝秀镇、新城街等地的集市,沿青石板路铺开,老建筑与摊位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乡音乡情‌:赶集是当地人社交的重要场合,听方言讨价还价、看老人抽水烟筒,市井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p>